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登闻鼓”制度是怎么来的?

      “登闻鼓”制度是怎么来的?朱元璋提倡“上访”为何“上访”的人却越来越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其实,“上访”就是群众越过底层相关国家机关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也是上层政府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表达形式。

      自古以来,“上访”就是一种“民意”的表达方式,最早出现在尧舜时代。据史料记载,在尧舜时期,各个交通要道上都会竖立一块木头,用来征集百姓的意见。百姓可任意在上面,书写自己心中的想法,或者是对当政者的看法。

      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西周,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路鼓”与“肺石”。《周礼》就有“肺石听辞”、“路鼓之制”,让有冤情的人可以去“击鼓鸣冤”,以便冤情上呈。当时的朝门之外,都会挂一块像人肺的石头,凡是有冤情需要申诉的,都可以到肺石下面进行申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东西就逐渐演变成了“登闻鼓”制度。

      登闻鼓制度用的“登闻鼓”,在汉代时期就挂在了宫门口的公车署里,不管谁有冤情都可以击鼓鸣冤,消息就直接能被皇帝知晓。这种绕过各层政府机关直接上诉的做法,是中国古代“民告官”的重要方式,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越级上访”。

      到了宋代,随着直诉制度的不断完善,朝廷就专门设立了“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来处理“越级上访”事宜。他们负责接待上访的百姓,处理上访的事务,如有必要,案情则会直接呈给皇帝审阅。

      除此之外,老百姓还可以通过“诣阙”和“拦舆”上诉冤情。

      例如:汉朝的齐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朝廷将他拘禁了起来,他的小女儿缇萦知道后,就上书汉文帝,希望可以成为官府的奴婢,以此来减轻父亲的肉刑。因为感念缇萦的孝心,汉文帝就废除了肉刑。缇萦的这次的“越级上访”,可谓是功德无量,这就是历史上的“缇萦救父”。

      然而,“拦舆”就是指:拦截皇帝的马车来控诉自己的冤情。西汉初年,刘邦在征讨英布,返回长安的途中,关中就有许多的百姓挡道,拦住了他的马车。他们控诉:丞相萧何利用自己的职权,用低廉的价格强制买田、置办豪宅。刘邦在收下百姓的诉状之后,回到宫中就立刻下旨:让萧何亲自向百姓谢罪。

      这三种上访的方式都很好,但是,碍于时间和地域等因素,能够越级上访的百姓并不多。而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来处理百姓的上访事件,这就导致皇帝力不从心。像清道光皇帝,面对繁多的上访案子,就打回地方,让地方官员去解决这些上访的事。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地方官员只会敷衍行事,导致百姓上访更加的困难,也没有了实际的作用。

      到了唐朝,皇帝就因上访事务繁多,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在法律中就明确的规定:普通百姓要想上访,就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的重重判决,如若还不满意才可以上访到皇帝处。如果,不遵守这种限制越级上访的制度,也算是一种犯罪。

      到了明朝,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深知百姓心中的苦楚,同时,也害怕手底下的官员为了自己的私欲会把朱家的天下搞垮,于是,他就积极鼓励百姓上访,还要求:各地官员要本着良心来做官,切忌贪腐残害忠臣贪赃枉法。

      甚至,朱元璋为了保证百姓能够顺利上访,防止当地官员拦截或惨遭迫害,他就编纂了《大诰》。在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淳化镇巡检何添观等人,因刁难上京告状的农民,最终,被处以刖刑一事,这也算是给各地官员的一个警醒。

      当时的百姓如需上访,只要手持一本《大诰》,一路上访,就会畅通无阻,途中更是无人敢拦。

      更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不仅鼓励百姓上访,还准许 “越级绑缚”。也就是说,百姓在上访的同时,还可以把上访涉及到的贪官污吏直接捆绑,押解到京城治罪。这种情况,不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并且,朱元璋还说:如果有拦截的人,全族都会被诛族。

      最终,在这样一番严打强压之下,各地的吏治自然清明,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决心。不过,朱元璋却天真地认为,在这项政策落实到实处之后,全国各地就不会有贪官污吏了。但没想到的是,百姓也会公报私仇。

      有一些地方百姓,假装响应皇帝的号令,把当地衙门的官员绑起来勒索钱财,如果不给,就威胁将其绑到京城让皇帝处理。更有甚者,当地官员为了不丢掉自己的乌纱帽,严防百姓,造成了恶吏肆意欺压良民的现象,最终,没有人再敢越级上访了。

      于是,在政策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反而很少有人越级上访了。

      朱元璋实在想不通,越级上访既可以维护自身利益,还能够获得一定的赏赐,可是,百姓就是不愿意来。

      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并没有考虑到百姓手中的实权。自古以来,民斗官就没有赢过,很多官吏特别是胥吏,他们在百姓心中就是“地头蛇”,连新上任的官员都不敢招惹,更何况是普通百姓了。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财力、人力雄厚的大家族,又有谁有能力上访呢?就算逞一时之快,上报了皇帝,也害怕回去之后,被秋后算账。

      除此之外,古代的交通很不发达,到达京城则需要跋山涉水,百姓上访的过程中,需要不少的费用,长路漫漫,在上访途中,还要承受着各级官员的刁难。因此,百姓上访得到的则比失去的更多,时间一长,大家都懒于上访了。

      但到了明朝后期,每一朝皇帝都会出台严控上访的新政策。比如:嘉靖朝规定:告状者“于登闻鼓下及长安左右门等处自刎自缢,撒泼渲呼者,拿送法司,追究教唆主使之人,从重问拟。”可见,当时自残告状的人并不少,明朝统治者也并不顾惜,这些规定都被清朝所继承。

      最后,虽然清王朝灭亡了,但是,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上访制度被保留了下来。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4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