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情况下,李亨成为人们的希望。正如《长安十二时辰》所表现的那样,包括贺知章、李泌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宁可“万千蚍蜉”之失也要力保太子。
(1)太子李亨已经积攒了实力,除了李隆基外,他是天下拥护者第二多的人
715年,李亨二哥李瑛(9岁),被立为太子。738年,武则天侄孙女武惠妃诬陷太子及其五弟鄂王李瑶、八弟光王李瑶造反,其实是其是她谎骗三人率兵入宫。结果,三王喊冤被赐死。
738年,李亨被拜为太子。但是,李隆基时年53岁,可以说年龄不算老。这个时候的皇帝,最怕失去权力。李林甫、杨国忠等人虽然被放权,但被夺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特别是,李隆基手下还有诸如高力士等人帮他看着。但是“太子”就不一样了,因为亲缘关系,李亨是“笃定”的“未来的皇帝”。
所以,李隆基对太子的“压抑”是很明显的。而且,李隆基的儿子那么多,30子中7人早夭、3人被李隆基所杀、1人为太子,尚有19子。
但是,无论太子怎么被压抑,“太子”一日不被废,那么,天下的被李林甫、杨国忠废弃的人才、大臣的心和希望就在“太子”那一边。由此可见,太子仍然是除了皇帝以外,实力最强的人。
(2)李隆基“安史之乱”屡出大错,马嵬坡后更是威严丧失,如果不是为帝44年,首先对其忠心者力保。
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李隆基的瞎指挥,导致当时完全可以打败安禄山叛军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人或者被杀或者被抓。六月,唐玄宗率领亲信逃出长安。十四日,马嵬驿兵变。杨国忠、杨贵妃、杨贵妃的两个姐姐等或被禁军所杀或被逼杀或事后被擒杀。
这时候,李隆基的威望被彻底打翻在地,太子李亨的威望已经最高。
在此情况下,已然出现“二圣并存”的情况,如果照李治和武则天时代还好说,但问题是父子,是同性相斥的呀。因此,“一山难容二虎”下,双方只能分开。
否则,到了李隆基的根据地,忠于李隆基、曾经是李林甫和杨国忠亲信的人自然会奔向李隆基,那时,44年的为帝生涯所带来的“忠诚”,就会让李隆基成为“帝王”。而“帝王”是难以忍受“屈辱”的,“帝王”是难以容忍“一山容二虎”现象的。因此,李亨在此情况下,不管他有没有什么“心怀大志”,只要他想活命就必须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