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明朝政体是怎么变化的?

      把明朝和欧洲当时发生的事情放在一起,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明朝大概是从十四世纪开始,到十七世纪中叶,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大概二百七十六年的时间,恰好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英国人民把国王装进了笼子,用权力法案和大宪章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文献,把他们的国王限制起来,不可以随心所欲做事情了,后来,开始了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一直到今天。

      我们在文艺复兴的时间,不是人民把皇帝装进笼子,而是皇帝把人民装进了笼子,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始,他就把中国人民牢牢装进了一个笼子里面。这个笼子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个是从政治制度,第二个方面可以从思想、精神层面来看,还有就是经济制度。

      朱元璋废除了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朱元璋建立起了大明王朝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做了一件当时震撼全国的事情,他把叫胡惟庸宰相杀掉了。这个胡惟庸,在洪武十三年春节刚过完了没几天,就被朱元璋下令抓了起来,经过很短暂的一个审判过程,就以奸党案的罪名杀掉。

      还有一个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发生的蓝玉一案,这两次大规模清洗,牵连进去被杀死的人可能有五到十万人。当时,一度把官员杀得几乎找不到人办公了,就从监狱里把一些人放出来,让他们戴着手铐和脚链到中央各级部门工作。

      朱元璋杀掉胡惟庸宰相之后,正式下令,废除了中国已经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而且,在他的皇铭祖训中,特别明确地规定:如果后代有人敢再建议重新设立宰相的话,就要治之重罪。所以从大明洪武十三年开始,中国就没有宰相了。

      没有宰相之后,就意味着皇帝作为国家元首,同时要执行行政首脑的工作,这样就产生了两种后果:一是使得整个国家权力集中到了皇帝手中;二是皇帝的工作量变得空前巨大。

      嘉靖时期形成了内阁制度:有人做过统计,朱元璋一天不吃不睡要处理的国家大事有四百余件,每天需要阅读的文字可能是二十万左右。从史料记载方面看,朱元璋确实无限热爱这种枯燥的行政工作,他每天大概早上五点钟左右起来,一直到晚上天黑以后,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明朝刚刚建立时有六部,废除了宰相后,还有一个督察院,大概是负责监察工作的。有一个通政司,负责把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来的报告归纳整理完后,录下一个副本存档,把正本送给皇帝,皇帝做完批示后,拿回来再录成副本,把正本发到各部门和各地执行,大体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

      朱元璋一度在农村地区找了四个据说很有学问的老先生,请到皇宫里面来做他的顾问,把这四个人任命为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这些人没有任何政治经验,就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

      后来,朱元璋开始设立一些大学士或翰林学士,来帮助他处理事务,这些人级别都很低,大概只有五、六品的样子。学问很好、为人正派、老实。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明代之前是没有内阁这回事的,因为朱元璋把宰相废除了之后,不得不使用一些学士来帮助他处理行政工作。一代一代演变到了嘉靖皇帝时,内阁制度才正式有模有样:有名称,有办公地点,有下属人员;内阁所有大学士的级别,从原来的五品或六品提升到了二品,甚至一品,比所有的五府六部官员们级别都高,所以,到了嘉靖时期才最后形成了内阁制度。

      “票拟”与“批红”构成运转两轮:内阁首府大学士不是宰相,所以,我们不能把严嵩称之为宰相,但内阁首席大学士的实际权力变得非常大。因为内阁就是帮助皇帝处理各地和中央各部门的文书报告,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上处理意见,就是所谓“票拟”,建议皇帝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文书报告太多了,皇帝看不过来,他就会按照内阁“票拟”,用红笔在上面批字,说“行”或者怎么样,批完的字叫做“批红”。所以,当时处理国家行政、军国大事就是两个程序:一个是票拟,一个是批红。其实,大学士没有用人权、行政权,但他有替皇帝写指令、起草中央文件的权利,又有推荐人的权利,这样几个权力加在一起之后,有时甚至比真正的宰相还要大。

      朱元璋制定制度的时候忽略了一点,他的后代,会不会像他那样精力旺盛地无限热爱行政事务。到了宣德皇帝的时候,已经对这种繁重的行政事务没有浓厚兴趣了。宣德皇帝有非常高超的文化修养,艺术天才可能在另外一个天才皇帝宋徽宗之上。因为他太热衷于个人爱好,每天只在内阁送上来的报告中看六七本,然后让他的太监批,之后就去逗蟋蟀。“批红”的权限转移到太监的手里。

      从此以后,属于皇帝的两大权力,拟旨的权力转移到了内阁,批红的权力转移到了太监手里。后来,明朝皇宫里太监一共有二十四个司局,以司礼监为首席,司礼监当时最高的官员是正四品,大概相当于今天副部长的级别。

      为什么明朝会有那么多可怕的大太监出现,把天下玩弄得日月无光,把大臣们治得痛苦万状,就是因为手里有这个权力。

      整个明朝的政治生活,就在这两个轮子之上运转。于是,当皇帝们出现了好的少,坏的多时,就一定意味着老百姓要遭罪,文武百官要遭罪了,这个朝代一定会是七扭八歪的时代。仔细看明朝历史,就会发现,在这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所有的历史文化名人,没有一个人是活得堂堂正正,很舒展、扬眉吐气的。

      科举八股文禁锢了头脑:明朝除了政治权力完全集中到皇帝手里之外,精神上把中国人民也装进了笼子里。四书五经、孔孟之道,被整个贯彻到了科举考试当中。

      科举考试曾经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从隋朝开始,到了武则天时代,因为她想当女皇,把当时的豪门世族势力削弱得非常厉害,武则天把这些人干掉之后,就大量从民间读书人中选拔官员,科举制度开始大面积推广。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建立了一个坚定的基本国策,就是亦文亦武,偃武修文。

      用今天的术语讲,叫科教兴国,大力扶持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所以,整个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文化事业最辉煌灿烂的时代,一系列辉煌灿烂的名字比任何时代都多。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3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