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从古至今有许多对丈夫的具有美好寓意的称呼,譬如“郎君”。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这个“郎”指的就是丈夫。在“良”字旁边加个“阝”,就是“郎””;在“良”字左边加“女”,就成“娘”。“郎君”为丈夫,“娘子”为妻子,夫妻关系可谓相当“良好”。这种称谓,大约跟现在的“哈尼”、“小甜甜”差不多吧?
再譬如“官人”。官人是两宋时代男人的称谓。南北文化交流时期,夫妻间的称呼自然也较多。在宫廷中出现了“官家”一词;而在平民百姓中,便有了“官人”这一称谓。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官的当然是管人的,家里的“官人”当然就是管家里的老婆的了。
又譬如“相公”。常看戏剧的人都知道,无论青衣,还是花旦,在台上都会拉长了音叫“相公”。这比“官人”又进了一步,已经不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还譬如“先生”。近代有称“丈夫”为先生的。这其中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就其本意而言,并不是指古代称呼中的“父兄”、“道士”这两重意思,而是指其最基本的含义“老师”。《辞海》中“先生”条目下记载:“《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也引申为对年长有德业者的敬称。有时,也泛用为对人的敬称。”由此可见,这一称谓,除指某些特定的身份,如丈夫等对象之外,是隐含着职业、年龄方面因素的。换言之,所谓的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学识而又年事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可见男性尊严。至今在海外华人中,以及港台地区都还在广泛地使用。
还譬如“爱人”。称呼丈夫为“爱人”始于上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有歧视色彩的称谓,但使用“先生”、“太太”、“小姐”,又显得有“资产阶级”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
当然,丈夫还有诸如“我们家的男人”、“我们家那口子”、“孩子他爸”、“我的对象”等称呼,但是这些称呼虽然有些委婉亲热的意味,但颇具暧昧色彩,而且已缺少尊敬的意思。尽管如此,但这些称呼恐怕也要比称呼“老公”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