朱棣谋反篡位的前提是什么?是建文帝削藩,建文帝削藩的策略有很多种,西汉的时候汉武帝已经给他摆明了道路,一步一步走就算了,可是他非得自己开拓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硬来。
建文帝为什么敢硬来?那是因为明朝的藩王跟其他朝代的不一样,名义上是王,其实就是个摆设,没有封国内的军事和财政大权,类似于吉娃娃,唯一的一点优势就是有府兵。朱棣有800府兵,还不够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玩的呢,他怎么敢造反,一个藩王连自己的城市都突破不了,拿什么跟占有全国的皇帝斗争?
朱棣为什么会造反成功?离不开建文帝的支援,该痛下杀手的不杀,又想起亲情来了,合着之前弄死的那些叔叔们都不是亲生的啦,不杀也就算了,好歹圈进啊,建文帝依然没有动作,只是让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使注意着朱棣,结果两个人被朱棣诱杀了,北平丢失,朱棣这才有了真正可以起兵的力量。
然后就是李景隆北上了,没打过守城的朱高炽,死死地被牵制在北平城下。而大明精锐的骑兵都在宁王手里,宁王也是藩王啊,建文帝还没来得及动他呢,但不代表不会动他,所以跟着朱棣一起造反了,建文帝但凡有点脑子提前给宁王一个终身保证或者派遣大将提前夺了宁王的兵权,朱棣都蹦跶不起来。
大明精锐骑兵到了朱棣手里那就不可一世了,毕竟朱老四方面跟着徐达等人打过仗,学了不少好东西,李景隆一败再败,损兵折将数十万,最后还开门投降了,把建文帝给卖了。
建文帝在整个靖难中的迷之操作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跟他的父亲,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朱标相比,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朱标肯定不会动削藩的念头,因为那些藩王都是他的弟弟们,论能力,威望都相差太远。汉文帝时期为什么从来不用思考削藩的事情,反而到了汉景帝的时候搞出来的七国之乱,这就是原因。
先前说了,明朝的诸侯王对皇权的影响很小,建文帝执意削藩,无非是手底下那群文臣的不断鼓捣和自己可怜的自尊心作弄,建文帝是晚辈,他害怕呀,害怕他这些跟着他爷爷打江山的叔叔们,所以他才急于削藩。
朱标就不需要这些,不削藩朱棣就不会反,朱棣造反的过程才是真正的逼上梁山,不得不反了,都到猪圈里跟猪一起睡觉了,搁谁谁能忍,但凡有一点机会都不会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