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花生和向日葵,给底层农民们提供了摄取蛋白质和油脂的其他选择,而且花生和向日葵同样可以在贫瘠的山区种植,这真是古代中国人的福音,两者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人们重要的零食。稍感遗憾的是,这两种作物提供的蛋白质也还只是植物蛋白。普通中国人(游牧民族除外)开始有能力消费牛奶制品,仅仅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
辣椒让人涕泪横流还大呼过瘾,这种作物也是拜印第安人所赐,古代中国人的饭桌上又多了一种颇为下饭的调味品,而且辣椒巨大的需求量还激发了规模可观的辣椒生意。
从美洲传来的烟草作为嗜好品,在中国同样受到了欢迎,不论是上等人还是普通农民,许多人都喜欢饭后吞云吐雾一会儿,种植烟草让许多底层农民获得了比种庄稼更高的收益。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蝴蝶效应,在古代中国激发出更多的耕地和更多的人口。如果我们把清朝开始时中国人口按亿计算,那么仅仅100年后,经过康乾盛世,中国人口轻松地实现了翻番,突破了3亿。在本篇前面部分已经谈到,文景之治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小麦种植的推广,那么所谓的康乾盛世,是否和玉米、地瓜的推广有关呢?
清朝的康乾时期,其实和汉朝的文景时期很相似,都是政局逐渐稳定下来,国民经济开始恢复。更相似的是,农作物品种上有了重大的变化,文景时期是小麦逐渐取代粟成为粮仓中的主力军,而康乾时期是玉米、地瓜进入粮仓,与水稻、小麦一起充实了粮仓。如果没有玉米、地瓜、花生等作物的引入,康熙和乾隆就算是天纵奇才,也没有办法把已经达到极限的中国人口翻一番。
假如玉米和地瓜早一百年进入中国,在明朝中期就养活了更多的贫苦农民,也许吃饱了肚子的李自成就不会带领流民起兵,后金铁骑也根本没有机会中原逐鹿。历史不能假设,但从逻辑常识上看,康乾盛世是建立在玉米、地瓜的基础上的。没有3亿多自耕农上交的皇粮,清朝贵族们哪有架着鸟笼捧戏子的潇洒呢?
不要迷恋所谓的盛世,那都只是一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