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垃圾分类太麻烦?

      据说这段时间上海人都被垃圾分类弄得头大,现在丢垃圾必须先分好类在丢弃,让很多人一时难以习惯。实际上垃圾分类从长远来看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不然会给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我们人类。古代百姓就因为垃圾的事吃了不少苦头,例如长安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都城的身份存在,但后来被弃用正是因为长安的垃圾已经多到处理不了了。那古代有哪些办法处理垃圾呢?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代表着,垃圾分类将被纳入法制框架,上海外卖配送也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

      对此,有人拍手叫好,也有表示对如何分类一头雾水,网上甚至还出了各种垃圾分类教程。

      甚至还催生了一个新兴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

      那么,在垃圾分类没有那么细致,也没有代收垃圾网约工的古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城市环境状况如何呢?

      你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不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街道。呼吸中没有汽车尾气,只有清新的自然气息。啊!诗和远方!

      如果你对古代的环境状况如此乐观,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可能要让你大跌眼镜了。

      先秦时期,城市已经颇具规模,人口开始密集起来。

      有人的地方,也就有了大量的生活垃圾。

      为了保护环境,当时的统治者制定了相当严格的法令。

      《汉书·五行志》:“商君之法,弃灰于道者,黥。”

      灰即垃圾;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为上古五刑之一。

      如今随地乱扔垃圾,不过就是遭受几个路人的白眼,最多罚点钱,但在商鞅的时代,乱扔垃圾可是要在脸上刺字,告诉所有人“此人不讲文明”的。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也提到:“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也就是说,在路上扔垃圾,是要剁手的。

      即便制定了如此残酷的律条,也还是很难保证道路完全整洁,故而当时还设置了“条狼氏”一职。

      《周礼·秋官》中,就有一些关于“条狼氏”的记载。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男、子则二人。”

      清代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街道》中解释道:“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条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条,为洗涤之涤;狼扈,则指纵横散乱之人或物。

      可见“条狼氏”的职责是清除道路、驱避行人,算是环卫工人与城管的结合。

      先秦时期,还出现了下水道,用于排污水和雨水。

      那要是下水道的污水排不出去,臭了怎么办?

      这事儿还真发生过。

      汉长安城在历经八百年之后,由于人烟辐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垃圾和粪便污染严重,导致“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于是在隋开皇初年,污水排放问题难以处理的旧长安城被放弃了,隋迁都到地势较高的大兴城。

      “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隋书》

      唐朝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达到几百万。

      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肯定也不容小觑。

      为了处理垃圾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其严格程度不逊于先秦。

      据《唐律疏议》记载,在街道上扔垃圾的人,会被处罚六十大板,倒水则不受惩罚。如果执法者纵容市民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会被一起处罚。

      《唐律疏议》:“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唐朝时还出现了以回收垃圾、处理粪便为职业的人,还有人因此走向发家致富之路,成为百万富翁。

      《朝野佥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

      《太平广记》:“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

      为了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宋朝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街道司。

      街道司下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其职责包括洒扫街道、疏导积水、整顿市容。

      像开封、临安这样的大城市,每天早上都会有几百个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处理垃圾。

      除此之外,据《梦梁录》的记述,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处理。

      《梦梁录》:“人家甘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谓之‘倾脚头。”

      每逢春天,官府还会定期安排工人疏通沟渠,以免城市积水。

      《梦梁录》:“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

      《清波杂志·凉衫》中提到一种“细车”,“细车”前让一些人拿着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尘埃飞扬。

      《清波杂志·凉衫》:“旧见说汴都细车,前列数人持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埃蓬勃。”

      这描述,是不是非常熟悉?

      所谓“细车”,不就是半机械半人力的洒水车嘛。

      “雨后则中皆粪壤,泥溅腰腹,久晴则风起尘扬,颠面不识。”这是明人笔记《万历野获编》对汴梁(今开封)的记载。

      雨天时,全是粪便泥浆,还会溅到身上;晴天时,风一吹,灰尘全糊在脸上。这就是明朝的城市环境。

      当然,为了改善环境,明人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

      明朝时期的京城有先进的排水管道。

      城市和乡村垃圾处理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以垃圾粪便为例,就有专人负责在城市回收垃圾粪便,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

      除此之外,城市的垃圾会进行分类,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专门的人回收。

      清朝官府将唐律中的“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改成了笞四十。

      不过其执行状况非常可疑,因为清朝的城市街道卫生状况似乎比明朝更为糟糕。

      《燕京杂记》:“人家扫除之物,悉倾于门外,灶烬炉灰,瓷碎瓦屑,堆积如山,街道高于屋者至有丈余,人们则循级而下,如落坑谷。”

      这大致是讲:人们直接把家里的垃圾扫到路上,最后导致城市路面比两旁的房子还高。

      这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当时的垃圾污染状况也可见一斑。

      清末的北京城,由于排水系统过于陈旧,每年二三月间都得开沟,把里面的脏东西挖出来晾晒,那味道,想象一下都觉得酸爽。

      即便是平日里,京城也总有一股尿骚味,人们把生活废品和煤炭渣子都往街上倒。

      到了光绪末年,政府设置了清道夫,配合有司一起管理环境卫生,情况才有所好转。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