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古人是如何称呼老师的?

      古人是如何称呼老师的?老师的“称谓”有哪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今天是教师节,相信大家都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老师对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就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古人是非常看重老师的,在古代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多达十几种,可能多数称谓大部分的朋友听都没听说过,所以这次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讲讲古人是如何称呼老师的,一起来了解下吧。

      【师长】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

      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

      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

      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

      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

      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

      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

      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

      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

      古时老师的通称。

      “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

      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

      “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

      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

      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西席】

      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

      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

      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

      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

      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

      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

      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

      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

      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

      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

      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

      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宗师】

      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

      《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

      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

      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

      “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

      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

      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

      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

      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

      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

      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

      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

      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

      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学博】

      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

      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

      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

      “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讲郎】

      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

      《后汉书·儒林传》:

      “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

      《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教谕】

      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

      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

      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

      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

      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

      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

      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先生】

      “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

      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以及《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其中的“先生”均是称呼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后来,“先生”一词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

      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