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从焚书坑儒到著书立说,究竟什么才是正统?

      在中国读书人固有观念中,一提焚书坑儒都会恨的牙痒痒,谓之曰对于文化的压制对于言论自由的摧残对于思想的禁锢,必须要大加批判,

      唐朝章谒有诗云曰:“坑灰未冷山东起,关河空锁祖龙居。”

      就用秦末造反的列子狠狠的骂了焚书坑儒这件事。

      其实吧,在历史上焚书坑儒真不算啥,而且这个论据都有问题。

      首先:焚的不是绝版书籍。

      其次:坑的也不是儒生。

      只不过后世的儒生往自己脸上贴金,硬要张冠李戴让炼金术师成了儒生而已。

      (焚书坑儒)

      题外话扯一点不过想说下,被大家批评的焚书坑儒在历史上与言论压制而言,其实真不算什么。

      大多数读书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在加入限制思想言论自由的队伍中,比如著名圣人曾国藩就是如此。

      他写的那啥“治家格言”啊,“曾文公家书”啊,字字句句都告诉人们,你要少说话,要谨言慎行,要规矩要守身如玉,就差教男人贞洁教女人带头巾了。

      这不是一种变相的教人闭嘴方式吗?

      其实这比焚书坑儒更可恨,缝嘴与无形的书,反而大为流行成畅销书!

      原因何在?

      后来细细思考不过是因为制度下的人性压制而已。

      在古代专制制度下,中国文化其实是有点病态的,长久以来因需要而压抑最后形成习惯后,人也就没了个性。

      要不那会有如此层出不穷要人闭嘴要人懂规矩的玩意出现?

      焚书坑儒是历史初级发展阶段,用强制力教化人的一种方式。

      著书立说是历史中高级发展阶段,用软文化传递教化人的一种方式。

      其实历史上还有一种方式也很流行,那就是通过修改历史美化掩饰教化人。

      (孔子的追求)

      这传统的历史则更加的悠久,从春秋时代就有人致力于如此做。

      春秋,不是春天秋天,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别称,大致时间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之间!

      记载了近250年的中国历史,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在春秋时代,史官的地位那是非常超然的,拥有监督最高执政者的权利。

      那么为何史官地位如此超然,则和权利的延伸有关。

      史官的权利源自于古老的占筮,就是占卜!

      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职业,也因为神秘,才有了特殊的权威加持,因此在后世转化成了史官的特权。

      在不断记述历史中,占卜师成了史鉴师(史官)

      由鉴这个词,我们就该理解,这是一个通过记述历史,让人引以为鉴的职位。

      因为长久以来的坚持和世代相传的特性,史官成了世袭官职,就连王权都无法用强制命令更改史官的记录。

      不过在如何正式的记录,都必有瑕疵,甚至改造,这几乎在后世成了历史惯例!

      那么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咧,这人大家估计都想不到,那就是孔子!

      (春秋笔法的由来)

      第一个修改历史的居然是孔子。

      不是说孔子著的《春秋》吗?

      其实这是知其表不知其里,孔子确实著述了《春秋》,可是他著述春秋也是要参考书的,这参考书就是《鲁春秋》。

      孔子以《鲁春秋》为第一手资料,再加上自己周游列国收集的资料,才著述了《春秋》这本书!

      在著述这本书时,孔子选择的记述起点是鲁隐公元年,那么完整齐备的《鲁春秋》隐公元年之前的历史难道是空白?

      这当然不科学。

      不过孔子就是这样做了,不仅做了还大胆的表白说!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后世罪丘者亦《春秋》。

      意思是说,反正我就这样做了,后世子孙知道我孔子是因为春秋,他们要怪我也因为春秋,我根本不在乎。

      就此,孔子在著述《春秋》过程中,将第一手资料的《鲁春秋》给淹没了。

      淹没这个词有意思,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是被水淹没了,可是与文献或者奏章而言,则是被忽略甚至被遗忘了。

      由此可见,这《鲁春秋》结局如何。

      那么这《春秋》之前的历史我们如何得知?

      不得不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

      如果没有司马迁,没有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不断搜集资料的举措,孔子《春秋》之前的历史,将一片空白。

      孔子用《春秋》确立了史学的正统性需要,而司马迁继承了孔子的精神,用正统的《史记》,又与微言大义中,让《春秋》失去了正统性。

      这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节奏啊,而后世的史学家也有样学样,让中国历史进入了一种循环!

      (司马迁挽救真相)

      那就是用正统淹没正统。

      原因很简单,后来者都是掌权者,都有官方盖章,你这写的不对的,当然要改!

      这传统是真的吗?

      其实看对于历史的不同纪录就能看出来,中国最早的历史纪录其实还有传世!

      比如《诗经-大雅》就被学者广泛的认为是西周王室兴衰史的记录。

      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候的史官还是有啥说啥,好的坏的都说,没有用微言大义掩饰的写作手法存在。

      比如在《诗经-生民之计》就有直接讽刺周厉王的诗篇出现。

      比如在《诗经-荡之什》中也有讽刺周幽王的诗篇出现。

      整个《诗经-大雅》一共31篇,近五分之一都是对于时政的批评和讽刺。

      这还是孔子修改之后的结果,如果他老人家不修改,这篇幅应该更只多不少。

      《诗经-荡之什-召旻》一篇中就有

      “我想此邦,无不溃止”。

      这话什么意思,如果结合上下文意思就是说。

      “那年天旱,草都长不好,国家就好比倒下的枯草。看幽王这德行,国家没有不丧亡的道理。”

      正如诗篇的预言一样,最后周幽王败亡,西周成了东周!

      这样的叙述在整个《诗经》中可谓多不胜数,就不多说了!

      (诗经故事几人懂

      那么为何孔子虽然修改,却不敢太过分,原因也很简单不过两条。

      第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孔夫子老先生行事还有点收敛!

      第二:那个时候的儒学还不占据主流地位。

      由此可进,在孔子儒学成为正统官方意识形态之前,中国文化的言论自由和正统观还算是基本正常的,并没有那么多文过饰非,微言大义出现。

      不过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当孔子创立的儒学,成了正统的意识形态之后,这一切的变了!

      史书成为了维持正统性与统治稳定的工具。

      于是一场又一场历史的造假和修改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出现。

      唐朝时,李世民就喜欢看史官对自己评价,然后玄武门之变就成了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在昏聩无能弟弟们逼迫下的绝地反击。

      宋朝时,杯酒释兵权成了一场充满温情的和平夺权,反而淡化了背后的政治斗争。(后续专文论述)

      明朝时,明武宗出关和蒙古小王子打了个昏天暗地最后报战果不过数人而已,军事演习也不止这个伤亡好不?

      清朝时,在清修《明史》中,清朝祖先的事迹要么隐去不说,要么胡编乱造。

      如果这就完了那是小看了清朝历史发明家的觉悟。

      雍正帝的大作《大义觉迷录》更是让人笑掉大牙,以循循善诱之言,行灭绝言论之事,还著书立说,最后孝子贤孙乾隆都看不下去,将《大义觉迷录》给禁了!

      由此可见,这中国的正统史很多时候都有问题,自从孔子作《春秋》将《鲁春秋》修改之后,这传统就几乎已经成型。

      所谓“春秋笔法”就是用一种既有的道德性标准来修撰史书,至于这既有道德性标准是什么?

      谁掌握了权利的本质,谁就可以给这个标准定义。

      从焚书坑儒,到春秋笔法,再到著书立说,步步紧逼之后,国人也都学会了如何说话。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