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的朝代之一,也是最著名的短命朝代之一。不过,论及对中国的贡献,元朝可并不比其他朝代少。
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宋朝之前,地方割据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战国七雄、比如三国鼎立、比如五胡乱华。尤其在唐末,五代十国那更是乱七八糟。
甚至,宋朝本身都可算是一个割据势力。宋朝前后与西夏、大理、辽、金等多个割据政权共分天下。可以说,地方割据,是中国自古以来非常常见的情况。
但,元朝之后,地方割据的情况就几乎不存在了。
为什么?这我们需要结合地图来看。
在中华文明刚刚诞生的时候,我们的文明是以部落聚居的形式存在都。而部落分割又与地理环境基本重合。这个山头过去是一个部落,那条河旁边又是一个部落。聚集而居,自然就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以部落为单位的地域文化就开始出现了。
随着国家的出现,部落慢慢变成了政治势力。比方在周朝,地方势力就以诸侯国的形式存在。比如秦国和晋国,那就是以一条黄河为界分割地盘。
其实,我们看今天的地名也能看出端倪。比如河南河北,那就是以黄河为界;山东山西,那就是以太行山为界;湖南湖北,则是以洞庭湖与长江来划分的。
为什么大家都以这样的方式划分势力呢?因为古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很弱的,因此,太行山两方居民的生活习惯可能完全不一样。而有着相同自然条件的人们更容易生活到一起去。可以说,按地理条件分割地方势力,这是非常科学的。
然而,这样的分割方式固然对地方势力有好处,可对中央政府而言,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我们以四川为例,为什么自古以来四川这么容易出现割据势力呢?因为四川四面环山,只需要把剑门关一关,四川那就是一个独立王国。所以自古以来都有这么一个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
地方割据势力依山傍水地经营自家势力,这当然不被中央政府所容。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是元朝。具体地说,是元朝的行省制。
在过去,中国一般以州、郡等为地名。元朝加立了省这个地名单位。与郡县等不同,元朝划分省份的方式即不考虑地理条件,也不考虑文化风俗。相反,元朝尽可能地让各省份之间彼此关联、犬牙交错。这样,元朝就可以保证地方割据势力没法以一已之力去造反,进而只能绝对服从中央。毕竟,在省内的地理条件不完整,文化风俗不统一情况下,以一省之力对抗中央,这是非常困难的事。
比方说,江浙,就包括了浙江与福建。湖广本该是湖南湖北,元朝却硬把岭南外的广西地区也划了进来。
明朝的行省制度被明清政府继承发展。明清行省制度的特点是杂,本来是一块的地方,非要拆成两块。本来没关系的两块地,也非要给凑在一起。
比如温州丽水。它属于武夷山地区,讲道理,它本该属于福建。在清朝时期,它也确实属于闽。可到了明清,它却偏偏被分到了浙江。而原本与浙江杭州同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苏州,却又被单独拉出来,建立了江苏省。
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如果把武夷山全部划给福建,那福建就可以依仗武夷山进行地方割据。而如果武夷山有一部分属于浙江,福建就很难以武夷山为第一道防线。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方说,汉中一直都是四川的门户。读过三国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汉中对于只有益州的季汉集团而言意味着什么。然而。在行省制度下,汉中被划到了陕西。为什么呢?因为失去汉中的四川,基本没有割据的可能。
而四川由于自己四面环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它已经是行省制度下最适合地方割据的地域了。在明末,张献忠还在往四川进军。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在穷途末路后也想着进四川。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四川的地理环境还有可能保障他们称为地方割据势力。然而,失去汉中的四川有如没有房门的屋子。石达开张献忠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这,就是行省制度的意义。应当说,行省制度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避免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