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代天花肆虐怎么办?

      “天花”这类疾病,现如今多数人都比较陌生了,可能只在影视作品中听过。实际上,明清时期的天花肆虐,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甚至对清初的施政也产生了严重影响。据《清宫档案揭秘》记载,清朝入关后十位皇帝中,顺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康熙与咸丰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爪下捡回性命,脸上却留下了麻子。(当然,对于死于天花的两位皇帝在死因上存在争议,但本文并不涉及,档案记载至少证明在当时死于天花并不是稀奇事。)

      清初统治者备受天花的困扰,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有3个儿子死于天花,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郡王阿济格,为出过天花获得免疫力者,但他的两个妻妾,均于顺治六年(1649)三月北京城发生的那场天花中感染而亡。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也于顺治六年三月天花流行时染病,被夺去生命,时年36岁。

      对于入关之初的满族人来说,天花几乎就是绝症。 满人畏痘如虎,流行之时,只会消极躲避,但天花却防不胜防,消极躲避者大多仍未能幸免于难。天花流行造成清初八旗人丁的死亡率高得惊人。 顺治皇帝,生有八子六女,大约有皇子四人、皇女五人没活到八岁前就死亡了,比例超过半数。造成婴幼儿大量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疾病,而天花则名列杀手之首。

      康熙皇帝对“天花”更是深有感触,童年一直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之下。据《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在其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天花出宫“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偏偏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所幸保住了性命。躲过天花的灾难之后,幼年康熙搬回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仍时时笼罩在他的周围。

      康熙麻脸像

      康熙继位后,北方的天花阵势已经减弱,南方一些传统的痘疫苗法也逐渐传到北方。 民间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法,旱苗法和水苗法。 旱苗法就是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这两种方法的大概思路都是让种痘的人先患上轻度的天花,出过疹子后精心护理,直至病症消失,就相当于已经得过天花了。

      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5岁的二阿哥皇太子胤礽被传染天花,当时有个候选知县叫傅为格,在侍奉皇太子、调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绩,因此被升为武昌通判。此时康熙帝了解到,小孩种痘可免遭此病,便下令调善于此术的傅为格入京,专门给尚未出过天花的皇子种痘。 在康熙的倡导推动之下,清朝天花防治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道路。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立了痘诊科,并在普天之下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

      康熙十七年《起居注》:皇太子出痘痊愈

      康熙帝晚年时曾对诸皇子说: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雍正《庭训格言》)也就是说,自康熙二十年之后,他的皇子皇孙们,都曾种过痘。不过当时种痘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如果遇到种痘未成功的,依然会有死于天花的风险。

      由于康熙皇帝对种痘的推行,北方以及中原一带的天花病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康熙后的皇帝,对种痘术还是比较推崇的,清宫医案中留下了大量太医院痘医为皇家子女种痘的全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种痘技术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例如在给乾隆皇帝的九公主种痘的医案中,我们就可窥探一二。 九公主生于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七月。种痘之年缺载,只记为二月二十二日,此前要给公主检查身体看看是否种痘。根据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中的记载,这一天“九公主脉息平和,精神起居俱好,于本日巳时布种喜痘,谨此奏闻”。种痘结束后,还要及时报告皇帝和检查身体。七天后的三月初一,痘医刘芳远、张德福及小方脉科的两位医生前来会诊,诊得“九公主脉息弦滑,惊恐发热,似有见喜之象”,开了方子用“透喜汤”,也就是促使出痘的汤剂。在此后的4天时间里,痘医几乎天天都要查看症候变化,据此加减“透喜汤”的剂量。

      直至三月初五,痘医上奏乾隆皇帝,表明九公主在种痘11天后,顺利出痘了,感谢痘神的保佑而祭之。此后又诊断九公主有“胃气不清”之症,开了方子用保和丸煎服。三月十一日,也就是出痘后的第八天,痘医上奏乾隆皇帝,称九公主痘已出齐,并且已经开始结痂,看起来症候发展的按照预期进行得很顺利。十二日这天,由于是将痘苗放入鼻中的,所以要用中药甘草汤薰洗鼻孔。

      但是这仍然未结束,十三日起,出现了新的症状,九公主“右项浮肿”,开方子用清化汤,外上八宝丹等治疗。 一直到十七日肿状才逐渐消失,然而到了十八日,又出现了“耳前浮肿”,开方子又加了消肿化毒散调理。四月初三,经过不断地诊治与换药,九公主才痊愈,这次惊心动魄的“种痘”才算是成功结束了, 自二月二十二日始,到四月初三止,前后差不多历经40天。

      就连享受最上等医疗服务的皇家公主,都免不了在“种痘”过程中有并发症的风险,民间“种痘”的成功率可想而知。为了尽量减少风险,据乾隆时太医院太医们编纂的《医宗金鉴》记载,被种儿童事先要检查体质状况,凡属于面色青白、失乳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脉不和平等三十几种状况,都不能种。对于痘苗的选择也相当考究,必须选用毒性比较小的痘苗,出痘过程中除了要饮用促使出痘的透喜汤,还不能着凉,也不能太热,生冷辛辣的食物更是不能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医生实时观察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并且立即对症治疗。

      当时外国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的痘术颇感惊异,也很有兴趣研究,留下了不少记载。同时期的欧洲仍然会爆发大规模的天花瘟疫,整个十八世纪,欧洲有几千万人死于天花。有记载表明,康熙时期,俄罗斯曾派人专门到中国学习种痘法。后来这种方法经土耳其传入欧洲。

      在众多记载中,耶稣会士殷弘绪的记述较详细,他在雍正四年(1726)给神父杜赫德的信中说,他得到了皇宫里的医生给他的三个种痘方子,遂将这三个方子所记的种痘术,结合他自己的理解,详细地复述在他的这封信中。他所记录的种痘过程,比医案中详细一些,过程大致不差。

      恰恰是这些风险的存在,皇家子女仍然不断有感染天花的患者,即便在道光初年,北京已经引进了牛痘术,但皇家子女却仍然沿用人痘之法,以致道光帝的几个子女以及后来的同治帝都在感染天花后难以治愈而死亡。

      除了种痘苗,康熙皇帝也曾经采取过一些很传统的方法。比较著名的就是避暑山庄的选择,以及蒙古部落首领围班制度的建立。

      顺治时,天花的流行让这位少年天子十分畏惧,当时蒙古首领大多没有患过天花,为了怕有传染的风险,顺治无视蒙古草原各部入觐制度,多年不接见来京的外藩首领,后来规定没有出痘的蒙古王公也不许入京觐见皇上。

      康熙初年仍然有这个规定,但康熙对一些自称出过痘的外藩首领说的是不是真话也比较担忧。康熙十六年(1677),出巡塞北,途经热河,发现了比较适合避暑的地方,于是建立起了避暑避痘的行宫。 之后,按康熙皇帝的规定,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可在九月的时候随皇帝围场秋狩,此时就可以觐见皇帝了。 秋天的热河天高气爽,避开了痘症的高发期,比较适合接见各少数民族的贵族。

      避暑山庄全景图

      有清一代,统治者一直在与天花进行着斗争,但始终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天花病毒一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与消灭。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