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哥舒翰是谁?

      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 ,唐朝名将。

      大帐内,志得意满的安禄山轻蔑的对哥舒翰说:“汝常易我(看不起我),今何如?”哥舒翰脑海翻腾:他壮年时被提拔于行伍之间,一生为大唐经营西北,每战必克,未尝一败。而不久前,自己被迫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关与叛军交战,全军覆没,声名扫地。更惨的是,之后又被自己的部将捆绑至叛军大营投降。

      而叛军的首领偏偏是自己生平最看不起的安禄山……思考一番后,哥舒翰平静地说道:“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陛下为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填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但留臣,臣以尺书招之,不日平矣。”安禄山听后仰天大笑。

      等到哥舒翰收到李光弼等人的回信,他看到信上全都是写着:你为何不去死呢?

      久经沙场、威武不屈、名震西陲的大将哥舒翰此时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投降变节?我们不妨假设一下。

      其一,因为不能再回到李唐一方而变节?

      在哥舒翰统兵御敌之前,高仙芝、封常青已经和叛军交过手。不幸的是高、封二人兵败,被唐玄宗赐死。再者,哥舒翰驻军潼关时,手握大唐二十万主力军,这让杨国忠感到存在着威胁。偏偏此时,哥舒翰部将向他建议回师诛杀杨国忠。哥舒翰不从,可是此事依然为杨国忠所知。

    如今在他败军之际,杨国忠岂能放过这落井下石的好时机?基于这两个原因,哥舒翰的部将认为,若是再回到李唐一方,必遭处死。

      所以说哥舒翰回不去了。可是大将就是大将,他还是忠于李唐——他回去了。“军既败,翰引数百骑绝河还营,羸兵裁八千,至潼津,收散卒复守关。”此时他并没有想过回来后会不会被处死,而是坚定的要平叛到底。被绑在马上时还说“吾宁效仙芝死,汝舍我。”

    要不是部将火拔归仁把他绑到安禄山大营去投降,历史估计就要改写了。所以,因为不能再回到李唐一方而变节,这是不能成立的。

      其二,看到大势已去而投降变节?

      这似乎是一个好的推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决战前,哥舒翰建议自己固守潼关,让郭子仪和李光弼遥击安禄山大本营范阳一带,这样便会稳操胜券。这明说此时唐军是握住主动权的,形势对叛军不利(《新唐书•哥舒翰传》“(哥舒翰)数奏言:‘禄山虽窃据河朔,不得人心,请持重以敝之,待其离隙,可不血刃而禽。’……时子仪、光弼遥计曰: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

    等到灵宝一战,唐军主力损失殆尽。自己被俘,潼关失守,帝都长安危在旦夕。似乎安禄山大事必成,就要改朝换代了。所以自己被俘之后,立即投降未来的开国皇帝这也是合情合理。

    可是,哥舒翰毕竟是从军多年的大将一名,天下大势他必定了然于心。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民心还是向唐的。就连安禄山起兵反唐时,也不敢旗帜鲜明地说:打倒大唐帝国主义!而是以“清君侧”、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出师。

      再者,此时李光弼、郭子仪、颜杲卿和张巡等还握有一定实力的军队,尚能与安禄山一拼。而当时的经济要地“扬一益二”——扬州和益州都没有被叛军占领,甚至扬州一带的军粮还源源不断的送到长安一代给唐军。最后,此时唐朝与突厥关系不错,唐还可能借助这一外援,而之后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事实。

      由此可知,唐军和安禄山之间的战争,胜负或未易量。哥舒翰既然知道这一形式,他又怎么会“择主而事”呢?这一说法也不成立。

      其三,为苟全性命而投降?

      平日里,哥舒翰嗜好喝酒和女色(《新唐书•哥舒翰传》翰耆酒,极声色)。也许被绑到敌营之后,他对生活还有所欲求。于是乎,会像明末洪承畴一样抵不住生活的诱惑而投降。

      但是,哥舒大将“能读《左氏春秋》、《汉书》,通大义。”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当年哥舒翰的上司李忠嗣因馋言下狱,适逢此时唐玄宗招哥舒翰入朝。

    他有意借此机营救上司,有人劝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营救王忠嗣,哥舒翰坦言,“使吾计从,奚取于是?不行,用此足矣”,只带一个包裹入朝。(史书记载:会忠嗣被罪,帝召翰入朝,部将请赍金帛以救忠嗣,翰但赍朴装,曰:“使吾计从,奚取于是?不行,用此足矣。”)如此有气节的人,怎么会因酒色而变节?

    况且要投降给他平日里最看不起的安禄山,这万万做不到。另外,他的儿子哥舒曜还在李唐,他投降了儿子岂能不受到连累?这样,这个理由也是说不通的。

      那哥舒翰为什么要"变节"呢?

      笔者认为:他没有变节!哥舒翰知春秋大义,战败后仍然想着保住潼关,这说明主观上他是不想投降的。再者,被俘后,他除了写信想招降李光弼等人之外,正史也没记载过再为叛军出谋画策,相反他被安禄山囚禁起来了。而且,一年之后,被安庆绪败渡黄河时所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哥舒翰被胁迫到敌营后,他思考一番后要效仿李陵。

    于是他心生一计——借刀杀人,他假装投降,促使安禄山杀掉叛将火拔归仁。果然,(安禄山令部下)执火拔归仁,曰:“背主忘义,吾不尔容。”接着哥舒翰说要写信招降唐将,以取得安禄山的信任。再暂且存活下来的时候,从中取事,趁机归唐。这也就解释了他敢冒变节的骂名而写信给李光弼等人一事了。

      只可惜,安禄山和安庆绪都是狡猾人物。他们始终对哥舒翰戒备有加,既不相信他,也不对他宽松看待。最终,哥舒翰没能躲过那把夺命大刀,自然也就回不了唐营了。

      安史之乱,是历史对唐玄宗和杨国忠怠政、乱政的惩罚,也是满是缺漏的封建制度的必然结果。高仙芝、哥舒翰以及广大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人,都不过是那个时代的殉葬品罢了。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