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史料杂谈

    陈国的君位为何会更迭?

      在前几天的文章里,我们说到卫国反贼州吁前往陈国,希望能够通过陈国国君陈桓公的相助,进而获得周天子的认可。

      结果州吁刚到陈国,就被陈桓公派人抓了起来,最终被卫国人就地正法。

      陈桓公为什么愿意帮助卫国收拾州吁这样的反贼?我觉得是陈桓公对于卫国的境况心有戚戚焉:陈桓公也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弟弟,陈桓公的儿子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果然,到了公元前707年,陈桓公去世,他的弟弟公子佗杀死了侄子,也就是陈桓公的长子太子免,自己像模像样地当了国君,史称陈废公。

      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

      我们对这种剧情实在是太熟悉了,因为春秋初期好几个诸侯国都发生过这种事,但陈国的这桩案件却有不同之处。比如说:我们连陈桓公是否正常死亡都无法确定。

      按照《史记》的说法,只是简单地记录了“桓公鲍卒”,但《史记》关于陈桓公的这段历史记载谬误颇多,比如说陈废公被《史记》写成了陈厉公,母亲更被误记为蔡国人,而正牌的陈厉公则被误记为陈利公。

      《左传》的说法与《史记》差不多,也只是简略地记录了“陈侯鲍卒”,但《谷梁传》对这件事有不同的记载:《谷梁传》中记载了陈桓公的两个死亡日期。

      一个人当然不可能死两次,《谷梁传》给出的解释是:陈桓公于某天离家出走,又于某天尸体被发现,所以就把他离家出走的那天和尸体被发现的那天都当成了陈桓公的死亡日期。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这个记载挺有意思,给人的感觉就是,《谷梁传》似乎在暗示我们:陈桓公之死有蹊跷,他应该是非正常死亡。

      想来也有道理,如果《谷梁传》的说法是事实,那么陈桓公好好的一个国君干嘛要离家出走呢?

      关于这个问题,《左传》有一个记录,在一百多年之后的公元前548年,晋国人向郑国大夫子产问及陈国有什么罪过,子产在言谈中透露了一个惊天消息:陈废公之所以能干掉太子免,进而成为国君,是郑国在背后支持的。

      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

      如果子产的这番话属实,那么《谷梁传》关于陈桓公非正常死亡记录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而我们从结果倒推过程,也会简单许多。

      郑国为什么会插手陈国内政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我前文在写到宋国“鹰派”与“鸽派”轮流执政的时候就说过,郑庄公带给宋国的压力比较大,这才有了宋国“鹰派”上台的空间。

      陈桓公在位的时候,就曾与郑国闹过矛盾: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陈国与宋国、蔡国、卫国一起出兵攻打郑国,给出的理由是郑庄公非法杀害自己的弟弟公子段。

      后来四个国家围攻了郑国一段时间,然后不了了之,可郑庄公却是把这个仇记下来了。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郑庄公对付陈国的方式,是支持陈桓公的弟弟公子佗,鼓动这两人对立。

      关于郑庄公的这种做法,陈桓公那是气得牙痒,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的弟弟公子佗也是国内实力派之一,虽然并不比自己强,但有了郑国的支持之后,显然也不是自己想动就能动的。

      对于郑国的示好,公子佗心领神会,于是整天没事就说郑国好、郑国妙、郑国呱呱叫,还总是有意无意地对朝臣表示:我们当初就不该得罪郑国这样的强邻!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摆明了是说给陈桓公听的。陈国朝臣看到陈桓公兄弟两个神仙打架,也不敢过多干涉。

      后来,郑庄公向陈桓公传递消息:希望我们两国能够罢兵言和,世代友好。

      当郑国来使把这种消息传递给陈桓公之后,陈桓公那是差点把肺给气炸了:你们郑国所谓的“罢兵言和,世代友好”,难道就是扶持我的政敌,有事没事给我添堵吗?

      结果不用说,陈桓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郑国的友好申请。

      在此过程中,公子佗难免会大发议论:“郑国好、郑国妙、郑国呱呱叫,我们应该跟郑国保持友好关系啊!”可公子佗越是这样说,陈桓公越是不同意,就是硬撑着。

      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

      批判的武器无法代替武器的批判,陈桓公硬撑着不低头,郑国却有的是办法让他低头。

      隐公六年(公元前717年),郑国出兵攻打陈国,大获全胜。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

      陈桓公原本是一副牛气哄哄的样子,结果被郑国按在地上一顿胖揍,老实了。

      痛定思痛之后,陈桓公发现一个可悲的事实:别说抵挡郑国与公子佗的联盟了,自己就是想心安理得地当国君,再顺风顺水地把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恐怕都不太容易。

      但目前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郑国大获全胜之后,立刻对陈桓公乘胜追击:隐公七年(公元前716年),郑庄公通知陈桓公:立刻来参加我主持的会盟,但是你就不用来了,请你的弟弟公子佗来。

      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陈国两强并立的局面其实已经无法避免了。后来,陈桓公到底是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其实都不太重要了。

      因为按照双方的实力来判断,有郑国支持的公子佗,必然能在陈桓公去世之后成为新君,陈桓公那几个儿子根本没办法与“郑国代言人”公子佗较量。

      就这样,公子佗继位成为陈废公,其实大家一看到“陈废公”这样的谥号,就应该知道公子佗的结局一定不会好。

      事实也是如此,在陈废公继位仅六个月之后,他被陈桓公的三个儿子(次子、三子和四子)联手干掉了。

      陈废公为什么会被三个侄子弄死呢?按照《左传》的说法,陈废公其实是被蔡国人弄死的。

      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

      陈废公不是受郑国支持才最终继位的吗?他被蔡国弄死,郑国人没个说法吗?答案也很简单:陈废公首鼠两端,玩起了两头下注的把戏,最终被郑国抛弃了。

      郑庄公之所以支持陈废公上位,就是希望他能多向郑国靠拢,可陈废公甚至郑庄公的可怕,要是真向郑庄公靠拢,陈国的未来估计不会太妙。

      在这种背景下,陈废公把目标瞄准了身边的邻国——蔡国。他认为只要能与蔡国结成攻守同盟,就不必再受郑庄公这种枭雄的威胁。

      陈废公想与蔡国交好,其方式方法也很简单:向蔡国国君求亲,希望蔡国国君能嫁个女儿给自己。

      蔡国国君同意了陈废公的请求,嫁了个女儿给他,史书记为“蔡女”。这个蔡女最大的特点就是:水性杨花。

      据说,蔡女还未出阁的时候,就与蔡国多名年轻才俊有染,嫁给陈废公之后依然习惯性地放飞自我。

      陈废公对于这件事情大概是不太在意的,因为他娶蔡女的目的就是拉拢蔡国而已。可最终的结局出乎陈废公的预料:蔡国并未被他拉拢,他本人也被蔡国人弄死了。

      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数如蔡淫。

      七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

      注:这段内容引自《史记》,关于“厉公”的叫法是错误的,应为“废公”;而“利公”的叫法也是错误的,应为“厉公”。

      陈废公脱离郑国亲善蔡国,这对蔡国而言不是好消息吗?蔡国为什么拒绝陈废公的亲善,反而是先嫁给他一个荡妇,又想办法弄死他呢?

      这事的关键点还在于陈桓公的几个儿子身上:当初被陈废公弄死的太子免,以及后来长大的三个儿子,他们的母亲都是蔡国人。

      换言之,与蔡国亲善这件事陈桓公早就在做,而陈废公先是杀了与蔡国女人生的太子免,又希望蔡国能把自己当成盟友。

      结合陈废公杀死太子免的行为,再联系到陈废公背弃郑国的做法,蔡国君臣通过分析判定:这人绝不是一个可靠的联盟对象,我们不如想办法弄死他,把陈桓公的另外三个儿子弄上去。

      按照现在的话说,陈桓公的这四个儿子,都有一半蔡国血统,也都是在蔡国母亲的教育下长大的,蔡国同样也是小国,自然会觉得和这样的人联盟更可靠。

      就这样,陈桓公的三个儿子(公子跃、公子林和公子杵臼)最终夺回了君位,最终兄终弟及,三人先后成为陈国的国君,分别是陈厉公、陈庄公和陈宣公。

      陈桓公的这三个儿子倒是没出乎蔡国的意料:他们始终奉行与蔡国亲善的外交策略,并未再被郑国所拉拢。

      而郑国呢?按照子产的说法,他们也在这三位公子的继位过程中出过不少力,实际上这是子产给郑国脸上贴金。

      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

      陈厉公上台后没多久,郑国就与周天子翻脸了,双方大打出手,郑国部将还用弓箭射伤了周桓王的肩膀。

      在此过程中,陈国一直站在周天子一边,不说他们出了多少力,但至少这个态度是很明确的。

      而郑庄公于公元前701年病逝,这一年还是陈厉公在位期间,陈庄公和陈宣公还在野。

      郑国此后便陷入了诸子夺位的恶战,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干涉陈国内政,要说陈庄公和陈宣公的上位与郑国有多少关系,这个可能性还是很低的。

      行文至此,春秋初期的脉络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周幽王因盲目集权而被申侯联合犬戎所杀,周王朝进入二王并立的阶段,后周携王被杀,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东迁之后,郑庄公崭露头角,他与周王朝有一个从联盟到交恶的过程。

      郑庄公的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我这段时间写过的鲁国、卫国、宋国和陈国其实都是郑庄公霸权的受害者。

      与此同时,秦国正在西北部与蛮族交战,晋国正陷入大宗小宗内讧之中无法自拔,楚国则被“汉阳诸姬”围了个水泄不通,只有齐国经历了庄僖小霸之后,开始接过了“后庄公时代”的霸权大旗。

      齐国的霸权之路由齐襄公开启,再由齐桓公发扬光大,最终也因齐桓公去世而陷入诸子内讧。

      在这种背景下,楚国开始频繁干涉中原事务,中原第二位霸主晋文公正式登场。

  • 热点推荐
    01唐朝时期的酷刑到底是什么样的 竹板夹住身子并没有那么简单02大饥荒事件 三年自然灾害 大饥荒是怎么造成的 03古代员外到底是什么 放到现在相当于什么级别04托雷怎么死的?05揭秘古代最温柔的刑法,山羊刑法到底是什么?06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的皇帝老师,翁同龢最后结局如何?07刘统勋:堪称乾隆朝第一名臣,他死后乾隆痛哭流涕08古代春节一般放几天假?09杨阜:一生侍奉了魏国三代君主的忠臣,知名度怎么不高?10他是安禄山的养子,李宝臣为何进了凌烟阁 ?11浅谈宋朝的祠禄官制度,在历史上有何影响?12古代赶考的书生身上带着很多的盘缠 土匪为什么不直接对他们下手13本雅失里斩杀明朝使者引起的一场战争,十万明军惨败14朱温的一生无所畏惧,为何却怕这个弱女子?15一起看看清朝宫廷美食,康熙平时都吃什么?16赵飞燕身为一个出众的绝世美人 她为什么不能成为四大美女之一17苏秦有多厉害?18为什么众多大臣拼命反对明武宗朱厚照南巡?19一生赫赫战功的多尔衮,为什么不登基呢?20宋朝虽然有让人诟病的地方 但在养老方面做得确实很好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