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当晋文公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称霸时,就给晋国竟然埋下了亡国的隐患

      上篇文章,我们说了在当时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国际形势下,各诸侯国为了争霸和资源的需要,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而是四处征战,相互兼并(楚国为例)。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春秋五霸应运而生,他们纷纷扛起“尊王攘夷”的旗帜,保全了周王朝的最后一点颜面,而作为大周王朝鼎力之柱的晋国,自然也免不了这一步伐。

      带领晋国走向巅峰的人,叫晋文公,姬重耳。

      而定鼎晋文公霸主地位的,则是那一场著名的战斗,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的胜利,不仅是“庙算”的胜利,也是晋国伟大号召力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何为庙算?正规的解释出自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中的《孙子兵法·始计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而晋文公正是学习了“庙算”的优点和本领,才在晋楚之战中一举战胜,将楚成王踩在了脚底下。

      究竟是怎么样操作进行的呢,下面我们一一说明。

      一、打击瓦解楚国同盟阵营,未战而屈人之兵。

      当时的楚成王和晋文公争霸,不是以一国的力量去争锋,而是拉拢中原的小诸侯国,以他们为前沿兵力,或袭扰、或做先锋,反正不管如何,只要对打仗有用,就让这些小诸侯国去做,为了获得这些小诸侯国的忠心,楚成王还以婚姻、资源利益为砝码,把他们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因此陈国、蔡国成为了楚国的打手,曹国和卫国成为了楚国的帮凶。

      面对楚国这样的步骤安排,晋文公在战争之前先从楚国并不怎么“牢固”的同盟下手,争取在真正的战争之前,先消灭楚国的实力为好,要不一旦战争打起,这些小国家绝对会给自己来个“火烧后院。”

      其实在城濮之战开始前,晋国就定 下 了 “ 楚始得 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 、 卫, 楚必救 之,则 齐、 宋免矣” 这样一 个总 的作战方针。

      为了有效的实施自己的方针,晋国第一阶段先从卫 国下手,初战取胜, 为晋、齐之盟 奠定了基础, 也逼迫鲁国从楚的阵营中分化出来。第二阶段围曹,入曹。至此, 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都被征服,大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力量。

      二、极力盟好周围大国,为战争的胜利寻求外部的助力。

      既然楚国内部的力量削弱了,那么 自己的外部力量也要准备好,做到以防万一。

      前面我们说到“楚始得 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 、 卫, 楚必救 之,则齐、 宋免矣”,就是这个行动的第一部分纲领。

      在第二部分纲领中,晋文公使用宠臣先珍之谋,使齐 、 秦两国 “喜赂怒顽” , 与晋结为联盟拒楚 , 以解除晋 国的 后顾之忧。

      经过这两个步骤,齐国、秦国、宋国、鲁国等大的诸侯国,纷纷从晋楚之战中解脱出来,作壁上观。而楚国的小弟国家,也就只剩下“死忠”的陈国、蔡国了。

      三、正面瓦解楚国战力,晋国霸主地位鼎成。

      在与楚国的正面交 锋中, 晋 国恰当 地选择了 战场 , 避开楚国主力部队的 锋芒 , 然后以下军对组成楚右翼部队 的陈、蔡两国军队 发起进 攻, 楚右师战败。 然后 以伪循 , 诱敌深入的方法以上军攻楚左翼部 队, 楚左师 溃。

      这样晋国就造成了事实上对楚的优 势, 掌握了主动权 , 使自己处于有利的 战略地 位 , 从而取得了最后 决 战的胜利。

      孙子主 张在作战指导上 要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主张 “ 庙算”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晋文公的作为,可算是孙子这一说法的有力例证。

      这里还要说一则小故事,话说重耳流亡楚国的时候,成王问他,他日富贵了何以报之。重耳思索了下说:假如以后真富贵了,如果两军交战,我军必退避三舍,以谢今日之谊。

      城濮之战时,为了骄楚人之兵,也为了表明自己讲究诚信,两军对垒时,重耳下令三军后撤,楚国元帅子玉轻敌,纵兵在后抄略,晋军退避三舍之后再次攻击,这个时候楚军的阵型已经大乱,加之有人在楚军后面大喊“楚军败了”,楚军惊慌失措之下,自乱阵脚,被身蒙虎皮的晋军战马一冲击,立马大败。

      不管这个故事是否为真,在两军对垒时还想着别人“情谊性的帮助”,简直愚不可及,战争中哪有情义可言?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一举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春秋第二任霸主。

      “三家分晋”,物极必反,晋国竟然因强而亡,从此之后,世上再无礼乐春秋

      “城濮之战”后,晋国成为了中原霸主,威风了一百多年。

      但是随着楚国楚庄王的崛起, 晋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随后两国围绕争霸,又掀起了一场场腥风血雨。

      最终在“邲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进逼中原国家,迫使郑、许归附,继而灭萧,又攻宋并使其与楚媾和。这样一来,中原主要小诸侯国皆背晋向楚,楚庄王遂大会诸侯,成为中原第三任的霸主。

      此时的晋国,因为作为大周王朝的最强“武脉”,在逐年消灭赤狄部族的战争中,以战养战,保持住战斗力的同时,国力有所恢复。

      在后来的晋悼公时,晋楚再掀争霸狂潮,当时的其他国家今天朝晋,明天朝楚,好不热闹。

      在晋楚争霸的主要战争中,虽然晋国在城濮之战、颖北之战、鄢陵之战、湛阪之战等战役中先后击败楚国,并先后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焦夷之战和湛阪之战等战役中攻入楚国本土,迫使楚国不断退却;但中原各国连经战火之苦,疲困不堪。

      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出面促成晋、楚之间的弭兵大会,与会中原各国(共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四国参加)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

      在晋国争霸天下告一段落的时候,自己国内的核心问题终于慢慢露出了水面,那就是公室空缺后的权力继承问题慢慢的过渡到了外姓卿士手中,并最终颠覆了晋国。

      早在 晋文公重耳流亡他国的时候,心中对公室和外姓卿士就有了分别,在他看来,公室是霍乱“礼乐”的根源之一,从鲁国的鲁魏公杀鲁幽公到齐国的桓公死后之乱,无一不是这种看法的有力铁证。

      作为周公封国的鲁国和姜子牙封国的齐国,最拥护礼乐制度的国家,都是因为公室作乱,最终才有了“礼乐崩坏”的现象出现。

      姬重耳的看法是,礼乐还是要维护的,周天子还是要尊崇的,但是公室必须是要禁止甚至剪除的。

      因此,即位后,晋文公大力遏制公室,并且废除公室,公室人员基本得不到任何权力,并且在军队中“制六军,卿士各一领之”,作为陪伴过晋文公流浪的外姓卿士,瞬间获得了大量世袭的权力、资源和土地。

      慢慢的,“流亡六卿”的后代们,心中便有了其他的想法。

      终于,在 晋悼公之后,晋国公室的后代们越来越无能的时候,养精蓄锐许久的外姓卿士们终于露出了他们带血的獠牙。

      晋国六卿士, 范氏、中行氏先后被智氏消灭,从此智氏一家独大,韩氏、魏氏、赵氏则是抱团取暖。

      可是智伯还是不准备放过韩赵魏,便向三家索要地盘,韩、魏忍一时之难,给了,赵国不给,便被智伯率领韩魏攻打,在在赵氏差点被灭的时候,赵氏派人联系韩魏,讲明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于是,三家联合,灭了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土地,也瓜分了晋国的天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地位,并分三家为候,晋国灭亡。

      晋文公因为卿士力量而称霸,但是更因为卿士力量而使晋国灭亡。

      生和死,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

      结语:

      晋国,从叔虞建国,到三家分晋,维系了整整657年。

      在这六百多年里,晋国充分的发挥了他大周王朝武脉的力量,北抵戎狄,南御“楚蛮”,在维护周朝的礼制和阶级统治中,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心力。

      在这个过程中,有过“曲沃代晋”的“礼乐崩坏”,但是也有“合纵诸侯,一匡天下”的“盛世荣誉”。

      当晋文公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称霸时,他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霸主地位,给晋国竟然埋下了亡国的隐患。

      历史的烟云过去,世上已无春秋。

      晋国就到这里,下篇我们将会走进宋国,看这个商王后裔 如何在大周王朝实行他所认为的“仁义”,如何在残酷的商法和文明的周礼之间纵横。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3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