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朝的汉匈战争第一阶段的征战将军中,千百年来最知名的莫过于卫青霍去病以及李广,前两个功勋卓著,分别扭转汉匈战局并且最后取得胜利以及扩大了战果。后者则多年从军,到头来一无是处,因为迷路而自杀。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是因为司马迁的关系,前者开疆拓土,战功累累才不过二人合传,而后者作为将军乏善可陈,作为个人私德有口难言,却神奇的单开一篇,虽无尺寸之功充满溢美之词,多次征战根本没有什么可以上台面的功勋,平定七国之乱时候的夺旗成为老将军最大一份功劳。
正因为司马迁单开一传,对其个人英姿不吝赞美之词,对其机遇万分惋惜,导致李广成为后世无数废物文人的精神鸦片,只要过得不如意就拉出老将军来叹息一番,以至于知名度居高不下。
到了现代,更是被课本脸谱化,卫霍成为外戚、权贵,嫉妒打压有才能的李广的代表,而李广则成了凭自己本事奋斗,不畏强权,爱国却遇上了昏君权臣而不能大展抱负的可怜虫,在互联网时代,更加把这种情绪推波助澜,精神李广后人如雨后韭菜,一茬又一茬。
网络常言道,一粉顶十黑。一些人不择手段的给李广加戏,激发了另一批人的厌恶,前者不分青红皂白的给李广添油加醋涂脂抹粉,后者则一一反驳挨个嘲讽,于是,这位一生征战无尺寸之功封侯最终因迷路自杀的老将军,在两波网友的共同努力下被封为迷路候。
前者因为李广难封而气急败坏,怒骂汉武帝赏罚不公,卫霍外戚当权,排挤李广,以至于心心念要封侯的李广死于为国征战途中都未能遂愿,后者则为了嘲讽前者的无脑行为而尊李广为迷路候。
对于一个死去两千多年的人来说,还是很不公平的,也是很无奈的,死人又不会说话,也让无法表达赞同或者反对,反正是两波人互相喷,喷来喷去,老将军成了唯一受害者。总之,不要用脑补的功劳给李广加战功,不要用不存在的打压来给李广增加苦情戏,这样都能减少对李广的嘲讽。
无论如何,老当益壮为国征战的心都值得肯定和表扬,虽然没有大功封侯,多少有些苦劳,迷路不是本心,迷路候更不是他的目的。
至于迷路,就是到了现在,依然一堆人在各种路标的情况下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何况2000年前的茫茫大漠,老将军方向感差,一望无际的草地加沙漠找不到路,迷路,都正常不过,任何人都会迷路。
至于定位,匈奴人逐水草而居,根本没有定居点,老将军找不到也是正常的,匈奴人又不是路标,不可能一直在哪里定着不动。就算天公作美或者不作美,老将军遇到匈奴人了,胜败乃兵家常事,输赢都正常,肯定不能拿输赢来说嘴。
但是,一切的根源在于,卫霍两人不仅能在茫茫大草原中找到匈奴人,不会迷路,而且不管什么战局,都能打个漂亮的胜仗,两人从来都没有失败过,这一下子成了鲜明的对照。找不到敌人不可能有功勋,找到敌人打不赢也不会有啥功劳来封侯。
李广在于要么找不到,要么找到了无功,草原上浪了一圈,要么找到打输了。霍去病在于找到并且打赢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能精准定位。李广的刀要么砍空,要么看到石头上,而霍去病的则每一次都能看到匈奴人身上,这就是区别。
但是实际上就二人传记,除了河西受降,其他的几次,霍去病要么没有固定目标,或者目标不固定,比如第一次封冠军候的战役,要么目标错了,封狼居胥之战,本来目标是单于,并且路线是后来卫青走的那个,要么队友太菜,第二次河西之战公孙敖失期,他遇到的情况李广也有类似情况,但是不同结果。
黑粉给李广找的借口,霍去病都能做出不一样示范,公孙敖迷路失期,打赢,临时改变路线,人家不生气还打赢,人少,霍去病首战800人,也打赢。重要的不是找到敌人找到路,而是打赢,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自己要赢,可惜老将军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赢。不赢也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在于,老将军既菜又爱玩,一心想立功封侯,但是每一次都南辕北辙,用司马迁借用汉武帝的话说就是,数奇,大概就是命里无时莫强求。汉武帝都认命了,但是老将军依然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磨刀霍霍的准备杀敌报国博个封妻荫子。
可惜的是,汉朝军功爵制度,唯结果是从,要想封侯,必须要足够的战功,最起码的封侯大概要800首级,低于这个输只能赐爵关内侯,卫青第一次斩首700就是赐爵关内侯,李敢夺旗也是关内侯,老将军七国之乱时候也是有机会赐爵的,但是被他自己作没了。
本来,汉匈大战中,混个候还是比较容易,哪怕混不上只要不作,老将军入朝卫尉、郎中令,出朝太守加将军的地位咋都不能说汉武帝偏心,现在的人混个乡长都足够牛皮了,你说卫尉郎中令不受重用,前两个都是九卿的级别,类似于现在实权部长,后者一军一郡的军政生杀大权都在手中,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