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经筵是什么?

      经筵是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帝王教育形式,不仅能帮助皇帝研读经史子集、学习治国平天下之术,而且还是皇帝与群臣增进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朝廷向天下展示尊师重道礼仪的重要手段。因此,自宋朝确立经筵制度以后,这一制度就被各朝延续了下来。而明朝作为君主高度集权的一个朝代,在继承经筵制度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明朝的这项制度。

      一、经筵制度的由来

      经筵是古代专门为皇帝设立的御前讲席,是皇帝处理国家事务之余,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昭帝下诏寻找能够解读《韩诗》的人,蔡义应诏前往,皇帝听后很满意,封其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专门为汉昭帝讲解《韩诗》;此后,汉宣帝亦曾诏儒官讲经于石渠阁,汉明帝命张酺数次侍讲于御前。

      到了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侍读博士”这个官职,不过由于没有形成定制,这个职位经常处于虚设状态;而到了唐朝,侍讲学士正式成为一种常设官职,御前讲学开始变的频繁;到了宋朝,经筵正式演变为一种制度,先是宋太宗留翰林学士在禁中以备顾问,而后宋仁宗明确御前讲学为“经筵”,并对的场地、时间、场所、科目以及参与的人进行了详细规定。

      到了明朝,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并未设立经筵制度,洪武十五年,大臣桂彦良向朱元璋上了一封题为《太平治要》的奏折,首次提出“今当大兴文教之日,宜择老成名儒,于朔望视朝之际,进讲经书一篇”,但朱元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永乐至宣德时期依然没有设立经筵制度,但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皇帝“每视朝毕,无日不御文华殿或便殿,召大臣或儒臣讲读”,这在实质上与经筵已经非常接近,只不过时间、地点、讲读的内容没有制度化而已。

      到了正统时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朱祁镇继位时只有10岁,内阁老臣“三杨”认为此时朱祁镇还应该以读书学习为主,于是由杨士奇主笔,上了一封题为《请开经筵疏》的奏折,请求重启经筵制度,得到太后及朱祁镇批准。至此,明朝正式恢复经筵制度,此后虽然偶有间断,但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彻底废弃。

      综合来看,经筵制度从汉朝萌芽初生到明朝正式恢复,前后经历了一千五百余年的时间,虽然期间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最终还是以一种制度的形式承袭了下来,成为古代统治阶级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影响着历史进程。

      二、明朝经筵制度

      总体来讲,明朝的经筵制度继承自前朝,在本质上并未进行太大的变化,但也根据自身特点,在参加人员、组织礼仪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使其更适应明朝特殊的历史背景。明英宗之前,经筵没有形成定制,这里主要介绍明英宗之后明朝经筵制度的一般情况。

      1.关于经筵时间。明朝规定,为规避寒暑,每年组织两期经筵,分别称为“春讲”、“秋讲”,每期3个月左右,春讲一般2月开始,5月结束,秋讲一般8月开始,10月结束。经筵期间,每月组织三次,分别在每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其中尤以春讲、秋讲的首次开讲礼仪最为隆重。

      2.关于经筵地点。原则上安排在文华殿正殿举行。

      3.官员参加经筵的人员,除了要“听课”的皇帝之外,明朝参加经筵大体还有7类人,分别是:

      知经筵事,总领经筵一切事务,前期由功勋大臣担任,后来基本由内阁首辅来担任;

      同知经筵事,协助知经筵事处理相关事务,一般2-3人,多由内阁大学生或各部尚书、侍郎担任。

      经筵讲官,负责向皇帝讲解经史子集,一般由兼任翰林院编撰以上职衔的各部高级官员、国子监祭酒担任。

      侍经筵官,皇帝特许参加经筵的官员,不负责任经筵之事,只是旁听。

      展书官,负责为皇帝展掩书籍,一般由翰林院编修担任。

      书写讲章官,负责誊写经筵讲章,一般由编修或中书舍人担任。

      经筵执事官,这是一个统筹,具体包括四类人,分别是鸿胪寺堂上官1人,负责鸣赞;锦衣卫堂上官1人,负责警卫;侍仪御史2人,负责礼仪;给事中2人,负责监督官员礼仪。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经筵讲官作为为皇帝讲课的人员,有着极其严格的选拔标准,根据杨士奇《请开经筵疏》记载,经筵讲官“必得问学贯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识达大体者”,且要先由“吏部、翰林院共同推举,具名陈奏”,然后由皇帝钦定。

      4.经筵讲授的内容。一般而言,四书五经是基本教材,《大学衍义》《贞观政要》《帝鉴图说》《通鉴纲目》等书也经常被当作进讲内容,古人的一些治国经验、经验教训也会涉及,除此之外皇帝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意安排一些内容。而具体每次经筵的内容的选定,根据明朝朱国祯《涌幢小品》记载,一般先由内阁点题,讲官再据此拟写讲章,写完后送回内阁审定。

      5.组织经筵礼仪。根据明朝《礼部志稿》记载,大体流程为:开讲前,先确定知经筵事、同知经筵事、经筵讲官、侍经筵官等具体人员,而后礼部择吉日在文华殿设御座、御案,讲案,三者位置关系十分固定,一般御案在御座东部偏南,讲案在御案南偏东。

      开讲之日,司礼监太监将书籍、讲章提前摆放好,这个摆放也极为讲究,一般而言四书在东、经史在西,讲章按例誊写两份,御案,讲案各放一份。皇帝落座以后,知经筵事要带领所有人行“五拜三叩头”之礼,然后“以次上殿,东西序立”。等到所有人都落座后,服侍人员再将御案抬到御座前,将讲案抬到御案正前方。紧接着,鸿胪寺官员大喊一声“进讲”,经筵正式开始。

      展书官随即出来为皇帝展开四书,讲书官出列并在鸿胪寺官员“鸣赞”中向皇帝行跪拜礼,礼仪结束后开始讲授提前准备好的讲章。一个内容讲授完毕,展书官会过来帮皇帝把书收起来,然后再展开另外一份书及讲章,换个讲官继续讲,直到讲解结束。

      进讲结束后,经筵讲官重新入列,工作人员将御案,讲案恢复到之前的位置,然后知经筵事会率领众官员再次向皇帝行叩头礼,进讲环节到此结束,但经筵的礼仪却远远没有结束。

      接下来,知经筵事会率领众人到东顺门享受御赐的酒饭,能吃上皇帝御赐的饭,这在古代是莫大的荣誉,何况这顿饭尽是“珍馐良酝”、“极尽丰盛”,而且明朝还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规定,吃不完可以带包带走。

      可以看出,经筵制度发展到明朝各项规定已经非常详细,参加经筵的每个人怎么站、站在哪里、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桌子怎么摆放及怎么移动、书籍放置的顺序及朝向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组织经筵的礼仪更是复杂异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筵已经从一个“学术活动”演变为纯粹的国家典礼。

      三、结束语

      杨士奇在《请开经筵疏》奏疏中提到的重开经筵的理由是,“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学而能致治者”,换句话说,当时选择重开经筵的初衷,是想让皇帝通过学习四书五经来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但这一初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后世皇帝所遗忘,以至于经筵变成了“形式大于内容”的礼节性活动。

      因此,经筵对皇帝的帮助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而且明朝中后期又出现了很多奇葩皇帝,比如说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动不动就十几二十年不上朝;正德皇帝动不动就住进豹房不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经筵制度更多是以进献讲章的形式落实,效果就更加难以保证。即便是能够正常落实经筵制度,受制于礼仪,也多是一字不差的读一读讲章而已,少了讨论交流的环节,效果自然也就打了不少折扣。

      好在除了经筵制度之外,明朝还有另外两种进讲形式,分别是“日讲”和“午讲”,前者属于省去各种繁琐礼仪的经筵制度,也有“小经筵”之说,后者属于皇帝有精力时组织的“加灶”活动,这两种进讲都比较注重实效,从某种意义上对皇帝的帮助更大。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