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歼敌与毙敌有什么区别?

      我们经常在讨论战争或是某某战役的时候,总会说到交战双方损失多少,也就是所谓的歼敌多少,自损又是多少,以这种方式来对比战损比。不过在很多人在列举数字的时候搞不懂战场统计的口径与原则,经常闹出笑话了连自己都不知道。就比如说歼敌10万与毙敌10万在很多人眼中是划等号的,但是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歼敌人10万人,统计的是在战役或战争期间,击毙敌人、击伤敌人、俘虏敌人的总和,通常来说击毙和击伤数字的比例是1:3左右,而俘虏的话则要视战争模式而定,通常阵地战俘虏较少,歼灭战俘虏较多。

      而毙敌10万人,严格来说是击毙10万敌军,而实际上的战果要大得多,如果按照通常的死伤比来看,敌军应当还有30万人的负伤者外加部分俘虏,其实际战果是远超歼敌10万人的。

      当然了,如果是A方歼灭或者是毙杀B方如何如何,这个数据通常来说,是并不完全准确的。

      因为在战场上,尤其是高烈度战场上,远程或空中火力的杀伤是主要的,实际上无法准确判断到底击杀了多少人,很多时候是要靠估计的。即便是近战,A方步兵击倒B方步兵一人,那么这人到底是死亡还是负伤倒下,其实也很难判断。

      战果统计严格的部队其上报数字可能会相对贴合实际,但战果统计掺水的话,那么就很难说了。

      比如二战时期日本陆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交战,就有极大的战果掺水的情况存在。

      1944年10月,美军哈尔西舰队空袭在台湾的日军基地。美军实际上只被击伤了2艘巡洋舰,但日军战报则是:击沉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或者驱逐舰1艘;击伤: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或者驱逐舰1艘;击沉舰种不详13艘,另被击中起火的不下12艘。

      这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了。

      所以在研究战役中双方损失的话,歼敌数字要比对着对方自己统计的损失数据来看(阵亡、负伤、失踪/被俘),即所谓的自情自报原则。

      自己的统计数相对靠谱,但是情况也比较复杂,要具体分析。

      比如抗战时期,国军中普遍存在各级主官吃空饷的情况,有的主官趁着作战的机会,便刻意报高自己的战损,以弥补缺额军人带来的漏洞,这是自报损失高于实际损失的一个例子。

      再比如朝鲜战争时期,美军各级单位均填充了不少韩军步兵,但是美军在统计自身损失时不会统计这些人的伤亡情况,但他们却实实在在是美军编制,这是自报损失低于实际损失的一个例子。

      通常来说,关于自身损失可信度较高的是部队往来电报、战役总结以及卫勤部门的统计,因为这些关系到部队作战和之后的补充,必须要严格对待。

      但是也有在这上面做文章的,还是以二战时期的日军为甚。

      日军是非常典型的善于压低自己实际损失数的军队,即便是在日常战报中,日军造假情况都极为普遍,这不仅给当时日军的作战造成极大麻烦(让上层高估本军实力,再加上虚报战果的情况存在,又会低估敌军的实力,如山本五十六之死即与日军此种习惯有关),也给后世研究者们造成了诸多困扰。

      所以对近年来部分学者片面以日军原始资料作为唯一证据,从根子上就走偏了些,更何况日军相对真实的统计数据早在战争中损毁了。

      以上重点谈的是战斗损失,实际上在战场上还有大量非战斗损失,比如生病、饥饿造成的损失等。

      为什么要谈这个呢?因为很多人在对比两军损失时,采取的标准不一样。一方的损失是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的全部;另一方则是单独引用其战场阵亡的数字。如此两相对比,得出几十比一这种夸张的战损比结果那就很简单的,但这种对比显然是不真实的。

      我们以冲绳战役为例,日军正规军的损失合计为11万人,因为岛上日军一共就这个数字,而且被美军全歼,问题是不大的。

      美军在冲绳战役中的阵亡数为1.3万人、负伤为3.6万人、非战斗减员2.6万人。

      如果以美军阵亡数与日军总损失对比,那么战损比为1:8左右,但是全部损失对比的话,则只有1:1.46了。这显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因为日军是被全歼了,所以非战斗减员实际上也会演变成战斗损失,而如果是在正常作战中,非战斗减员中占大头的病员大多是可以恢复战斗力的。

      为什么重点说这个非战斗损失呢?

      因为近年来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有时候为了刻意宣传战场的残酷,经常用到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某某战斗后某部仅剩几人。

      比如铁原大战后,63军仅剩2000余人的文章在网络上就广泛流传,好像此战后,总员额3万余人的63军大部已经牺牲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写作手法而已,并不是实际情况。

      63军出身为华北部队,编制并没有原三野或四野那么大,因此全军总兵力36000余人。参加铁原之战前,战斗和非战斗减员约1万余人,铁原战后,全军总兵力仍有14000余人。

      在整个五次战役中,63军减员22000余人,其中包括战斗和非战斗减员,而战斗减员中除牺牲和重伤的战士外,轻伤者亦可伤愈归队,因此并非网上所宣传的几乎全军牺牲。

      所以分清楚战斗和非战斗损失,分清楚战斗损失的构成是比较关键的,因为这这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对一场战役乃至于一场战争的直观认识和判断,当然了,也可以使不明白的人少闹笑话。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