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清朝画家徐扬笔下的人们过端午节是怎样的情形呢?

      《端阳故事图》册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所绘,共八开,各开分别描绘端阳节期间的一个重要活动,各开之间没有连贯性,只是集中表现了各地的风俗习惯。每开都以隶书题画名,并以行书对画作内容作一些注释,方便读者理解画面内容。

      此图册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简洁流畅,色彩柔和典雅,我们由此可看出作者已掌握了院体画的写实精神,也显示了乾隆时期宫廷绘画工整清丽的特性。

      图册上钤有乾隆皇帝诸方玺印:“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乐寿堂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等,留下乾隆多次鉴赏的痕迹。从《端阳故事图》中可以看到有清一代流行的端午习俗。

      第一开:《射粉团》

      题画:“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射粉团(团)这个游戏盛行于唐代都城和宫中。《开元天宝遗事》就有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食(射)也。都中盛于此戏。”

      粉团是一种类似麻薯的甜点,以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用油煎或炸食,也称为“麻团”,起锅后香气四溢,人人都想得而食之。

      本画以界画手法描绘宁静整洁的宫苑一角,有五个年龄相近的宫娥聚在一块玩射粉团,五人都长得眉清目秀,穿着素雅,从她们手中还拿着芭蕉扇和掌扇来看,她们可能是刚值完勤,手中的值勤工具尚未交还,听说要玩射粉团,巴巴地跑过来想参一脚,脸上满是盼望与期待。可见这游戏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吸引人。

      徐扬在布局上做了一个三角平衡,人、树、香几,三方平衡。就游戏本身来说,人和香几就成了,为何还加上树呢?可能因为香几体型较小,恐怕配对不了,就多画了树来增强对比力度。我们就来看这个香几。

      古来就有一些人喜欢在室内焚香熏香,特别是在打坐或读经时,更是少不了这个动作。香几就是专门用来摆放香炉的小几,它的腿足是弯曲的三弯脚,纤细的体型使它看来有一种婀娜多姿之感。在古代,香几是专用来置放香炉香薰,到了现代,除了用它来置放香炉外,也有人将它和雅致盆栽配对,视同花几一般。

      让我们回到画中来。当然,游戏的结果,最后有没有人射中,有没有得奖,得奖时,有没有共享,对于后面这些,各位可自行解读,我们就不多作猜测了。

      第二开:《赐枭羹》

      题画:“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以恶鸟故食之。”

      汉朝时,有鉴于枭是恶鸟,汉代皇帝便命他的属国在朝贡时,尽量以枭作贡品。然后命人把它做成羹,赐给百官。

      这画只画了二个官员在收受枭羹。所谓“礼多人不怪”,两人都躬著身,互相拱手道谢致意,端枭羹那一位虽空不出手来,但动作表情也都传达得十分到位。

      古代的人心思单纯,画画也不例外,画面除了人物外,其它尽是宫殿下缘的台阶、壁面、门窗、廊道、柱子,此外不多画别的物事。界画简洁单纯的特性在此表露无遗。

      第三开:《采药草》

      题画:“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

      每年的五月五日中午,人们会到山里采药草,作为袪病、袪邪之用。拜端阳节所赐,一向宁静的山区,此时有了响动,风声、水声、人声,此起彼落,混杂交错。

      这幅画属于工笔设色,大部分岩块都被深深浅浅地敷染了绿色,也有染石绿的,所以和“青绿山水”也有那么一点近似,因为很大范围的绿色,若能再分出轻重浓淡,本身就是一个光洁明媚的亮点。进山不久,这一成年人和两个童子似乎就淹没在这无言的山中了,思想中只有药草,特别是到了中午时分,采来治病有特效。因此,我们可以从画面上看到,在这一刻,他们是如何地忘其所以并且乐在其中!

      第四开:《养鸲鹆》(音同渠玉)

      题画:“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在这栋建得很好的屋子前,一个女子牵着一个幼童,面对着一个手上架着一只鸲鹆的半大孩子,两人正在谈论着什么,这幼童看到这只鸲鹆,指手划脚地,显得十分兴奋,从画题《养鸲鹆》来看,应该是想买回家养吧!鸲鹆俗称“八哥”,属鸟纲燕雀目八哥科。毛色纯黑,头及背部微微浮现绿色光泽。头上羽毛细长而尖,像柳叶般。如果趁它长新羽毛时去修剪它的舌尖,这只鸲鹆长大后就很擅于模仿人声或其它鸟类的鸣叫声。会模仿人说话的八哥,一直都是爱鸟人士喜欢饲养的对象。[1]

      顺带一提,“不弃、不养”是饲养宠物的最高准则。既然养了就不能任意遗弃;如果还未饲养,那就下定决心,绝对不养。

      第五开:《悬艾人》

      题画:“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严格说来,端午节也是“清洁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洒扫家户、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荡浊袪腐,除菌防病。炎炎夏日端阳的驱邪防毒,比过年的大扫除还做得彻底,说它是卫生节一点也不为过。艾草的茎叶味道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而菖蒲作用也类似艾草,民间都相信它们有辟邪免疫的功效。因此自汉代以来,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加上菖蒲,还有人把艾束为人形,悬在家户门口的。

      《荆楚岁时记》:“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病则病草先生,艾是也。今人以艾为虎形,或翦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本画描绘两位妇女在其中一人的家门口谈话,谈的就是门上悬艾人的事。这幅画中,界画成分稍稍少了点,重点落在家门和围墙的结构,墙内的杨柳、墙外的花儿和门柱上的艾草上。两位女士谈兴正浓,比手划脚,谈得不亦乐乎。单纯内敛的线条,透明浅柔的设色,加上画家个人温和悠缓的特性,整个画面显得清新明朗,温文淡雅,让人一看就觉得心旷神怡。

      第六开:《系彩丝》

      题画:“系彩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端午节时,系在手臂、手腕,或悬在儿童胸前的五彩丝线或绒线,就是用来消灾祈福的。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讲:“(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本图是年少的给年长者系五彩丝,展现天伦之情。

      第七开:《裹角黍》

      题画:“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我们细看这幅画,它的背景是一富庶人家的一个小小后院兼厨房。目前这厨房在忙什么呀?人在这儿干啥?裹角黍呢,也就是包粽子啦!有人在空地洗粽叶,有人在案上调理食材,分工合作,效率高,古人真有智慧呀!

      特别是屋子的构造,看起来挺好,很符合建物功能的需求,比如它有个专用水井,还种上梧桐、棕榄树,这端午小厨房就变得美极了。画中6人有3个是幼儿,大人带着小孩一起来包粽子,你瞧,有个小儿脚下垫着小脚凳呢!这体现了做中学的家庭教育,温暖而放松的空间,展现溶洽的家庭关系。

      第八开:《观竞渡》

      题画:“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为了观看龙舟竞渡,这些人呼朋引伴,循声而来的人有老有少,有僧有俗。一行人站在岸边杨柳树旁,自在地站着,脖子微微伸长,正看得起劲,也希望能早点儿看到结果。往前眺望,不远处,有艘龙舟正在奋力向前挺进,一边有6个,共12个操桨手动作齐一地努力向前划。

      这景象和一般龙舟赛不太一样,可能是赛程安排不同,一般竞渡是多船做定点、短距离竞赛,从起点划到预设的终点,谁先到谁就拔得头筹,都划到终点,比赛也就完了。这一年一度的竞赛活动也就结束了。

      此图所画的是另类的赛程,似乎是远程竞赛,所以一次只看见一艘,其它的可能拉开了距离,一时还看不到。

      岸边的一排人马,有拿蒲扇的,有执折扇的,小孩左手拿着像现代的划板一样的东西,年纪大一点的撑着拐杖,唯一的僧人背向河面,正在跟旁边的妇女宣说什么,大丛的白胡子使他的表情显得比较严肃。众人身边的杨柳,细细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也似加入了观竞渡的行列一般。

      热闹的竞赛随着龙舟滑渡,很快就要过去了,要再重温旧事,只有待来年了。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