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清朝的升官制度是怎么样的?

      清朝的升官制度是怎么样的?“进士”和“举人”哪个更容易升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时,知县属于级别较低,却又不可或缺的官职。知县属于从七品,作为县级行政区长官,知县是清朝少数跟民众直接打交道的官员。在它上面的官职都是依靠公文推动公务,而非实际执行。

      对于知县来说,他们需要负责地方的钱粮赋税、刑名治安等事务。知县这个群体颇为重要,如果这些人出问题,再好的政策也无法执行。

      一般而言,知县人选大概有两类。一类走科举路线,以进士、举人为主。一类靠花钱买官、被人保举等方式获得知县官职。清朝官场视科举为正途,对那些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常常揶揄嘲讽。

      而在科举出身中,也有不同。如果是进士出身的知县,将来升迁的时候,一般会被调入京城任职。而且,同样的选拔机会中,进士出身的知县更有机会被优选录用。

      不过,进士出身的知县仍是少数,举人出身才是占据多数。清朝初期时,举人要获得官职比较容易,因为当时官职有大量空额。

      但从雍正、乾隆开始,官职数量紧缩,很多举人都没有机会获得官职,只能去吏部参加选拔,经过地方督抚选拔考核,才能获得实际官职。举人知县想要升迁,会比进士知县更困难一些。

      清朝的时候,又推行“首崇满洲”的政策,所以官场上满蒙出身的官员和科举出身的官员,都更容易得到升迁的机会。但是,不论什么出身,考核结果仍是知县升迁的重要标准。

      按照清朝规定,四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而四品以下官员,则需要定期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结果,由地方督抚、吏部等人共同决定知县的去留。

      知县的升迁去向,跟这个评价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在政绩考核中,知县得到不错的评价,它的升迁职位级别一般也会越高。

      而在这个评价汇中,既有知县自身能力的因素,也受到不同辖区的影响。清朝的时候,为更方便管辖,地方州县被划分为“冲、繁、疲、难”四个评价。

      地方州县得到的评价字数越多,治理起来就越困难,朝廷需要更有能力的官员。所以,一般来说,那些在比较容易治理地区任职的知县,往往会调到比较难以治理的州县任职。

      因为他们往往更有经验。他们大多经过这层磨砺,才会得到升迁。比如北京的大兴、宛平两个京县担任京县,一般都会挑选有资历,经验丰富的官员担任。京县知县官阶比一般知县高,也算是升迁行列。

      其实,清朝的时候,知县能够挑选的职业有不少,如果以京官而言,有六部主事、都察院都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科中书、通政司经历、通政司知事、鸾仪卫经历、监察御史。

      地方官中,也有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府同知、直隶州知州、知州、盐运司运副、外府通判和兵马司正指挥可任职。

      这些只是一般按照官阶升迁,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知县可能会破格提拔,担任省一级从二品布政使、正三品按察使。这种升迁比较少,肯定需要皇帝同意才可以。

      当然,出身对官员考核还是有一定影响。在《职官》、《官师》等文献记载中,当时进士出身的知县中,大多得到“操守清廉”,“勤于学问”等评价。这些评价更注重名声、品德。

      一般而言,进士出身的官员,只要在任期内表现合格,没有出现什么太大事务,就可以得到升迁。

      其实,对于知县这样需要有实际处理政事的官员,进士往往是不合格的。长期苦读科举,让他们更懂得书斋学问,而不是处理实际事务。

      朝廷也了解这一点,但极为宽容。即便一向对官员要求极为严格的雍正皇帝,也会说这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攻苦寒窗,幸登科目,不忍遽令放废。”。

      而举人出身的知县,一般会得到“精明强干”“勤政爱民”“遇事勤能”等评语。举人在升迁时,也没有进士那样容易。

      不过,到晚清时,朝廷势率,督抚崛起,地方官任用常以亲信私人替代,过去那套制度被逐渐荒废。所以,清朝知县升迁的问题,看似虽小,实际却关联整个清朝制度及历史变化的过程。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