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一个人叫李贺,他从小就喜欢看书,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他的才华也因此传遍了周围地区,人们都称他是“神童”。作为一代文豪的韩愈,自然也是听说了李贺,他见李贺满腹才华,于是便让他去考进士,毫无疑问,李贺轻松地考取了进士。可是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说李贺父亲的名字跟“进士”读音相近,因此李贺就不应该来考进士。韩愈听了这番话,心中气愤,挥笔写下了《讳辩》,文中公然反对取名字时讲究避讳这一现象,当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很大,轰动一时。
不仅仅是在古代的时候,存在取名字避讳这一现象,近现代也不例外。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我的家乡就有一个农民姓李,他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就叫他李爱国。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他认为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于是便将他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为李爱民,后来第三个儿子出生的时候,他一想,之所以有今天的生活,离不开共产党,于是便将第三个儿子的名字取名为李爱党。这三个孩子的名字处处都体现着老农民对新中国的爱,可是不幸的是,那个动荡的年代开始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有人举报他们家,说他家的三个儿子名字合起来就是“爱国民党”,于是他们全家都立马被拉去批斗了,一定要让他交代清楚,最后差点家破人亡。这事情虽然让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滑稽,但毕竟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后来一直到文革结束以后,他们一家人才重新获得了自由,但是这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磨灭的,会伴随着他们一辈子。
其实一个人的名字中蕴含着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我们不能随意去指责,更不能随意让别人更改,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地位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