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紫禁城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余间,供皇族王室成员和宫女、太监居住。
古人说:人可以一日无谷,也不可一日无水,水为食精也。那么,紫禁城数万人员在古代历史上没有自来水管道是如何处理生活用水的难题呢?
官方资料显示,紫禁城里共有70多口的下水井。这些地下水井的布局也非常合理。可以看出,设计紫禁城的人,当初设计这70多口水井是为了为紫禁城内成员提供饮水之用的。但是,自从清朝执政以来,紫禁城内的实际饮水,都不是取之于这些水井,而是兴师动众、大费周折地用人工水车从玉泉山运水来喝。
清朝末年民初文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道:“若大内饮水,则专取之玉泉山也。”紫禁城从玉泉山取水,一半是在凌晨时分。那时候,北京城已经关上城门。因此,水车只能从西直门进城,浩浩荡荡地运往紫禁城。所以民间称之西直门为“水门”。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玉泉山到紫禁城,约有30余公里。在路况和交通工具甚是不便的清政权时期,可以说是路程相对遥远。于是,很多人不禁会问?清朝历代帝王干嘛要舍近求远,不用紫禁城内的地井之水,而是非要指定玉泉山水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去过故宫旅游过的小伙伴,都应该记得,在你游览故宫时,可以在售票厅租借一个解说机,解说机会根据你所途径的地理坐标而做出对应的讲解。里面就有提到关于紫禁城饮水安全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保证皇室成员的安全来考虑,因为紫禁城内的地井水不能绝对保证饮水安全。
众所周知,清王朝历代君王都喜欢品茶,可以说康熙、乾隆都是一等一的品茶高手。不要说皇帝泡茶了,就连皇帝晨起洗龙沟的水都是帝王御用的玉泉水。皇帝的御膳房、御茶房、清茶房、奶茶房、皇后茶房、皇子茶房及各宫殿的茶房等等和后宫妃嫔的小厨房等用水也绝对不会用紫禁城里的地井水,而是全部采用玉泉山御用泉水。不光是皇帝,皇后、三宫六院,就连地位卑微的宫女和太监也不食用地井水的。
近年,很多宫斗大戏,如“甄嬛传”、“步步惊心”、“如懿传”等影视作品中看到后宫为了争宠而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血腥杀戮。众所周知,我们通过电视剧仅仅是了解到一部分后宫生活。在现实的皇宫之内生存,宫斗的残酷性可远比电视剧里更加错综复杂。这些斗争就很自然的牵连到了故宫中的井,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相互之间为了争宠夺爱,又或者哪位小主心情不美丽,偷偷地在某位宠妃附近的地井里偷放个不育不孕药、泻药、毒药啥的,都是让人防不胜防的,因为不可能派人24小时驻守在地水井旁吧。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宫女太监都是很少饮用井水的。肯定会有人偷偷地在地井里投毒或放药,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这些上了年纪的地水井在宫里也看惯了是非,往往成为草菅人命的帮凶。
当下的我们都知道,古代历史时期科技等技术尚未成熟,为了确保皇宫用水安全,紫禁城里的地井水就逐渐失去了饮用水的初衷。但是来北京旅游的人除了八达岭长城,天安门和故宫也是很多旅游人的首选目的之一。那么,去过故宫的朋友都或多或少会注意到故宫里的水井,你注意它不是因为它多么醒目、多么特别,而是因为地水井比较多。故宫里这么多的地水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这是我们逛故宫时会时常听到身边的游客说的一句话。地水井理所当然是为了提供故宫内的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不是一定要喝茶、做饭来界定,更多是担负着后宫众多成员的日常洗漱、个人卫生用水、浇花、庭院卫生打扫等等,但很少作为饮用水。因为没人敢饮用,宫女,太监洗澡,洗头都不敢用,只能用来打扫卫生了,地井水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更重要的一点,后宫地井水主要是担负着紫禁城的消防重任。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比在地井水里面放药更可怕的,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外族侵略者从天津登陆,势如破竹杀到北京城下。慈禧老奶奶和傀儡皇帝仓促而逃。在匆匆逃亡之时,老奶奶慈禧派人将囚禁在冷宫的珍妃,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太监将珍妃活生生推入贞顺门内的井中溺水而死。这就是游览故宫必逛景点之一的珍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