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思家桥”是怎么来的?

      唐朝天宝三年,在朝中担任秘书监的大诗人贺知章已经八十六岁了。年纪越大,他也越来越思念故乡萧山,就向唐玄宗辞职,说想回家修道,以终天年。

      唐玄宗虽然不舍得多年的老臣贺知章,可也知道他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就下旨批准了。皇上还特别颁旨,让萧山地方官出钱把贺知章的故宅改建成千秋观,以便让他安心修道。

      贺知章回到萧山老家,随行的只有儿子贺孚。踏上故土的贺知章分外激动,听着熟悉的乡音更是百感交集。因为街道变化太大,他有点迷路了,便向街上玩耍的孩童问路。当孩童告知后,兴冲冲的贺知章当即赋诗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远远的,贺知章父子看到了故宅,恨不得插翅飞过去。可是,眼前有一条河拦住了去路。举目远望,河上连一座桥都没有。再往下看,只见河面上横着一条摆渡船。贺家父子赶紧上前,招呼摆渡船。船上站着一个歪戴帽子的家丁模样的人,伸手就要摆渡银一两。贺孚一听吓了一跳,一两银子能买五十斤白米,这价格也太贵了。他不由怒道:“哪有这么贵的?我另找个摆渡船!”

      家丁两眼朝天地说道:“这棣上河三十里内,所有的摆渡船都是曾家的,都是这个价。想省钱,你只管游过去好了!”这话够霸道的,贺孚就要发火,被贺知章拦住了。他知道自己父子久未回乡,不了解当地情况,还是打听明白再说。于是,贺知章掏出一两银子,两人坐船过了河。

      贺家老宅是一座三间房的小院子,早已破败。不过当地的曾县令已经奉旨,带着一帮工匠等着改建千秋观。贺知章虽然已经告老回家,曾县令对他仍然毕恭毕敬。贺知章想起了棣上河摆渡的事,就问曾县令。曾县令叹了口气,说这条河常常发大水,因此始终无法修桥。摆渡价格高,是因为河流湍急,摆渡人有风险。

      贺知章当即说:“修道修的是人心,与其花钱修观,不如就建桥吧。发大水没关系,只要把桥墩加高即可。”曾县令听完后,苦着脸说:“皇上下旨修的是千秋观,如今改为建桥,岂不是抗旨不遵?再说您的宅子这么破旧,也没法住。”

      贺知章听完微微一笑,说:“你只管先停了工程,上奏皇上,就说我贺知章决意弃观建桥,皇上一定会恩准的。至于我的房子,还勉强能住。”

      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县衙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贺知章这个急啊,因为自己身体不大好,就让儿子贺孚出门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过不多时,贺孚怒气冲冲地回来了,对贺知章说:“爹,您上当了。原来河上的摆渡船都是这里的恶霸曾员外把持的,这个曾员外正是曾县令的亲弟弟。建了桥,就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听衙门里的人讲,曾县令压根就没上奏,他打算拖到您忘了再说!”

      贺知章性子十分火爆,闻言不顾病体,起身去找曾县令理论。谁知曾县令来了个闭门不见,他去了好几回都找不到人。无奈,贺知章就打算自己写奏折上报朝廷,可写一半又放下了,因为他现在无官无职,没有资格 上奏了。贺知章越想越窝火,心里一急,病情就加重,眼看病入膏肓了。

      这一天,奄奄一息的贺知章终于见到了曾县令。原来这家伙又接到新的圣旨,说等贺知章百年之后,要下旨赐封仙号,在千秋观中立像祭祀。这真是皇恩浩荡啊,曾县令屁颠屁颠跑来道喜了。贺知章听完,心头不由感慨,唐玄宗乃一代明君,可现在却痴迷鬼神之道,忘记了天下苍生。

      忽然,他想出一计,急忙把儿子贺孚叫到跟前,低低嘱咐一番。贺孚满眼含泪,点头应允。之后,一代大诗人贺知章溘然长逝。

      等贺知章下葬后,曾知县就开始张罗着修观立像了。修好观塑好像后,四名工匠往木座上立像的时候,神像的脸却自动转向北方,连立了三次都是这样。曾县令有点儿慌了,急忙问工匠是怎么回事,工匠们都茫然摇头。

      神像面向南方才对,否则曾县令就交不了皇差,他不由慌乱起来。好在第二天早上,贺孚来找曾县令了,说他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了老爹贺知章说,他在等一位北方来的腰佩金龟的仙人,而这位金龟仙不日即到。

      当时皇上痴迷道教,全天下都在谈鬼神之术,曾县令也不例外,立刻派出衙役到城门口迎接金龟仙。第三天,还真有一位腰佩金龟的中年文士飘飘而来。衙役们立刻通报了曾县令,曾县令亲自出迎,然后说明给贺知章立像的事。文士略一沉吟,说:“贺老估计是心愿难了,但具体是什么心愿,我得去问问。”

      曾县令便带文士前往千秋观。文士面对神像,先是侧耳听了听,然后点点头,才转身对曾县令说:“贺老说了,他的心愿是拆掉千秋观,用来建棣上河的桥!至于神像,可以立在剩下的一间旧宅里,這样的话他的神像自然就立正了。”

      曾县令一听拉着苦瓜脸,说:“可是皇上下旨没说建桥啊,这个责任我担不起!”文士就说:“这个容易,你即刻写本上奏,我也具名。”曾县令虽然不想建桥,但立不正神像交不了皇差,无奈就开始写奏折。写完之后,文士提笔在后面写上名字:臣李白同奏!

      曾县令恍然大悟,眼前文士竟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皇上曾经亲口封他“谪仙人”名号,难怪贺知章要称他金龟仙了。有他出面,这奏章皇上自然会批准。这时候,李白招呼工匠把神像立在旧宅里,果然端端正正面向南方。

      曾县令看看神像,又看看李白,就有点醒过味儿来,李白和贺知章是旧识,这来得也太巧了吧。可是,奏章已写好,李白又名满天下,这桥是不修也得修了。

      曾县令没猜错,李白正是贺孚一封书信请来的。贺知章临死对贺孚嘱咐,要他写信给京城的李白报丧,并说明详情。两人交情深厚,李白肯定会来。李白一向身佩金龟,正好用金龟仙来吓唬曾县令。而神像始终面向北方,是因为贺孚跟工匠们商量好,在木座下安了滑轮机关,会自动朝向北方。

      却说李白来到贺知章坟前一阵恸哭,贺孚忙过来劝解。李白这才止住悲声,挥笔写下一首诗《对酒忆贺监》,来纪念这位肝胆相照的老友: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金龟换酒,说的是李白三十五岁那年在长安游历,和贺知章初识于一处街头。那时李白只是一介布衣,贺知章是朝廷高官,但两人都感觉遇到了知音,于是贺知章立刻拉李白进入酒馆痛饮。其时贺知章身上没带钱,竟然把身上戴的金龟摘下,换酒酬知己。后来李白赎回金龟,贺知章却不要,送给了生平第一好友李白。如今好友故去,李白悲痛万分!

      半年后,新桥落成。李白此时还没有走,曾县令让他给桥赐名。李白说,贺知章在朝中为官时就多次说过思念家乡,就叫“思家桥”吧,然后大笔一挥,写下潇洒飘逸的“思家桥”三个字。从此,思家桥就横跨在萧山棣上河,方便行人来往。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