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六国合纵为何败给秦国?

      秦国享国37君。早在春秋时期,便成为“货真价实”的春秋五霸,秦穆公时益国十二,拓地千里,何等威风?到了战国时期,尤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后,更是成为战国诸国数一数二般的存在。

      因此东方诸国便发动了五次合纵抗秦,也有取得秦人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的胜利。但为何自魏国信陵君死后,六国再无合纵胜利呢?六国不足以抗秦吗?

      事情提要,辨其第四次合纵

      公元前247年,中原东方诸国发动了第四次合纵抗秦活动。此次活动有五国参加,分别为楚魏赵韩燕国。此五国皆为七雄之一,军力不必多说,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向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杀去。

      秦国函谷关地区形势图

      于是在河外之地,信陵君率五国联军大败秦军。秦将蒙骜(秦将蒙恬之父)落荒而逃,联军追击至函谷关,而秦军闭关不出,仓皇如过街老鼠。

      十年之前是他,杀魏将晋鄙夺帅印,败秦师于邯郸城下;十年后又是他,使函谷关内的秦军瑟瑟发抖,虎狼之师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名将信陵君不愧如此,他是领袖、他是魏国的责任担当。虽这时还是魏国的上将军,但比他同父异母的魏君魏安釐(读xi)王强的不只一点。

      合纵缺的是真正的领袖

      话到此处各位可能就明白了本文的观点了。合纵不同于连横的单打独斗,更不同于“远交近攻”胁迫式的合作,它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统筹六国军事、后勤、决策等等,因此它比连横更需要一个可靠的领袖,担任纵约长,负责进退。否则前功尽弃,颓然无功。

      信陵君魏无忌-剧照

      身披六国相印伐秦的无背景、无后台的苏秦显然不是这种人、前期合纵伐秦的将领公孙衍与后期的庞煖也不是。只有后台硬、敢恨敢杀,又有诸侯威望的孟尝君田文与信陵君魏无忌能当此重任。这也是两人虽然在不同时期合纵伐秦,但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以高义闻名于诸侯的孟尝君(又称薛公)自然不用多说。而魏无忌呢?风光正处,高处不胜寒。在10年前为解邯郸之围,窃军符、杀晋鄙,击败秦师,可谓威风八面、闻名六国。早已令平原君赵胜感激不尽,在诸侯中的威望自然不用多说。

      平原君赵胜-剧照

      因此,无论从人品还是军事能力,把军队交给信陵君,诸侯也心里踏实。军心稳,则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信陵君不受重用郁郁而终后,这种领袖的担当再无他人,后虽有赵将庞煖联合楚春申君合纵诸国,但也不过是小丑罢了,毫无诸侯信任可言,合纵伐秦失败也就理所应当了。

      无地形之利,无合纵之机

      看到这句话,不少人会心存困惑。强秦在西,中原诸国在东,若连纵则合纵国,国土相连,顺势向西,自函谷关攻秦岂不美哉?其实不然。

      信陵君合纵伐秦后,虽有赵将庞煖合纵伐秦,但因此时楚考烈王害怕秦分兵专门对付楚国,于是中途放弃,导致合纵破产。这之后赵国、魏国受到秦国抱复,其中魏国损失最惨。秦将蒙骜攻取魏国二十城、之后又取魏国朝歌城(今河南鹤壁),并占领魏国的附属国卫国,一路向东并与齐境接壤。这有什么后果呢?

      秦灭六图前形势图

      我们都知道“合纵”主要是东方诸国联合抗秦,因为东方诸国国土分布南北,呈“纵向”分布。从地理上看,赵燕与韩楚两国国交往必经过魏境与齐境。在战国后期秦齐同穿一条裤子的年代里,由于政治原因,齐境根本就难以行走,而魏国是唯一的渠道。而这时的秦齐境相连,赵燕与韩楚两国沟通甚难,因此“南北”合纵从地域上已经失去了基础。所以说从地理上,诸侯“合纵伐秦”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六国被灭,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非合纵,齐之殇

      可能有人问?齐国呢?那个足以和秦国称“东西二帝”的大齐国哪里去了?其实呢,自从五国伐齐后,齐国国力衰微。虽有“田单火牛阵破燕,收七十城“,齐国有短暂的中兴。但自从齐王建登基后,在齐相后胜游说下,齐国常与秦国穿一条裤子。

      末代齐王建-剧照

      于是战国末期较大的两次合纵,齐国都未参加。并且长期奉行”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伐秦“的政策,如同混吃等死般,以至于当灭燕后的秦军南下时,齐国竟不战而降。于是在历史上,一个”披甲百万,车千乘“之国,以如此”窝囊“的方式结束自己历史,可谓六国之悲,秦国之幸。

      用当时齐王的说法来讲,要让其他诸国体会到曾经“五国攻齐时,齐国之痛”。这种说法虽图一时之快。殊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其他五国亡国之痛,齐国也终会有一天体会得明明白白。“田齐”也会像自己曾经对待“姜齐”那样,国君被放逐到无人之处,或饿死或病死,消逝在云烟。这是末代齐王的悲哀,也是末代齐王的“罪有应得”。

      秦灭六国形势图

      结语:六国合纵伐秦,初衷并无错误,但终因“无真正的领袖”、“地域之害”、六国之利益偏差等原因,最终将“灭秦分其地”停留在想象之中。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军事联盟如何达到目的?如何面对强秦?如何面对秦国“连横”?由此观之,合纵抗秦不过一厢情愿地做梦罢了。对此各位看官有什么想法吗?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