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条虽不谬,摘蕊讵智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则天读罢,连连称妙。却又一沉思,便问婉儿道:"这最末两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是什么意思?"
婉儿从容答道:"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人的心境如何。陛下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
这么一说,当时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以为婉儿必遭大祸,不料武则天却拍案而起,高兴地说:"你回答的好!我就喜欢你这样的性格!"她还当场讲述了她十四岁时被太宗皇帝召进宫驯狮子骢(烈马)的事来。她从婉儿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上官婉儿要把这位聪明倔强而又和自己有仇恨的女子留在身边,以监督和鞭策自己。后来上官婉儿也曾得罪过武则天。据《新唐书》记载:"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意思是说上官婉儿因违逆旨意,本当问斩,武后惜其有才,只施以用朱砂在额前刺梅的刑罚而没有杀她。婉儿十分感激武则天不杀之恩,在政治上一直忠实于武则天,得到武则天的宠信,帮武则天批阅奏章,起草诏令,参议军国大事,成了武则天得力的助手。上官婉儿参政之余,以其卓越的才华,写了许多瑰丽的诗文,《旧唐书》传有云"玄宗令收其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今已失传,《全唐诗》仅存其三十二篇。《唐文粹》存录张说《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给上官婉儿以极高评价,说她"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智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总之,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重用充分体现了这位女皇不计前嫌,选贤任能的胆略和气魄。所以,便成为唐代历史上千古流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