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明朝的这个和尚改变了历史,姚广孝到底都做过哪些事?

      如果说起明朝最牛的和尚,那绝对非朱元璋莫属。可要问你第二牛的和尚,估计你就答不出来了。如果要问明朝第一奇人,很多人会回答刘伯温,因为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本文的主人翁,能被真正称得上是明朝276年历史中和刘伯温并列第一的奇人。

      与明太祖一样,他同为和尚出身,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轨迹。功成名就以后,以“第一功臣”的身份,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选择了半臣半隐的生活,以八十四岁高龄善终。此外,规划北京城、主编百科全书那也是不在话下。

      公元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今苏州一乡下郎中家里。他祖父、父亲均为医者,生活虽清苦,可广行善事,深受乡亲喜爱。

      看似姚广孝接过父亲的衣钵已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在他十四岁时,他告诉父亲:“我不想学医,我愿意读书,将来挣得一官半职,好干一番光宗耀祖的大事。”

      要知道,在元朝,汉人想入朝为官,尤其对于无权无势的姚家而言,想求得一官半职无异于登天。可姚广孝的伯父却说:为学有成则仕于朝,荣显父母,不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

      听从伯父的建议,于是父亲将姚广孝送到了附近的妙智庵剃度出家,取法名道衍。

      虽说做了和尚,可姚广孝的入仕之心并未改变。平时他除了勤研佛法,并且自学兵法韬略甚至是儒家思想,后来还跑去向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

      有一次,姚广孝云游到嵩山寺碰巧遇上了术士袁珙,袁珙说他是“异僧”,“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和刘秉忠是一类人。(刘秉忠是帮助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重要谋臣。)

      此时天下正是军阀混战、烽火连天的岁月,年已而立的姚广孝渴望着能在这历史舞台里留下自己的名字,可直到同为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一统江山,姚广孝也没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明洪武八年,姚广孝被礼部召至京师考试,可又不幸名落孙山,后又被分配至苏州西山海云院,以“无过客则终日危坐澄想”的状态,一待就是几年。

      终于,在七年后,改变姚广孝一生命运的机会来了。

      这一年,大脚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决定选拔有道高僧侍奉诸子,姚广孝的好友,时任僧录寺左善司的宗泐借机推荐了他前往京师。

      48岁的姚广孝在诵经时见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心想,“这个机遇一旦错过,恐怕此生再难求了”,于是上前主动自荐。朱棣只见这位和尚,年近半百,其貌不扬,体态臃肿,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双三角眼,反倒没把他当回事,不愿收他。

      姚广孝见情况于此,把心一横,凑到朱棣耳边轻声说道:“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王字头上加个白,那不就是“皇”吗?这种话说出来,那可是大逆不道的行径。朱棣听后,双目凌厉地瞪着眼前这个和尚,一言不发。

      这几秒可能是姚广孝生命中最难熬的一瞬。而后,朱棣示意和尚借一步说话。姚广孝长舒一口气,他知道他这次赌对了。

      两人找处僻静的地方促膝畅聊,言谈颇为投机,双方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回去后,朱棣立刻向朱元璋提出,要了这位道衍和尚。

      到了北平后的姚广孝虽住持庆寿寺,却常常“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这里的府,就是朱棣的王府。可见此时两人关系已经非常密切了。

      永乐十六年(1418年),84岁的姚广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3月28日,姚广孝端坐而逝,朱棣非常悲痛,下诏废朝二日,追赠其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并尊重姚广孝的意愿,以僧人之礼安葬。

      在朱棣手下36年间,主仆二人没有任何间隙,朱棣不管在为王还是为皇时,对姚广孝的尊重和信任始终如一。

      朱棣将长子、长孙的教育均交由姚广孝负责就是最好的印证。这也是朱棣个性中罕见的。

      究其一生,姚广孝实在是个复杂的人,他生于元末、长于明初,成就于永乐。他既四大皆空、超然于物外,拒绝高官厚禄,将赏金全部捐赠;却又胸怀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如明末的著名思想家李贽所言:“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但无论如何,这几点毋庸置疑:姚广孝用他的毕生所学参与一个盛世的建设;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游走于僧人与官员的身份之间;他竭尽所能培养出了两位仁君学生,更不用说那可以永载史册的《永乐大典》以及影响至今的京城格局。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