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中国长城到底有没有用?美国专家讲出6个字:长城“害”了欧洲

    要说中国最伟大的建筑是啥,长城绝对算其中之一。

    既然有“功”,为何引起争议?

    可以说

    中原王朝

    能够在大一统的情况下,

    屡次抵挡住游牧民族的入侵,

    长城尽了很大的功劳。

    尤其是

    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中赵国、秦国等接近边境的国家,既然面临其他国家的进攻,同时也要面临匈奴的骚扰。

    如果不是建立连绵不断的长城,

    估计秦国在一统天下的时候难度会大许多。

    然而这个为中国安稳贡献巨大的建筑,在西方人眼中,

    却成了一个让他们被祸害的存在,到底它的依据是啥呢?

    所谓的长城其实不止是一座城墙,而是一个

    综合性的防御建筑。

    长城是怎么来的,真的是秦始皇修建的吗?

    它设计的

    建筑类型

    除了城墙,还有障、标、亭等,可以说古代防御工事有可能出现的建筑,都能在长城里发现它的影子。

    可以说长城就是中国工事技术的一个结晶都不为过。

    许多人都知道长城是在秦始皇时代出现的,所以以为长城是秦始皇从零基础上修建的,

    其实这说法并不正确。

    因为秦始皇修建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但匈奴的威胁早在

    战国时代

    就出现了,比如

    赵国

    就经常要面临抵御匈奴的入侵。

    因此赵国、燕国等国家都修建了大量的城墙去抵御匈奴。

    而长城不过是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在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的政策下,

    把所有的六国遗留城墙连接在一起,

    这才有了今天看到的城墙。

    也就是说长城其实是战国时代的产物,

    但即便如此,连接各国的城墙对于生产力薄弱的秦国来说,还是造成巨大的

    人力成本和财政压力。

    再加上秦二世的荒淫无道,最终让秦朝的国祚(zuo)转瞬即逝,

    国祚:王朝理论上应该维持的时间。

    然而秦朝虽然没了,但长城还在,

    它在之后的两汉、三国、隋唐等朝代依旧发挥着巨大的防御功效。

    明朝时代的长城

    不过长城虽然起到了防御边塞的作用,但经历几千年的时间摧残,在明朝时代就已成为残肢断臂的状态。

    因为明朝时代的历代君主,都会花费巨大资本去修葺长城,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

    如今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并非秦朝时候的长城,而是被明清君主改造后的长城。

    然而长城的作用在现代却一直

    受到质疑

    ,因为古代历代王朝虽然也有长城守护,

    但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依旧十分头疼。

    “面子工程”

    比如汉朝有白登山之围、西晋有五胡乱华,唐朝也有渭水之盟,而这些危机都是由

    游牧民族

    造成。

    甚至

    满族和蒙古族

    还跨过长城建立自己的政权,这也导致

    后世许多人

    觉得长城就是

    面子工程,没啥大用。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证明提出这些论点的人没有客观分析,

    那些遭受游牧民族威胁的事件。

    要不就是中原王朝在进攻力不行的情况下强行出战,导致自己在长城外被围,比如刘邦的白登山之围,另外就是事情是发生在几百年之后,与秦朝建立长城的年代相隔甚远。

    比如东汉末年、隋唐等,这些游牧民族虽然还是以骑兵为主,但经历几百年与汉族的交战,早就具备一定的攻城能力和技巧,

    非战国和秦朝时代的匈奴可比。

    西方专家如何看待长城?

    长城作为世界知名建筑,讨论它的人自然不可能只有中国人,

    西方人也照样对长城有极大的兴趣。

    不同于现代中国人对长城的片面否认,

    专家,尤其是欧洲人对长城的正面评价倒是不少,

    只不过这种评价确实以

    另一种形式

    表达的。

    专家认为,长城很有用,

    正因为它的存在,才坑惨了欧洲。

    就连美国专家也认为,

    长城“害了”欧洲。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欧洲

    这里要说一些东西方的一个共同敌人——

    游牧民族,

    我们看历史书,都能从只言片语中看到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危害。

    他们最大的威胁不在于他们的进攻能力,

    而是他们的移动性,

    因为游牧民族是以

    骑兵

    为主,作战起来几乎能够做到全民皆兵。

    加上战马的刚需性,即便是强如汉唐明,

    也只能做到驱逐,无法做到根治。

    而东方面对游牧民族头疼,

    古代欧洲面对游牧民族也照样没辙,

    从远古到中古这漫长时间里,欧洲没少被游牧民族折腾。

    比如泰基人、柔然人等,都是欧洲早期经常接触的游牧民族,不过要说历史上对欧洲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要数三个。

    匈奴、突厥和蒙古,

    其中第三者直接导致欧洲爆发了闻名世界的黑死病,也间接促进了后来文艺复兴的出现。

    虽然欧洲在面对游牧骑兵也想过许多方法,但面对这三者时,

    依旧有不少欧洲古国遭受了灭顶之灾。

    而他们会跑来欧洲捣乱的原因,则是因为他们在中原捞不到好处了。

    比如说匈奴,西汉初期的匈奴危害确实很大,因此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代,汉朝都只能用

    和亲送钱

    的方式与匈奴修好。

    休养生息数十年之后,才在汉武帝的带领下,用铁血手段击溃匈奴后,匈奴直到东汉末年也未能形成致命威胁。

    游牧民族的入侵

    而匈奴在汉武帝、汉宣帝被击溃之后,

    一部分投降了汉朝,

    进而融入到汉族之中,

    另一部分则一路向西,打到了欧洲地界。

    比如著名的匈人帝国,传言就是匈奴人建立的,这个帝国对欧洲的威慑不亚于后来被誉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帝国,

    罗马的三世危机就是由它引发的。

    至于突厥也是如此,之所以后世常把唐朝和汉朝放在一起对比,是因为两朝都曾把欧洲闻风丧胆的游牧民族打进自己家,突厥和匈奴也有点相似。

    在被

    唐太宗、唐高宗

    两代帝王的持续打击下,也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归顺大唐,

    另一部分则往西迁徙,

    并在靠近欧洲地带的西亚地区

    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其中要数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最强,曾灭掉欧洲的东罗马帝国,一度造成

    欧洲世界的大混乱。

    这些民族虽然分类不同,但都是擅长骑兵作战的存在,汉唐两朝能够在弱势的情况下,不像东罗马那样遭到外族的毁灭。

    除了汉族内较为稳定的统治力以外,

    还有的就是长城作为最后屏障的维护,

    致使游牧民族虽然能够南下侵略。

    但无法彻底将中原政权灭亡,甚至还能给中原政权留下反击的机会。

    比如唐末国家破败的时候,仍然一己之力毁灭吐蕃、南诏和回纥,就得以长城为主体的城墙防御体系,

    让中原王朝不至于一波推平。

    在热武器还没有大规模被应用的时期,

    长城可以说为中原王朝的存续作出巨大贡献,

    要是没有长城的话,说不定中原王朝就得沦落成古印度一样,成为随时被外族入侵成功的存在。

    西方人的观点

    而这些外族入侵者,除了蒙古以外,大部分都是在进攻中原王朝吃瘪后,转而向西攻城掠地,进而一步步打到欧洲境内,成为古代欧洲人的苦难。

    然而

    西方人认为

    中原王朝就是依靠长城活命的,其实有点不切实际,长城固然重要,但一个政权能否长久存续还是得

    依靠人。

    中原王朝能够在几千年和异族打的有来有回,

    得益于三者,那就是

    资源、技术和行政。

    游牧民族之所以会经常去欧洲和中原王朝去掠夺入侵,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北方地区,生产资源不如这两者丰富。

    资源

    而以畜牧业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也不像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那样做到自给自足。

    因此游牧民族经常会入侵,并且在战争上会比中原王朝和欧洲更会拼命,这其实是一个人

    求生意志被激发后的结果。

    然而资源是游牧民族进攻的动力,同时也是中原王朝能够反击的根本,凭借优越的耕种之地和中原王朝后勤方面更优势。

    虽然进攻上未必比不过游牧民族,

    但在防守上只有城墙体系完善,王朝在供需上不出岔子的话,游牧民族很难深入中原王朝腹地摧毁整个王朝。

    技术

    这也是后世许多王朝依靠城墙防御,延续数百年的原因。

    其次就是

    炼铁、锻造和兵器制造方面的技术

    领先,看电视剧的人都会发现,游牧民族的在装备方面看起来就像一个野人。

    与中原王朝的一身铁甲装备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这种外形有些夸张,但现实中中原王朝在炼铁、武器打造技术确实更先进。

    从考古专家挖掘出来的

    越王八剑,

    能够时隔千年仍能锋利无比可以看出古代炼铁锻造方面的先进性。

    行政

    最后就是

    行政,

    在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国家对地方的

    统御力

    得到进一步加强。

    郡县制在经历上千年发展之后,到了清朝,哪怕是后期的时代,一个国家能够调动的全部兵力也达到百万,之前的朝代虽然差了一些。

    但只要是大一统王朝,一个国家要拿出数十万大军也是能做到的,这样的兵力在正面作战中,只要游牧民族不选择用骑兵优势打游击战,基本不可能打得过中原王朝军队。

    然而对于这些条件,欧洲人未必了解,

    他们只是看到了长城给中原王朝带来的巨大。

    却看不到中原王朝在进攻和反击上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恰恰是欧洲大陆不具备的。

    为何游牧民族遭到打击后,都会往欧洲发展

    游牧民族的强悍,尤其是在单兵作战方面,一个底层中原士兵还真不一定能够打得过游牧民族,尤其是作

    战意志方面。

    而中原王朝上面所具备的优势,欧洲在甚至到了现在仍不具备。

    在热兵器没有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一群使用着冷兵器,且一盘散发的欧洲军队,

    又如何是随时能够成群结队进攻的游牧民族的对手。

    其次就是进攻方式的差距,在中世纪蒙古进攻欧洲的时候,欧洲人的打法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硬碰硬形式。

    选择在大平原上与敌人正面厮杀,虽然占据着主场优势,但

    欧洲的骑兵向来都是以重骑兵为主

    ,机动性无法与蒙古的轻骑兵相比。

    加之对蒙古骑兵那种边打边退,轻重骑结合的狼群战术,往往会在进攻中随时掉入对方围歼圈中。

    如赛约河之战、卡玛尔河大战等战役,欧洲军队都会遭受主力军的大规模被歼灭就是这个原因。

    其次就是

    欧洲的分裂性太强,

    不同于中原王朝几千年都是大一统状态,欧洲人口本来就不多。

    加之半个省的地方都可以闹独立,再加上生产力的落后,这种状态下一旦遭受外敌入侵,欧洲各国虽然可以组成联军出战。

    但斗志力到底能撑多久,能不能配合起来都是一个问题,并且即使是欧洲在古罗马时期,

    地方行政和军事上的独立性还是很强的。

    就算接近大一统状态的古罗马,在面对匈人也难以调动全国之力去防守,被入侵只是迟早的事情。

    行政上无法像中原王朝那样,由中央一直延伸到地方,这也是为啥长城能够出现在中原王朝的原因。

    长城的出现除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造工艺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中原王朝在人力调动方面的管理水平。

    要调动几十万同时做一件事,是需要

    很强的行政制度和管理能力

    才行。

    比如这些的后勤怎么保障,如何将这些人从地方上征召过来,以及安排他们如何先做哪些事情,都体现了一个政府对地方管理的能力高低。

    像秦始皇那样,一下子调动几十万民夫去搞大基建的行为,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

    隋炀帝的大运河、战国的都江堰等,

    都体现了中原王朝在人力调动方面的快速和魄力。

    这种优势既可以用于经济发展,也可以用于军事打击,比如霍去病北伐匈奴时,汉武帝就动用十几万的民夫作为后勤给予对方最大的支持。

    因此欧洲人在古代经常会遭到来自

    游牧民族

    的灭国之灾。

    与其说欧洲没有长城,而中国人有,不如说欧洲自古浪漫自由,不受约束的文化特点。在古代只适合文化发展,却不适合军事的发展。

    这也是两者文化上的最大区别。

  • 热点推荐
    01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2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3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4“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5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6河西之地是哪里?07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08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09“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0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1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2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3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4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5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16古代的瘟疫是什么发生的?17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18西周五礼之一军礼: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19将军打了败仗而归却被赏赐嘉奖?20宋朝时期的一场大瘟疫!“救荒之术”如何拯救疫情?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