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学者的考证,在西汉中后期,全国的常备军维持在大越50万左右的水平,而且还天天担心打不过异族的人。而到了后来的东汉时期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东汉的初代皇帝裁撤了各地的军队,结果东汉的前中期常备军维持在了大越15万人,这些部队人数连西汉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东汉面临的外部威胁绝对不比西汉的少,西汉的敌人主要是北方的匈奴,而东汉面对的敌人不仅有北方的匈奴,还有东北方向的鲜卑,西边的羌族,南边的南越人作乱,军队数量这么少,东汉的士兵怎么保家卫国的呢?
首先和之前的西汉不同,东汉不怎么注重修筑长城,可能是当时的统治者觉得修筑长城太耗精力和时间,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良和修筑长城的袖珍版,那就是屯城。所谓的屯城其实就是汉军在边防重地修筑的小堡垒,这种堡垒东西240米,南北300米,汉军把它们安装在国防咽喉,专门屯驻边防精兵,在当时在塔里木盆地到昆仑山,到处都是这样的屯城,这种堡垒短小精悍,修筑起来很快,那么它的功效如何呢?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永平18年,公元75年,汉军名将耿功以三千兵马死守疏勒屯城,硬扛匈奴单于亲率的两万强敌,打出了13勇士归玉门的热血一战,靠着一个碉堡就能抵抗比自己多三倍多的敌人,可见屯城这种堡垒不仅操作方便,关键是防守能力还超强,在今天新疆奇台石城子,我们还能看到这种屯城的遗址,历经两千年居然还没倒!长城都更新了好多代了,这种堡垒从未更新,硬是坚挺到了现在。
所以在东汉前中期,在汉军和异族争夺西域的战斗里面,汉军就是以这种屯城步步为营,而异族人想防又防不住汉军,打又打不破屯城,只能一步步向汉军妥协,但是堡垒坚固是一方面,如果后勤补给跟不上,堡垒里的汉军一样会死,在那个年代,北方和西域的环境相当恶劣,基本上没有道路可走,从中国东部的粮仓送粮草到这些地方,光走路就得走半年,但是战争环境瞬息万变,汉军如何保证粮草能够随时到前线呢?
但凡重大的战役,前线将士战斗力指数高不高,主要看后方补血能有多快,东汉初期,前几代皇帝陆续在三门峡等地开凿栈道,把关中平原的水路和西北的水路连接在一起,于是汉军船队可以带着粮食走水路翻越天险把粮草送到西北前线,同时中央政府沿着今天的河南荥阳到山东高青一线拼命的修筑堤坝,使得黄河汴河成功分流,于是东部富庶地区的钱粮能够每年迅速的输入洛阳,关中和东部送到前线的粮食每年超过六百万石,如此高效的运输手段才能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汉军士兵天天都能吃撑,东汉大裁军,把省下来的钱都投资了军队的硬件设施,这样的国防思路保证了东汉立国数百年从没有被异族人欺负。
所以说国防建设重质不重量这一点非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