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韬光养晦,一鸣惊人
把握机会,伺机而动。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旦出现,绝对不能错过。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也就是站出来展现自己的最好的时机。
实例:毛遂是战国时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属于最末等的那种,一直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秦国趁胜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君慌了手脚,找平原君问计,平原君说只有求救于楚国。可是说归说,平原君心里也没谱,要说服楚国发兵谈何容易,回家与门客商议,这时毛遂站起来说:毛遂不才愿意前往。平原君门客多了去了,根本没注意过毛遂,便有意试探: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毛遂答道:已有三年,平原君冷笑道:我听说有才能的人不管到什么地方,他的才能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针尖马上就会破头而出,先生在我这呆了3年,却没什么举动,你还是算了吧。这话其实够伤人的,可是人家毛遂并不介意,从容的说:问题是你一直没有把我放在口袋里,要不然我的才能早已像锥子一样全部露出来了,岂止是露个尖呀。平原君一听,这人脑子反应够快的,就答应了。毛遂出使楚国,唇枪舌剑,豪气冲天,终于促成楚、赵合纵,避免了一场杀人屠城的惨剧。毛遂也因此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毛遂之所以自荐成功,也是因为看准了时机,在上司万分危急而又束手无策时挺身而出,显示了自己的才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NO.4未雨绸缪,高瞻远瞩
做人做事深谋远虑,不是只顾眼前的得失,而是用战略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提早打下基础,做好准备,终究会有被人认识的一天。
实例:冯谖是战国时齐相孟尝君门下的食客。是三千门客中并不为孟尝君所器重的一个谋士,一次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城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他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当地百姓大感孟尝君的恩德。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孟尝君还很不高兴。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薛城百姓听说后出城十里远迎。孟尝君这时才注意到冯谖的远见卓识,开始重视冯谖,后来冯谖通过聪明才智,把孟尝君重新推上了相位。
孟尝君的门客可谓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要想独显锋芒是不容易的,冯谖不急不躁,高瞻远瞩,暗中为自己创造机会,才能终于被认可。
NO.5先入为主,先声夺人
遇事抢占先机,才能争取主动,与其坐等其成,倒不如主动出击,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例:战国时齐国有个丑女叫无盐,奇丑无比,却要当王后,就去自荐,让人禀报说齐国嫁不出去女人要给他当嫔妃,这事看着荒唐,却让齐王觉得很稀奇,感觉来者不凡,赶紧召见,问她有何本事,无盐说会隐语之术,于是扬眉、切齿、两臂前挥,口称:“殆哉,殆哉”。齐王更是糊涂了,问是什么意思,无盐才说:“赵国陷我鄄邑,大王却闭塞不知,而是身边左俳右优,长夜沉湎酒色,危险呀,危险呀,愿大王尽快驱俳优,逐佞臣,进贤人,治国家”。齐王顿悟,感觉无盐是大大的人才,真的立她为王后,从此齐国大治。
无盐正是以先入为主的办法引起齐王的重视并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耪,从而达到劝说齐王的目的,也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被世人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