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出来为他尽忠?

    高平陵的刀光剑影中,司马懿以三千死士发动兵变,一举囚禁曹爽、掌控洛阳。当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臣撕下忠臣面具时,曹魏政权已然易主。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曹操亲手栽培的五子良将、八虎骑后代、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挺身护主!于是不少人便好奇了,曹操不是号称唯才是举吗?他一生培养了无数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出来为他尽忠?

    事实上,当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篡夺曹魏大权时,曾经为曹家出生入死的将领们之所以集体失声,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部分忠臣被逼成了路人

    赤壁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曹操在乌林大营对着满帐谋士摔了酒樽,说道:“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句哀叹就像把尖刀,刺进了程昱、荀攸等谋士的心口。郭嘉的遗计固然精妙,但活人的价值难道抵不过一纸遗书?这种将亡者神化、贬低生者的操作,在曹魏政权里成了传统手艺。

    更为重要的是,赤壁之战中,程昱、荀攸等人,其实早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提前想到了火攻,他们还曾提醒曹操提防,结果曹操骄傲自大,拒绝了这些人的好意。然而等赤壁大火烧起来后,他却开始埋怨这些谋士,如此无担当的做法,令人心寒。

    曹丕即位后,对待于禁的态度更是将这种冷酷推向极致。这位曾为曹操南征北战的老将,因襄樊之战被关羽俘虏,回国后竟被曹丕通过壁画羞辱致死。一个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领,最终死于自己君主的阴谋诡计而非战场刀剑,这种打击远比直接斩杀更为彻底。它向所有曹魏臣子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曹家眼里,功臣不过是可消耗的棋子。无论你立下多大功劳,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无情清算。

    到了曹睿时代,这种猜忌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一方面重用司马懿抵御蜀汉北伐,另一方面又暗中提防,甚至在其病重时一度想除掉这位托孤大臣。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让朝臣们陷入了极度困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保护自己?于是当高平陵之变爆发时,臣子们自然会选择明哲保身、静观局势,毕竟曹家君主历来冷酷无情,帮助他们不一定能够善终,不帮他们说不定还能得到不小的好处。

    就这样,在曹操的一脉相传下,曹家三代君主已然将曹魏的大部分能臣猛将变成了路人,当司马懿夺权时,已经没有多少臣子愿意为曹魏效死了,那些经历过曹氏三代统治的臣子们,早已被磨平了棱角,学会了在权力夹缝中保全自己。

    二、部分忠臣惨遭蒙蔽

    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的形象堪称道德楷模。他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从曹操的秘书郎做起,步步为营积累人望。曹操曾让他接触机密文书,曹丕南征必命他镇守后方,曹叡更在临终将家国之事相托:种种迹象表明,司马懿乃是深受曹家君主信任的重臣!

    事实上,这正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他成功地将自己伪装成了曹魏政权的守护者,让包括太后在内的关键人物都站在了他这一边。

    曹爽专权时期,司马懿称病退隐,暗中观察局势。当曹爽派李胜试探时,他装出一副老态龙钟、神志不清的样子,成功骗过了这个使者。这种“装病”策略并非简单的欺骗手段,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表演——它既让对手放松警惕,又为自己积蓄力量争取时间。

    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打出了“为曹家除害”的旗号。他宣称曹爽兄弟“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欲谋逆”,这一指控精准地击中了当时曹魏政权内部的痛点。长期以来,曹爽专权乱政、排斥异己的行为确实引起了朝野不满,司马懿巧妙地将自己的夺权行为包装成“清君侧”的正义之举。

    在司马懿的欺骗下,作为曹魏皇室代表的太后,本应是最坚定的保皇派,却出人意料地支持了司马懿,因为太后认为司马懿比曹爽更能维护曹魏正统!就这样,那些原本忠于曹魏的臣子,在“除曹爽以清君侧”的名义下,被轻松说服支持司马懿。等到司马懿掌控大权后,这些人才明白司马懿的用心,可大局已定,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三、部分忠臣过早离世

    曹操麾下,名将如云,谋士如遇,其中不乏比司马懿还厉害的精彩绝伦之辈,然而这些人都未能敌过时间的消磨。相比较而言,司马懿就非常能活了,他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也熬死了几乎所有能与之抗衡的曹魏重臣。下面简单举例司马懿熬死了哪些能臣猛士。

    1、司马懿40岁时,杨修去世

    2、司马懿41岁时,曹操去世

    3、司马懿44岁时,曹彰去世

    4、司马懿47岁时,曹丕去世

    5、司马懿49岁时,曹休去世

    6、司马懿52岁时,曹真去世

    7、司马懿55岁时,诸葛亮去世

    8、司马懿60岁时,曹睿去世

    9、司马懿70岁时,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杀

    10、司马懿71岁时,王凌被杀

    毫不夸张的说,但凡我们叫得上名字的曹魏大才,都被司马懿给熬死了!这种“时间优势”在权力斗争中往往比军事才能更为关键。当曹操时期的能臣猛将相继离世后,朝堂上留下的多是司马懿的故旧门生或盟友。这种代际更替带来的权力真空,为司马懿的崛起创造了绝佳条件,而这,也是司马懿能够赢得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的关键因素之一!

    结语

    总的来说,曹操培养了无数良将谋士,他们之所以没有在司马懿夺权时站出来为曹魏尽忠,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部分良将谋士寒心了,转变成了路人在一边冷眼旁观,二是部分良将谋士遭到了欺骗,以为司马懿是在挽救曹家天下,三是部分良将没能敌过时间的消磨,被司马懿给熬死了,而这一部分,占据了大多数!否则司马懿哪能那么成功?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