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诸葛亮为什么要实行屯田制度?

      行军打仗过程中,军粮总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粮草充足,将士无后顾之忧;粮草不足,则全军上下军心难免动摇。因此,曹操在粮草不足时,才会多次向下属隐瞒实情,为的就是让将士们安心打仗,不要为粮草操心。

      魏蜀吴三国一方面要防卫本土,一方面又想扩张势力,因此都在一定程度上做好了战斗准备,其中屯田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三国之间屯田制度又各有不同。蜀汉屯田从规模上和时间上虽然不能同吴、魏相比,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或否认蜀汉屯田的作用。

      诸葛亮屯田促进了蜀汉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开发汉中,诸葛亮首先想到的是充实汉中人口,建兴五年(227 年)北驻汉中时,移民两万为居民,又招募五千人屯田;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这样便为汉中屯田带来了较多的劳动力。随着移民的增多并展开屯田,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

      为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屯田的管理,诸葛亮设置了“督农”等管理机构和农官,负责军屯等事宜。汉中许多土地被开垦,随着诸葛亮“休士劝农”政策的推行,除无主田地得到耕种外,另外也开拓了一些新的田地,其中包括占一定比例的汉江谷地丘陵地带的荒地。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黄沙在今勉县东 25 里的汉江北岸,南北两岸均为丘陵地带,当为开垦的范畴。为了提高产量,诸葛亮十分重视兴修水利。

      从考古发掘出资料看,三国时的古堰渠、陂池和陶治陂池遍布汉中盆地,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水利工程是诸葛亮对西汉时萧何修筑的山河堰进行了“踵迹增筑”。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总之,劳动力的增多,水利的兴修和“督农”官有效的管理,军屯与民屯的开展,都大大促进了汉中农业生产的发展。

      诸葛亮屯田较好地解决了军粮供应,有力地支持了诸葛亮北伐。众所周知,战胜攻取,离不开粮草供应。诸葛亮长期在外北伐征战,最令他头痛的莫过于军粮供应了,前四次出兵屡屡因粮食问题而撤退。后总结经验教训,诸葛亮暂停军事行动,用近三年的时间,在黄沙进行大规模屯田,成效卓著,生产出的粮食至少在三百万斛以上,一举解决了最为棘手的问题,加以屯田方式的改革,较为先进运粮工具的使用,诸葛亮大军的后勤供应大为改善。

      蜀军后勤供应的改善,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验证,一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敢于长时间与强敌对峙,达半年之久,而且还没有撤退的迹象。如果不是诸葛亮的去世,恐慌怕还能持续更长的时间,这生动说明了诸葛亮军粮保障已经无虞了;二是从敌方所缴获的物资中也可看出,如诸葛亮逝世后,蜀军后撤,魏军“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说明到建兴十二年北伐时,诸葛亮已经能够比较成功地解决北伐的军粮问题了。这一切得归功于诸葛亮军事屯田。

      诸葛亮屯田大大推动了战略后勤基地的建设。可以说,益州、南中等是北伐的总后方,汉中是北伐的大本营。诸葛亮进驻汉中,就准备将汉中建设成为北定中原的战略后勤基地。其中,军屯是战略后勤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已为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军事实践所证实,什么时候重视了屯田作用,什么时候出兵就能长驱直入;反之,不是失败就是无奈撤兵。由于诸葛亮采取了许多措施发展汉中农业生产,所以,屯田效果也非常显著,不仅为汉中军民提供了粮食安全保证,而且对稳定整个汉中政治局势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由于军事屯田的实行,军队生产的粮食完全供自己食用,军队粮食的自给率大为提高,省却了军队可能对百姓的盘剥与索取,无形之中就减轻了汉中百姓的赋役和劳役负担,军民之间矛盾大为缓和,甚至出现安然相处的局面。

      史载:“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这生动地反映了诸葛亮屯田所带来的战略利益,既减轻了百姓负担,又保证了军队粮食的自给,使社会生活并没有因战争环境存在而受到巨大影响,进而确保了战略后勤基地的政治稳定。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