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天下“李”姓的根源地是在哪里?

      据调查显示:在世界各国有近1亿人姓“李”(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他们声称,他们的始祖发源于甘肃,甘肃陇西县有他们的祖祠。

      现在,甘肃陇西仁寿山的陇西堂、李家龙宫,每年要迎接谒祖寻根李姓人十万多人次。

      陇西的昔日繁华已不复存在,但李氏文化却根深蒂固。

      撰文/唐光明

      从兰州乘车出发约五小时,便可以到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西郡,今日陇西县城。

      在陇西县城中有一座雄伟的威远楼,与它遥遥相望的是陇中闻名的文峰塔。威远楼南有仁寿山,北有李家龙宫。陇西在唐代时,系陕甘首府,甘肃省省会前身。李姓望亭,天下李姓之人皆称出自陇郡,并留有“天下李姓尽望陇”的名句。

      李姓“根”在甘肃

      李姓源出嬴姓,商王朝以前世代为官“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狱官长),并以官名姓“理”。商纣王时期,理氏皋陶不为纣王所容而遭杀害。其妻儿则亡命天涯,后来在荒芜的地带逃过追杀,并因摘食野果,得以保全母子性命,故以果树而姓李。

      皋陶之子便是李姓始祖。之后,李氏家族默默无闻,居住山涧。直到春秋时期的道家始祖李耳出任朝廷命官之后,李氏一族才出现仕途。李耳后人李崇仕守陇西,被朝廷封为南郑公,成了李姓陇西户始祖。隋朝后期,出生在陇西古城纪(天水秦皇安)、镇守太原郡的李渊父子统率十万陇军一统天下建立唐朝以后,“李”姓便达到了鼎盛。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为李姓,诏令天下李姓以陇西为“郡望”,并在陇西修建李氏龙宫,占地2000平方米,分建南极官、北极官,三年一大祭;对臣民广赐李姓,致使许多家族附姓、改姓,天下人皆以李姓

      为荣,从而出现了多民族的融合,以及李姓的繁荣和壮大。从此,天下李姓之人以陇西为故里。

      世代居住陇西县的李恭德说,在陇西县城内如果修建房屋,挖地三尺尽是残碎的瓦当、瓷器、旧木片,李家龙宫占现在县城的2/3,只可惜现在再难见往日的雄伟了………

      我“李”姓百万叶

      “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为李姓大放诗兴,歌咏李姓之壮大。其实,李姓又何止百万遍及中州呢?在闽、澳、台、港及东南亚各国的李姓人家中,家家都有“陇西堂”的匾额,每逢过年过节便在“陇西堂”的牌位前缅怀故里,遥祭祖先。

      在李姓有陇西房始祖之时,李姓也就有了河北赵郡的赵郡房始祖。陇西房之后又分为39房,赵郡房则分为6大房。汉代飞将军李广、西凉武昭王李暠等都是陇西房人。

      唐王朝鼎盛时期,在朝廷担任过宰相的赵郡房李姓人有13人,陇西郡房李姓人有10人,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为中国小说创作奠定基础的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等人都是陇西房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历史上有60余名李姓者称帝为皇,先后建立了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政权。

      从古至今,由于乱战、官迁、游学经商等多种原因,李姓人曾经频繁地迁移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南迁最为庞大的一支李姓人,系宋朝李火德(来自陇西望族,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八代裔孙,但是改朝换代已使陇西李氏只能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李火德的父亲李珠这一代时,时值客家先民大举南迁,举家从江西石城迁居宁化石壁。被尊为“李氏入闽始祖”)。现在,南方的李姓后人均称:李火德为南方的始祖,现在福、广、浙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李氏家族,也是李火德的后裔。近年来,美、泰、日、加拿大、东南亚以及欧洲各国的李姓华侨寻根溯源都归于李火德门下。

      据李氏文化研究会有关人员介绍: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李姓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全世界李姓人口累计超过1亿,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

      陇西寻根

      2002年10月26日,穿过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民房,经过一所学校,记者来到了早已面目全非的李家龙宫。昔日气势恢宏的大门,如今只能由两扇小木门代替了,两三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儿童,在冷冷清清的李氏龙宫内戏耍,两个油漆工正在忙着给大殿喷漆。几所殿堂大门紧锁,从窗口看去有一些修复的泥土之身。只有院中的龙树根盘枝张,做出一副要飞腾的样子。

      两油漆工介绍:原来李家龙宫是和隔壁学校同一个院子,现在隔开修复已有一段时间,平常都有李家的人在看守龙宫,接待来访或寻根的人。他们说,到明年,李家龙宫可能会以新貌接待来宾。

      与李家龙宫相比,仁寿山(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城西南一华里处,占地882亩,东西走向,海拔2057米,是陇西境内一座闻名遐迩、颇负盛誉、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素有“天边仁寿”美传)的陇西堂则显得气派多了。院内亭台楼阁林立,花草树木繁盛。负责售票、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1984年开始,便有各地的李姓人到陇西堂祭祖。1992年陇西相继成立了李氏文化研究会,1995年陇西李氏研究会访问了新加坡、香港、澳门的李姓文化研究组,到现在为止,已有世界各地的八十多个李氏文化研究组织,我国九个省、市、自治区的李氏文化组织曾来陇西祭祖。

      工作人员说:“现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都有十多万人在陇西祭祖,场面十分庞大。”工作人员还与记者谈起了李姓人来陇西寻根的一个故事:

      1987年,台湾某报记者李永德等人到北京访问。当地记者问他,为何来大陆采访时,他回答说,他是客家人,远祖在陇西,自小就有到大陆的想法。其后不久,又有几位李姓台胞自发的来陇西寻根祭祖,并在陇西永吉乡李家沟山头的李靖庙遗址焚香谒拜。同年,日本的李秀莲(日本名富田秀子)携子女到陇西祭祖,回日本后,

      她来信说,在陇西像回到家乡一样受到接待,心感温暖,爱乡之心油然而生。记者还了解到,李氏文化艺术交流会为陇西引进1.9亿元资金,现正在重点修复李家龙宫的基础设施。

      后记

      李氏文化发源于甘肃陇山以西、渭水河畔,是甘肃四大古文化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历史有过极大的影响力。“登山仁寿兮,览陇山渭水;临堂陇西兮,阿林秀美。赢氏李姓兮,枝开百万;谒祖溯源兮,陇西望亭。”登山作赋,寻访李氏根源,自然会去仁寿山,山中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有记载赢氏李姓演变的陇西堂和李世民御封的陇西堂(位于陇西县城北关,李氏文化博览馆对面)。李姓人祭祖也在这里。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