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韩侂胄作为一个主张抗金的丞相,为何会被列入《奸臣传》?

      公元1206年,也就是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南宋军队不宣而战,渡过淮河,在淮河以北地区与金朝军队展开了激烈战斗,一度收复了江淮一带的部分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开禧北伐”。

      主导这次北伐的,正是权倾一时的当朝宰相——韩侂胄。

      在民间的说法中,韩侂胄除了力主北伐之外,还追封岳飞为鄂王,追削了秦桧的封爵,算是一个不错的形象。

      但在《宋史》当中,韩侂胄的待遇就差得多了。作为一个主张抗金的丞相,居然被列入《奸臣传》,和大名鼎鼎的投降派秦桧并列,的确让人感到奇哉怪也,不禁为其叫屈。

      然而,评价一位历史人物,不仅要查看其行为,更要评估这些行为产生的后果,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公允的结果。当我们纵观韩侂胄的一生所为,以及所产生的后续事件时,相信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的。

      宫斗起家

      韩侂胄出身名门,他的曾祖父韩琦,被誉为北宋“三朝贤相”,曾与范仲淹一同镇守西陲,时人传颂歌谣:“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惊破胆”,称得上威震敌胆、名动天下。

      韩琦的军事才能,有多少遗传到了韩侂胄身上虽然不好说,但的确是给他开辟了一条进入仕途的便道。

      韩侂胄年轻时,靠着祖先的功绩,以恩荫得了官位,但一直只是担任宫门宿卫一类的武职,并未受到重用。

      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驾崩。按照宫廷礼仪,宋光宗是主持葬礼的不二人选。但宋光宗在皇后李氏的挑拨下,常年与宋孝宗不睦,竟然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主持葬礼。这种行为,在普通百姓家中都说不过去,在崇尚孝道的南宋朝廷中,更是犯了众怒。

      看到宋光宗做出如此离经叛道的事情,当时朝廷的最高军事长官,枢密院使赵汝愚联合朝臣,准备发动政变,逼迫宋光宗退位。韩侂胄由于是太皇太后吴氏的外甥,也被拉入了核心成员之内,并在政变发动前,进宫取得了太皇太后的支持,最终使得宋光宗退位,太子赵扩即位,称宋宁宗。这就是南宋历史上著名的“绍熙内禅”。

      韩侂胄自认为拥戴新帝有功,本来想升任节度使。但赵汝愚以他的外戚身份为由,只给他升了一级。这可彻底得罪了韩侂胄,从此,韩侂胄对赵汝愚恨之入骨,开始在朝廷中拉帮结派、培植党羽,最终通过诬告,将赵汝愚贬至福州,从此开始掌控朝中大权。

      排除异己

      韩侂胄虽然扳倒了赵汝愚,但朝廷中却远没有平静下来。

      在当时的朝廷中,崇尚程朱理学的“理学派”占据了绝对优势,赵汝愚就是理学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推荐下,以朱熹为首的各路理学大儒纷纷入朝为官。在这些人看来,靠着祖先功业起家的韩侂胄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根本就不值一提。

      赵汝愚倒台后,这些儒生纷纷将矛头对准韩侂胄,一时间朝廷内外骂声四起,弹劾韩侂胄的奏章如同雪片般飞来,简直要把他活埋一般。

      韩侂胄武官出身,自然没有什么虚怀若谷的气度。他一边指使自己的党羽进行反击,贬去了理学领袖朱熹的官职,还不断在宋宁宗面前游说,指斥“理学派”为“逆党”。于是,在庆元三年(1197年)时,宋宁宗终于下旨严禁理学,并将以朱熹为首的五十九位人姓名编辑成册,号称《伪学逆党籍》,将在册官员一扫而空,统统贬斥。一时间,朝廷中遍布韩侂胄的党羽,可称得上是唯我独尊。

      然而,理学一道,在南宋已成气候,韩侂胄推行党禁,几乎是将自己推到了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据史书记载,虽然韩侂胄掌控了朝政,但民间依然对理学多加尊崇,对韩侂胄则是差评不断:庆元六年,居然有百姓上书朝廷,要求恢复理学,诛杀韩侂胄,天下的舆论所向可见一斑。

      这场“庆元党禁”,表面上韩侂胄获得了全面胜利,但却在身后留下了极大的恶名。南宋之后,理学大兴,修书的史官全都是理学门徒,对韩侂胄当然不会客气,把他列入奸臣传也就不奇怪了。

      从古到今,战争都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手段之一。尤其在宋宁宗时期,距离“靖康之耻”才不过七八十年,要求收复中原的呼声一直不断,对金朝作战自然成为扭转天下言论的最好手段之一。

      虽不能说韩侂胄压根没有出兵北伐、收复中原的志向,但从当时宋金力量的对比和整个北伐的准备情况来看,这次北伐更像是一次为了改变自身形象、捞取政治资本的“炒作”行为。

      在当时,虽然金朝皇帝完颜璟喜文厌武,金朝军事能力有所下降,但与南宋相比还是要强得多。曾有人指出,南宋朝廷“将帅庸愚,军民怨恨,马政不讲,骑士不熟,豪杰不出,英雄不收,馈粮不丰,形势不固,山砦不修,堡垒不设”,由此看来,在客观上根本不具备开战的有利条件。如果韩侂胄能够踏踏实实的整顿军务、培养人才,同时等待真正的有利时机到来,那么南宋未必不能一战,只不过这份功劳就未必能够落在韩侂胄头上了。

      在韩侂胄眼中,什么“卧薪尝胆”、什么“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压根不值一提,只有立竿见影地立下不世之功,才能够满足他所谓的“事业心”。于是,在军备、战将等各个方面都未作出万全准备的情况下,韩侂胄仓促开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北伐之初,宋军靠着突然袭击,加之金朝守备松弛,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当金军站稳脚跟后,且北方精锐骑兵南下后,宋军除了名将毕再遇独立支撑之外,其他部队都一泻千里,兵败如山倒,从四川出兵的西路军统帅吴曦又暗通金国、阵前倒戈,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伐生生被打成了防御战,也算是一场奇景。

      但这场北伐倒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韩侂胄委托学士李壁所书的开战诏书中,留下了千古名句:“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也算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

      四、身死名裂

      事后看来,韩侂胄发动的“开禧北伐”不过是一场由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发动的一场所谓“正义”战争而已。

      在开禧北伐四十年前,南宋名臣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导致金朝内讧,皇帝完颜亮被杀。在随后签订的“隆兴和议”中,南宋上贡的“岁币”减为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得南宋朝的财政压力有所减轻,但这一场北伐,又使得原本缓和的局势紧张了起来。

      南宋兵败后,金朝提出了数条议和条件:岁币加为三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另外还要单独交纳所谓“犒军银”三百万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诛杀元谋”,点名要韩侂胄的脑袋。

      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两国停战,韩侂胄自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当使节带回金国的条件时,韩侂胄断然拒绝,并撤换了一批将领,意图再战。

      然而,被金兵威势吓破了胆的南宋朝廷已经不会再给他第二次机会了。

      北伐失败后,朝廷当中的议和派渐渐抬头,为首的就是后来的南宋著名贪官史弥远。此外,宋宁宗的皇后杨氏,由于在立后时没有得到韩侂胄的支持,一直怀恨在心。金朝提出的议和条件,正好给了他们下手的最好机会。

      开禧三年十一月,杨皇后勾结史弥远,指使中军统制夏震在韩侂胄上朝路上埋伏,将其绑架到皇家园林中害死。韩侂胄作为一代权相,一生精于耍弄阴谋手腕,最终也死在阴谋之下,不得不说是一种轮回。

      韩侂胄死后,首级被割下,送到了金国。随即,南宋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全面答应金国提出的一切条件,至于赔偿所有银两、绢帛,自然又是民脂民膏,但这就不是这些达官贵人所放在心上的了。

      令人惊异的是,杨皇后和史弥远谋害韩侂胄这位当朝一品大员,居然事先没取得宋宁宗的同意,而是在得手之后才通知皇帝本人,而皇帝本人居然没有对这种明显挑战皇权的行为表示异议,身为首犯的史弥远也从此飞黄腾达,把持朝政、祸乱朝廷达二十六年之久。

      据记载,韩侂胄被害后,宋宁宗在与大臣交谈时,居然说:(韩侂胄要)收复中原虽然很好,但实在是不自量力啊(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尔)。

      这实在就有些不像话了。韩侂胄虽然力主出兵,但北伐还是宋宁宗自己同意的。兵败赔款,身为皇帝居然不觉羞耻,还说出这种话来,南宋有这样的君王,难怪闹得整个朝廷腐败不堪、一地鸡毛。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