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甲午战争”对日本造成多大影响?

      日本在战争中“赚”了多少钱?

      在说《马关条约》如何改变日本之前,我们先算一笔账: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究竟“赚”了多少钱?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另外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日本又勒索了“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两项加起来一共是2.3亿两白银。

      2.3亿两只是纸面数字,实际上,清政府支付的款项远远不止这个数。

      在实际交付赔款的过程中,日本以清政府库平银成色不足,要求库平实足。所谓库平银,即清朝国库收支使用的标准货币单位,根据康熙时期的标准,1两白银等于35.292克(白银成色为93.5374%),但日本要求按1两37.31256克(白银成色98.889%)算(清朝库平标准不统一),不足的部分须补齐,叫做库平实足。这样,清政府多支付了1325万两白银。

      清朝银锭

      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两左右,无力支付巨额赔款。为此,清政府曾三次举借外债:1895年7月6日“俄法借款”,金额4亿法郎,1896年3月14日“英德借款”,金额1600万英镑,1898年2月19日“英德续借款”,金额1600万英镑。这些钱绝大部分都按日本政府的要求,在伦敦用英镑分期支付给了日本。

      在镑涨银跌的行情下,清政府支付日本的英镑总额是固定的,但是英镑的价格不断上涨,这意味着清政府需要用高价购买英镑,而按低价支付给日本。这样,日本又轻松多得了1494万两。

      除此之外,日军占领威海三年,清政府还支付了驻军军费150万两。

      以上是清政府支付的赔款总数,以下是赔款之外的东西。

      根据中日学者统计,日军在战争中所缴获的舰船、武器、弹药等军需物品,以及日军在中国民间抢劫的财富,共计约8000万两(不完全统计)。

      甲午战争威海刘公岛激战(油画)

      综上,日本实际得到的战争赔款为2.6亿两,战利品和抢劫财富8000万两,共计3.4亿两,折合日元5.1亿元,是当时日本全国年度财政收入的6.4倍。其中,日本在战争中的军费开支不超过1.5亿日元(1亿两白银),这样算下来日本经过甲午战争共赚了3.6亿日元。

      日本是如何花这笔钱的?

      巨额的战争回报,让整个日本欣喜若狂,当时日本财、政两界资深人士井上伯爵的一句话,可以代表当时绝大多数日本人的心态——“在未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来未谈到过数万万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元。因此,三亿五千万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各方面都可以实行大大地扩张了。”

      1895年5月《马关条约》刚一签订,日本大藏省即着手研究中国战争赔款的具体使用计划,3个月后,大藏相松方正义向内阁提出了《关于财政前途之计划的提议》,文件围绕“日清战后经营”,制定了高达2亿日元的划时代大预算,顺利获得内阁和帝国议会通过。

      松方正义

      所谓的“战后经营”,就是日本政府制定的以军备扩张为主,力求实业、教育、金融、交通共同发展的国策。这一国策制定的大背景是日俄远东争霸。当时,俄国正在亚洲谋求霸权,加紧向中国东北和朝鲜扩张,严重威胁了日本的安全和利益。因此,“战后经营”的总目标就是为了对抗沙俄南下,争当远东霸主。

      《关于财政前途之计划的提议》是日本“战后经营”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日本确立了“军事经济并行发达论”:一方面要大力扩军备战,另一方面为了支持扩军备战,增加武器装备的自给率,不仅需要发展与军事相关的各种产业,包括钢铁、机械、冶金、交通、通信等,还要增强各种软实力,如金融、教育。

      军备扩充

      军备扩充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购买武器装备,二是发展军事工业。

      三国干涉还辽后不久,日本便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扩军计划。陆军方面,将7个常备师团扩充到13个师团,并将每师团的兵力从9000人增加到18000人,另外还增加、升级了2个骑兵旅团和2个重炮旅团,这样日本的常备兵力从7万增加到了20万,装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日本军工生产能力落后,其炮兵装备的火炮、弹药都是从欧洲进口的,性能优良。

      1900年北京德胜门外的日军士兵

      海军是日本扩军的重点,也是吞金兽。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虽然战胜了北洋水师,但相比欧洲列强的海军,日本海军简直上不了台面。以日本的假想敌俄国为例,1894年俄国军舰总吨位为38万吨,日本总吨位为5.7万吨,俄国是日本的6.6倍。要战胜如此强大的对手,日本必须倾举国之力把海军搞上去。

      当时,日本只能生产小型军舰,主力舰只都需要从外国购买。从1896年到1903年,日本从外国订购了33艘军舰,其中包括6艘万吨级战舰,6艘九千吨级巡洋舰,5艘七千吨级以下巡洋舰,15艘驱逐舰,1艘炮舰。这些军舰连带器材共花费1亿4320万元,加上陆军购买武器装备和弹药花费的3505万元,总计达1亿7825万日元,占战争赔款总支出(3.44亿日元)的51%,是当时日本最大的开支。

      在大肆购买武器装备的同时,日本也没有放弃发展本国军事工业。1893年日本重工投入只有260万日元,到1903年其重工业投入已达1460万元。从1894年到1903年,日本政府向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国营企业累计投资达2344万日元。大量资金的投入,刺激了日本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飞速发展。

      日本从英国订购的“三笠号”战列舰

      军事工业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1894年到1904年,海、陆军兵工厂的动力机马力分别增加了5.7倍和20倍,职工人数分别增加了5.1倍和3.6倍。一座座新式工厂拔地而起,原有的工厂也得到了充实扩张,旧的机械设备大规模更新换代,技术创新也获得了长足进步。以日本最大的八幡制铁所为例,1897年日本为解决钢铁生产落后问题,投资1920万日元从德国引进全套设备和技术,开工建设了这座钢铁厂。八幡制铁所以中国湖北大冶铁矿的矿石为原料,投产当年,其生产的钢铁即占日本钢铁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技术方面,1897年日本已开始制造黄色炸药和120毫米速射炮,1903年已能自制钢铸炮;海军方面,1896年到1903年日本制造了4艘三等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通信舰、1艘炮舰,以及几十艘鱼雷艇,造舰技术突飞猛进,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十年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得到了空前提升。海军拥有76艘军舰和76艘鱼雷艇,总吨位大30.3万吨,虽然总吨位不及欧洲列强,但在远东已拥有局部优势,陆军人数大幅度提升,兵种齐全,装备统一,性能在远东也属先进——这一切是日本能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的基础。

      八幡制铁所

      经济发展

      大规模的军备扩张必定会刺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资本的突然涌入,也会催生一波投资热潮,两者相结合促成了日本“第二次企业勃兴期”(第一次为明治维新后)。

      日本崛起之际,正值第二次产业革命兴起之时,这种大规模的工业化需要庞大的资本积累。日本缺乏积累,所以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遭遇了资金瓶颈——无力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狭小的市场也限制了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外贸入超,赤字连年,财政危机也日益严重。

      甲午一战,日本获得了大笔赔款,还打开了中国和朝鲜市场,一下子解决了发展中的最大难题。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在甲午战争之前只有1300万日元存款,1896年日本政府存入甲午赔款后,存款额猛增到1.51亿日元。手握大量资金后,日本银行腰杆倍硬,实施了增加通货、宽松贷款的方针,利率持续下调,借款成本不断下降,而这又导致了股票价格的上升,进一步刺激了民间投资,两者相结合,共同推动了一波兴办企业的浪潮。相比1893年,1903年日本公司总数由2844家增加到了8895家,投资金额由2.45亿日元增至9.31亿日元。

      20世纪初横滨港口码头的舰船邮轮

      这些增长主要体现在银行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纺织业上。银行业自不必说,经济越发展,银行的日子越好过。交通运输行业关乎军事运输和经济命脉,因此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扶持,1896年日本政府颁布了船业补助法,大力发展造船业,在投入了3000多万日元后,1904年日本的轮船总吨位从1893年的11万吨猛增到65.6万吨,另外还投资9000多万日元,将铁路从1894年的3402公里增加到了7539公里。

      经济是一个整体,银行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一定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其他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银行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作为帝国主义的后起之秀,日本工业产品在国家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唯一拿得出手的是棉纺织品。棉纺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日本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其棉纺织品能凭借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很畅销,这也是日本赚取外汇的主要途径之一。从1893年到1903年,日本纺织业资本从1127万日元增长到3746万日元,棉纱出口量增加了31倍,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近20%。

      日本丝厂女工

      经过长达十年的产业大发展,日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战前,日本产业以纺织等轻工业为主,战后形成了机械、冶金、造船、化学、纺织、海运、矿山等综合发展的产业格局。这样,日本在实现工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确立金本位制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日本因黄金储备不足,只能实行银本位制。当时国际市场上金价不断上涨,金银比价持续走低,金贵银贱对日本造成了极大冲击,黄金外流,物价上涨,银行信用下降,投机风潮蔓延。

      银本位制度难以为继,金本位制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退两难之际,甲午战争打响,大量赔款入账,日本除了将一部分赔款购买黄金运回国内之外,剩下都存入英国银行或购买了英国证券作为外汇准备金。1897年,日本以部分赔款为基金,改革货币制度,颁布了《货币法》和《银行券条例修改法》,之后发行了可以兑换金币的银行券和三种面值的金币,建立了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同步发展的货币金本位制。

      日本工厂

      建立货币金本位制,是日本近代经济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它让日本被纳入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使日本获得了与列强平等的金融地位,从此日本可以在国际上发行债券,吸引外资,为大规模工业化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它稳定了日本货币金融制度,提升了日本货币和银行业的信用,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展教育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大佬岩仓具视认为“皇国前途其根本在于兹(教育),是为最大之事也”。木户孝允也曾言:“使平民百姓的知识进步,吸取各国文明之规则,逐步振兴全国学校,广泛普及教育,则是今日一大紧急任务。”在日本政府的强力主导下,日本在亚洲率先引进了义务教育制度,于1886年开始实施四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也稳步推进。

      虽然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受财政能力限制,日本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长期存在。1899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基金特别会计法》和《考试基金法》,从甲午赔款中拿出1000万日元及其利息作为发展普通教育的基金。

      日本小学生上课场景

      相比上亿元的军备扩张费用,1000万日元看起来不多,但是对比1900年日本税收收入7560万日元而言,这笔钱相当于巨款了。这笔钱具体是如影响日本教育的发展的,现在缺乏相关资料,但我们从一个例子中可以窥见一斑——1899年日本政府规定:教师任教15年以上,60岁可享受养老金,死后其家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享受补助。显然,这是教育经费充足的体现。

      1893年日本学龄儿童入学率为58.7%,1900年上升至81.5%,到1912年更是达到了98.2%,基本消灭了文盲。在大学教育方面,1910年日本每一万人中有9.7名大学生,这一比率已赶上了法国,超过英国和意大利,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种种数据表明,此时的日本已经是教育大国了。而这一切,显然离不开甲午赔款的助推作用。

      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利用后发优势,同时进行着两次产业革命。但产业革命的先决条件的资本积累,日本地狭人稠,国力贫弱,发展缺乏资金和后劲,必须通过战争与殖民来攫取资金,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甲午战争的赔款,正是日本“筹集”发展资本的产物。利用这笔巨额赔款,日本不仅解决了资金缺乏的燃眉之急,还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