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古代粮食价格是由什么影响的

      《史记·郦生列传》有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那么,何为天?‘天’暗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而百姓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自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时代,‘吃得饱’一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它既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又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所在;‘民以食为天’反映的就是民生问题。

      粮食是生活、生存的物质基础,而粮价的波动不仅仅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经济现象,还具有国计民生的政治意义。中国历史上的盛唐,其粮价却不是‘繁荣’的。

      唐朝粮食价格总体水平较低、出现了粮贱农叹的局面;并且其粮价波动幅度巨大,总体变动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而在封建时期的‘以食为天’中,粮价波动不仅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更是关系到王朝的兴盛。

      隋朝末年,兵荒马乱、耕地荒废,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冲击。以至于社会粮食资源极其匮乏,这时的粮价也随之上涨。在战乱的背景下,出现‘米斗直数百钱’‘米斗三千’,甚至‘米斗万钱’的持续高涨局面。

      公元618年,李渊登基,建立唐朝。但是隋末留下的频繁的粮荒以及飞涨的粮价时刻威胁着新的政权。武德元年二月,关中地区严重粮荒、谷价踊贵,朝廷不得已大幅压制粮食消费;但是同年十一月,又一次爆发,最终导致‘米斗千钱’的局面。

      贞观元年时期,关中地区再次陷入粮食危机之中,由于粮价飞涨,唐王朝以关中人口分配至洛州为法进行调节。但是最后两年中,蝗灾与水旱灾接踵而至,使得整个贞观初年社会粮食严重匮乏、粮价不断飞涨,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自贞观四、五年起,在社会较为稳定、气候也正常的情况下,‘米斗四五钱左右’。其中贞观三年至高宗麟德二年是有名的‘贞观永徽之治’时期。这36年间,粮价从唐初高涨的局面大幅回落,并且长期保持低价水平,通常粮价为米每斗8.5文左右。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年份会出现‘米斗两钱’的递减现象。不过这些是普遍情况,还有一些没有具体记载的特殊情况,也有重回‘米价暴涨’的局面。

      随后,在公元666-712年间,由于围绕皇权继承问题,唐王朝统治集团产生了一系列政治风波,甚至有的还有军事冲突。社会再一次不稳定、私铸大钱的泛滥,再加上‘天不遂人意’的情况,社会粮荒再次出现并且加剧,粮价也开始高涨起来。

      从乾封元年到玄宗先天元年间,有大致8个年份粮价腾贵。这些年的记载中,其中最高的差不多米斗二、三百甚至四百也有可能;而大多数的情况应该是米斗100文或以内的情况,具体推断为每斗34文,较前一时期增长了三倍价钱不等。

      经过回涨后,又是一个幅落。唐玄宗713-752这40年间,粮价再度回落,通常粮价每斗约13文,而米价最贱时甚至每斗3、4文钱。不过,特定年间也有上涨。如开元十八年,米价每斗约为50文。

      这些是唐朝前期的粮价大体为‘四涨两跌’的情况,而唐后期约150年的大都是‘一跌两涨’的总体趋势。公元753-代宗779年间,在安史之乱与自然灾害的冲击之下,粮价剧烈上涨,最高甚至米斗7000余文,个别还有7万钱的局面;稍微有歉收的情况,每斗也要上千文。但是如果遇到丰收之年,个别时候粮价又回到粟每斗20余文,这大概是出现在大历八年、九年。而这时候的粮价可以说是涨幅巨大。按照‘虚钱’折算,这时期米价通常每斗120余文左右。

      安史之乱后的780-850年间,粮价不但没有回归,还是意外飞涨的情况。虽是上涨,但还是较为稳定的局面。除了兴元元年以后出现四年粮价上涨的以外,其余的波动并不明显。而在787年以后,粮价也有回落趋势。其中通常价格大致保持米斗200文左右。

      到宪宗806至820年间,粮价持续跌落,出现了唐后期‘钱重物轻’的现状。这个时候的粮价经常性在米每斗30-50文之间波动。821-880年,又是上涨的局面,不过较为稳定;通常粮价水平大致米每斗85文左右。到最后的881-907年,由于战争的进一步开展,粮价再一次飞涨,由于据载较少,推测可能是每斗600文左右。

      以上就大致是唐朝时期的‘六涨三跌’的演变历程。

      首先就是水灾,随着农业垦殖的扩张以及指数的不断提高,渍涝灾害日益明显,尤其是平原地区以及江河沿岸。唐朝的水灾更是最为‘第一农业灾害’,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历史期间前后共发生148次水灾,其中由35次明确提到雨水‘害稼’。而对于粮价的影响也就是在于‘害稼’,它的直接结果常常导致零食供给紧缺、粮价上涨。

      再来就是旱灾,它和洪涝灾害一样,对于粮食生产都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危害。旱灾也主要是通过破坏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粮食作物减产或绝收。严重的旱灾不仅造成小麦绝收、‘米斗五百’,还会造成严重的饥荒。

      最后是蝗灾。在唐代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就是蝗虫,它的产生又和旱灾有很高的的相关程度。严重的就是接踵而至的情,唐朝年间共33次蝗灾,平均九年一次严重蝗灾。

      战争会阻断区域粮食的运输、调剂,对粮食流通产生破坏,最后打破区域内粮食供需平衡,造成供给紧张、粮价上涨的情况。如,‘围城’局面。再来,战争不仅破坏农业生产环境还减损农业劳动力,从而间接影响粮价。

      唐代政府错误发行、铸造货币来维持国家财富,严重影响了唐代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战乱年间或者财政困难时期,都会依赖这一方法。再加上民间私铸情况屡禁不止,导致货币贬值,包括粮食在内的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唐朝粮食有6次上涨都与货币有着很大的关系。后来的币制改革,也使得粮价有所回落。但是,货币供给不通、大量滞存又使得通货紧缩,导致粮价下跌。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