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高句丽和高丽之间是什么关系 高丽真的是高句丽的简称吗

      前言:纵览隋炀帝、唐太宗和唐高宗的历史,总会出现一个名为高句丽的国家。隋炀帝三高句丽致使隋朝国力急剧下降,最后让隋朝分崩离析。唐太宗英明神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在和高句丽的战争中未尽全功。唐高宗绍继父志,最终灭了高句丽,结束了唐朝和高句丽长达23年的战争。

      后世之人常在史书上见到史学家们称高句丽为高丽,然而在五代十国时期,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一个国号为高丽的国家。高句丽比高丽就多了一个字,后世常常认为高丽就是高句丽,把高丽看作为高句丽的简称。实际上二者不像西汉和东汉这种传承紧密的关系,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政权,不理清楚这里面的关系,我们在对于二者历史的概念里会产生一种混乱感。

      隋炀帝亲征高句丽

      01高句丽和高丽之间的时间差甚大

      1、高句丽的建国和灭亡

      周武王伐纣之时,很多商朝的王室子弟纷纷外逃,其中有纣王的亲叔叔箕子,他带着自己封地的百姓一路避祸到了鸭绿江地区。当时鸭绿江地区、辽东地区、朝鲜半岛地区上还是处于一种文明未开化的状态,箕子用华夏的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征服了当地的原住民,建立了箕国,后世称之为箕子朝鲜。

      箕国因为远离中原,完美地避开了春秋战国的纷乱,没有成为战国七雄的盘中餐。然而好日子过久了就会丧失进取心,待汉高祖平定燕王卢绾之乱时,卢绾手底下的一位叫卫满的将军带着仅千余人的部队逃命到箕国,竟然凭借这点力量就颠覆了箕子后裔对箕国的统治,他自己成为了箕国的国君,后世称之为卫氏朝鲜。

      汉朝时期的卫氏朝鲜

      卫氏朝鲜经过三代国君的努力经营,成为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然汉武帝继位之后有大志于推动华夏文明的外扩,二者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最终汉武帝派出两路大军把卫氏朝鲜给灭了,将其原有的疆域划分为乐浪和玄菟等四个郡,纳入汉朝疆域范围。

      汉武帝后期因为多次军事战争失利,加上国力的下降,让他不得不选择罢兵息战、与民休息,他的后继之君们也于恢复国力,强化内政建设,在一些边郡的军事控制上就少了些力度。汉元帝时期,公元前37年,东北边的扶余国内乱,王子朱蒙带着自己的亲信们南下避乱到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建立高句丽国。

      高句丽国经过600余年的发展,国力达到强盛状态,开始和隋朝、唐朝不断发生战争,最后在唐高宗时期,公元668年被唐朝所灭。至于高句丽的王族血脉和国民去向,据史料所记,王族是绝后了的,国民大部分都被迁到其他地区被同化掉了。

      唐高宗灭高句丽、百济,置安东都护府、熊津都护府

      2、高丽的建国和灭亡

      高句丽灭亡之后,唐朝成立安东都护府管理其旧地。然而在唐灭高句丽期间出过大力的新罗国也想分些地盘,强大的唐朝坚决不允许刚灭了一个强大的高句丽,再出现一个强大的新罗,二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战争,唐朝在与新罗战争的同时还需要面对吐蕃、西域等地的战争,新罗也是精疲力竭,最后双方都给了彼此一个台阶下,新罗占据原百济国的所有地盘和原高句丽国的部分地盘,承认唐朝对其行使的宗主国权利。

      高句丽、百济灭亡后崛起的新罗国

      两百多年后,新罗因自身统治力减弱造成境内烽烟四起,势力较大的一支以甄萱为首的义军占领了原百济地盘,第二年,新罗王族也趁乱而起,建立后高句丽国。然而这个弓裔崇尚权术,为征苛刻,导致很快就被手底下的军官们串联起来给废掉了王位,大家伙拥立位高权重的王建为新王,建立高丽国,时间为公元918年。

      高丽国建立之后积极进取,先后灭新罗国和后百济国。高丽国吸取高句丽国的教训,一直很注意维护与华夏王朝之间的关系,宋朝建立之后,高丽国立马上表称臣,成为宋朝的藩属国,最后因为打不过契丹国才转向契丹称臣,契丹被金国所灭后,又成为金国的藩属国。总之,谁强大就跟谁,保证自己不被灭,这样的一种态度发展到后面就越发消极,造成自身问题越发凸显,最后在公元1392年被自己的大臣李成桂所灭。

      宋朝时期的高丽国

      02高句丽和高丽之间的地域和民族差甚大

      1、高句丽的疆域和民族

      高句丽最初立国的都城(辽宁省境内)位于浑江流域,在鸭绿江以西。建国六七十年后,高句丽国修建了国内城(吉林省境内),并迁都于此,以新都城为中心向东、北两个方向积极拓展疆域。经过长达200余年的发展,北边打败了扶余,占领了大部分的辽东地区,东边跨过了鸭绿江,击败了新罗,疆域开始覆盖朝鲜半岛西部地区,最后为了更好的控制新罗和百济二国,也为了拉远和华夏王朝核心统治区的距离,迁都到朝鲜半岛上的平壤城。

      高句丽鼎盛时期疆域

      高句丽国发家于升骨城,壮大于国内城,巅峰于平壤城,巅峰时期的高句丽国东边和日本岛隔海相望,西边到辽河东岸,南边到北汉江北岸,北边到图们江下游北岸。

      高句丽的开国之君是扶余国王子,他建立高句丽国的班底也主要是扶余人,后随着国家的发展,征服的地区越来越多,这些地区有知名度较低的东秽人、沃沮人等。最后还有因为华夏地区的战乱,迁徙到高句丽国的华夏人。

      扶余、沃沮等部

      2、高丽的疆域和民族

      高丽国的开国君主王建推翻后高句丽国时并未选择迁都,都城还是后高句丽国的都城铁原(朝鲜和韩国交界处),灭了新罗和百济后迁都到自己家族的封地开城(朝鲜汉江口附近),并将开城改名为开州,开始致力于向西、向北发展,期间和契丹不断发生战争,胜少败多,故而疆域始终得不到太大发展。

      王氏高丽疆域

      高丽国的疆域的主要覆盖的是原来新罗国的疆域,主要以朝鲜半岛为主,北边止住于龙兴江附近,疆域包含的地区都是高句丽国发展中后期的新占领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继承高句丽国的疆域。

      高丽是建立在新罗国衰败的基础上的,所以高丽国主要由新罗人组成,后又征服了百济,加入了百济人,而无论是新罗人还是百济人,都是朝鲜半岛上的原住民,其中有马韩人、辰韩人和牟韩人。

      朝鲜半岛上的老三韩

      结语:高句丽虽然在史书中多以高丽称之,但是高句丽就是高句丽,它和后面的高丽并没有带有传承性。二者在时间、疆域和民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同时高丽的开国君主王建,现在有很多史学家考证为华夏人后裔,他本人也从未强调自己是高句丽后裔,他的后继之君们也没有强调,这和常理不符,如果高丽王族是高句丽后裔,他们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定,出于聚拢人心的考虑也会宣示自己作为高句丽后裔的身份。所以为了更好的区分二者的关系,后世不再单独把高句丽称为高丽,而称之为高氏高丽,然后把高丽称之为王氏高丽,就是为了避免人们把二者混为一种继承性关系。

      参考文献:

      《世界通史》

      《朝鲜通史》

      《中国通史》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