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本来只是西方的一个边陲小国,但是却在战国时期实现弯道超车,最后甚至一统天下,离不开两个人,秦孝公和商鞅。
没有秦孝公的赏识,商鞅再厉害也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没有了商鞅,秦孝公空有强国之志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以说,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大功臣,却在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以后,就被众人以谋反之罪陷害,最终不得不起兵造反,兵败自杀了。
那么,秦惠文王为何一定要除掉商鞅呢?商鞅必须死吗?
一、变法的成败,不仅在于国君的支持,还在于矛盾的转移
战国时期,是一个变法的时期,也是一个从奴隶制王朝向封建制王朝过渡的关键时期。然而,众所周知,推翻原有的制度从而建立新的制度,其阻力有多么的大。
远的不说,就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除秦国外,楚国有吴起变法,魏国有李悝变法等等。
这些变法在提出来的第一时间,遭到的不是众人的赞同,而是众人的反对,来自贵族的反对。
以楚国为例。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吴起变法期间,楚国国力强盛,一时间风头无二。这些变化,楚国贵族看得见吗?
他们看得见,但是他们依旧在楚悼王死后杀死了吴起,楚国变法宣告失败。因为吴起变法触动了贵族们的利益,他们可不管什么国家强大。
吴起变法的失败,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楚悼王的死亡,让吴起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后续的国君不知道利用吴起来转移矛盾;一个是吴起变法太过强硬,没有有效地疏通楚国贵族的怨念,以至于贵族们的怨念无处排泄,最后杀死了吴起。
这很重要。
而秦国的商鞅变法,和秦国的吴起变法其实颇为相似。
同样是秦孝公的有力支持,同样是商鞅变法太过强硬(商鞅变法期间,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犯法,商鞅坚持要对秦惠文王的老师惩罚,而这也是他日后生死的原因)。
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就有人诬告商鞅造反了,而商鞅也因此死亡。
但是,秦惠文王聪明得多了。他在满足了贵族们请求的同时,继续施行商鞅变法,这下,秦国的贵族们傻了。
这不对啊。秦君既然统一了我们陷害商鞅的请求,自然是不想承认商鞅变法了,这怎么和想象中不一样呢?
这应该是当时秦国贵族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他们知道如今的结局,恐怕宁愿废除新法,不杀商鞅。
二、商鞅的死,是秦惠文王君位稳固的保障
在战国,君位继承有时是十分凶险的。比如赵武灵王即位之初,各国联军就欺负他君位没坐稳,联合发兵,企图攻打赵国。幸亏赵武灵王雄才大略,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这是来自外部对君位继承的威胁。来自内部对君位的威胁就更多了,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的例子不要太多。
当时的秦惠文王就算没有那么大的危机,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商鞅的事情,恐怕也会影响他的统治。
而当时,商鞅变法已成,秦国已经强大起来,商鞅作为变法先锋的作用已经结束了。此时,能够用商鞅的姓名来换取自己国家的稳固,恐怕换成是谁,都会同意。
兔死狗烹的事情,一直在上演着。站在我们的角度,这自然是无情的,但是站在秦惠文王的角度,却是再划算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