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代为什么都选择在秋后问斩?

      中华文明诞生了将近五千年,死刑犯伴随着古代第一步法典的颁而出现。它是一种依据法律剥夺犯人生命的刑法,从古至今死刑都属于最重的惩罚。秋后问斩就是执行死刑的一种方式,它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一年四季那么长,为何偏偏是秋后问斩呢,有这个疑问的听小编下面说道说道。

      秋后问斩最早出自先秦时期。《礼记》中就有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这个月已经入秋了,外面吹的风有点凉,清晨已经开始有白露,寒蝉也叫了起来,猎鹰已经把捕杀的鸟四面铺开,像摆放祭祀品一样。这个月判死刑的也该开始执行了。

      在古代,每个季节做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当皇帝的,讲究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国家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该干的事情。春天是庆祝的季节,有喜事春天是最好的,如果有什么大的封赏应该放在夏天,要处罚人就得放在秋天,死刑要放在冬天。统治者都认为自己是上天之子,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顺应上天的节奏。由于古代缺乏科学常识,世界上出现的很多自然现象都整不明白,以为在人类和天地万物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主宰世界的神灵。他们把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认为是上天给予的。所以他们做所有事情都必须遵从天意。国家大事和治国理念也要遵循这点,对人处以死刑或者赦免也不能和天意相违背。其实说穿了就是因为古代人的愚昧。

      在古代被判死刑的大部分都是男人,很少有女的死刑犯。女人被判死刑一般都是因为通奸杀夫。如果单单是通奸,不扯上人命案子是不会上报官府的,因为通奸被抓,在村里就被人浸猪笼了。因为死刑犯大部分都是男人。而男人又是家里乃至国家的主要劳动力。古代中国主要以农耕生活为主。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三季都比较忙,如果这个时候,把他们抓去,砍了头,对国家来说也是不小的损失,毕竟国家机器都是靠老百姓纳税来养活的。为了物尽其用,只有等到秋收之后再处以死刑。

      这些犯人都是判完刑之后回家继续种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比现在的保外就医还人性化。这点和科举考试如出一辙,科举考试也是在秋后,等一年的粮食都收完之后,死刑犯和赶考的人都会去到京城,唯一不同的是犯人有去无回。不过真正能回家种地的犯人,也只存在于少数朝代的明君统治期间,唐太宗时期犯人就有过这样的待遇。唐太宗时期,有一年宣判了一百零六个死刑犯,都让他们先回去种地,秋后再来受刑。秋收之后一个不少,所有犯人自己走到了长安接受死刑,唐太宗听闻此事龙颜大悦。“我大唐国泰民安,为官清廉,竟然没有一桩冤案错案”。最后唐太宗大赦天下,免去了这一百零六个犯人的死刑。

      电视剧中经常演到,县令宣判犯人死刑,过几天就拉到刑场斩首,其实这都是胡编乱造的。别以为古代处理一个死刑犯人那么随便。在古代,死刑犯从宣判到执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程序。首先由地方官,也就是县令,调查收集证据,根据情节轻重来量刑。有些人运气不好,被判了死刑也没有那么快人头落地。首先相关要上报州官,然后层层上报到朝廷的刑部。刑部主事官员再根据卷宗来筛选一遍,看是否有量刑不当的地方。经审查无误后,再把名单上报给皇帝。 所以在古代一个犯人的生死,严格来说是由当朝的最高统治者来决定的。就像现代社会,死刑都是经过国家最高人民法院最终审核,以免出现冤案错案。

      决定人的生死毕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对皇帝来说看到死刑犯的名单也是非常头疼。皇帝会在犯人名单上画一个圈,每圈上一个人的名字皇帝会假装流几滴眼泪,以显示他的仁爱之心。遇到真正的明君,或许会故意在名单上漏掉几个。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最后的名单出来后,群臣必须下跪求皇帝笔下留人,以彰显国家对老百姓的关爱。不过这也只是走个过场罢了,除非出现特赦,否则只要是被皇帝亲笔圈上的人都必死无疑。虽然死刑是残酷的,但是古代对待死刑犯尽量做到了人道主义,尽显人性关怀。下面要说的这一点也足以证明。

      如果说秋后问斩是判处死刑犯的季节,那午时三刻也就是处决犯人的具体时间。午时三刻换算成现代的时间就是中午十一点四十分左右,将近十二点。此时艳阳高照,太阳处于正中间。在古代有个说法,一天中,午时三刻的阳气最旺盛,人的影子最短,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抵消杀人的阴气。这样能让决定犯人的相关人以及筷子手减少罪孽,犯人死后也能有个好归宿。还有就是中午十二点的太阳晒的人昏昏欲睡,这个时候处决犯人能让犯人减轻痛苦。由此说来,无论是秋后问斩还是午时三刻斩首,都是出于对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对处以极刑中国从古至今都比较重视,人命大于天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的共识。从秋后和午时三刻两个时间,足以看出中国古人对人性的关怀。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