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骤然去世,秦朝的命运瞬间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刻,赵高、胡亥和李斯的合谋上演了一场惊天政变。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将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胡亥推上了帝位。扶苏,秦始皇的长子,理应继承帝位,却被赵高和胡亥联合暗算,惨死在长安。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大规模的宫廷清洗。胡亥毫不手软地杀戮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十二个公子、十个公主,无一幸免。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场血腥屠杀不仅仅涉及皇族成员,连许多忠诚的大臣也没有逃脱,如蒙恬、蒙毅等赫赫有名的将领,都在这场大变中丧命。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近乎灭顶的政变中,子婴究竟是如何幸存下来的?作为秦始皇的后裔之一,他又是谁的儿子呢?
子婴究竟是谁的儿子?
关于子婴的身份,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猜测。有一种说法认为,子婴可能是扶苏的儿子。这种推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史料中曾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这一句话似乎暗示了子婴与扶苏之间的关系。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显然是秦朝合法的继承人。扶苏的死因令人怀疑,若他有儿子,子婴的身份便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谜团。
然而,扶苏的儿子如果存在,为什么胡亥会留着这个孩子?胡亥对继承皇位的渴望,是众所周知的。
他在即位后,并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情,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下手极其狠辣,连自己的亲妹妹和侄子都没有放过。若子婴真是扶苏的儿子,胡亥一定会将其视为威胁,早已除之而后快。种种迹象表明,子婴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另一种可能性是,子婴是胡亥的亲哥哥。然而,胡亥对权力的欲望和对任何威胁的敏感程度不容忽视。胡亥已经残忍地杀掉了二十多个兄弟,十多个姐妹,若子婴是其亲哥哥,胡亥绝对不会放过他。可见,子婴显然不是胡亥的亲哥哥。
赵高的算盘
既然子婴既非扶苏的儿子,也非胡亥的亲兄弟,那他究竟是谁的儿子呢?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就必须从赵高的图谋入手。赵高,这个在秦二世宫廷中如影随形的权谋家,显然在背后操控了一切。史料中提到,赵高曾与楚国密谋,在秦国灭亡之后分割秦的领土,自己则获得关中。
赵高的野心显然非同小可。在胡亥自杀后,赵高并没有立即找自己的亲信来继位,而是选择了立子婴为秦王。为什么是子婴?这里有一个关键的线索:子婴并不具备直接威胁赵高权力的潜力。
相比胡亥的残忍,子婴显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历史上记载,子婴曾多次表现出冷静和智谋,甚至在赵高杀掉胡亥后,他也能够果断地决定杀掉赵高。此时的子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判断力。
子婴的身份之谜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子婴最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堂兄——长安君成蟜的儿子。
成蟜是秦始皇的同父异母兄弟,也是秦国的一位重要王公。成蟜的身份复杂,他曾在公元前239年率军攻打赵国,但因某些原因叛变投靠了赵国。最终,成蟜被秦军击败并处决。成蟜的儿子,在历史上并未明确记载,但有推测认为,他可能就是子婴。
如果子婴真是成蟜的儿子,那么他的身份便有了合理的解释。成蟜的叛变使得他与秦始皇的直接后裔并无太大关系,因此,子婴的身份对胡亥来说,威胁较小。正因如此,胡亥才没有将其视为威胁,留下了子婴的性命。
子婴的生死抉择
面对赵高的推举,子婴并没有盲目接受。他意识到,赵高既然能够背叛胡亥,便有可能对他也图谋不轨。于是,子婴在与两个儿子商议后,决定“称病不行”,以此避开了赵高的陷阱。最终,赵高未能如愿,将子婴推上王位,反而在短短几个月内被子婴亲自铲除。
这一决策无疑展现了子婴的政治眼光和果敢。他不仅要保护自己的性命,还要为秦朝的未来争取一线生机。尽管历史上秦朝最终未能得以恢复,但子婴在短短几个月内,凭借智谋和果敢成功地摆脱了赵高的控制,为自己赢得了短暂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