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清朝纸币上有哪些人的头像?

      虽说晚清发行纸钞,是从1895年才开始,但和世界各国的钞票头像一样,“准入门槛”都无比高。放在晚清年间,也只有慈禧太后李鸿章等重量级人物,才有机会在钞票上露脸,作为庆亲王家的宝贝儿子,仅仅是清末“农工商部尚书”的载振,真的也在上面亮了相?还真是!

      这印有载振头像的钞票,正是1907年,上海信成银行发行的“横式银元票”。这版纸钞分为一元至百元五种面值,是“奉商部批准有发行钞票之特权”发行的钞票,只在天津北京上海三地流通。整个钞票的印制,由日本印制局来完成,做工十分精美。而其主画面上,左侧为银行的三层楼,右侧就是载振的头像,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大清国商部尚书固山贝子卫镇国将军载公振”——不止露脸,还被隆重介绍了一番。

      那为什么要让载振“露脸”呢?信成银行的创始人周舜卿也解释了:“蒙贝子尚书颁给肖像谨敬摹写印入钞票,以增信义而杜伪仿,系银行中之有发行钞票之权者”。一是载振这位“贝子爷”,跟信成银行的关系非同一般,当然要借此标榜一下;二是载振的“贝子尚书”身份,那也是金字招牌,风风光光印上去,就能给钞票保值。确实,直到今天,在很多收藏家眼里,这款别致的钞票,依然是收藏界的珍品。

      但是,这精美钞票的背后,却依然有很多发人深思的疑问。上海信成银行,虽然有着“中国第一家储蓄银行”的美誉,但这是一家纯粹的民营银行,怎么能堂而皇之的发行国家官方钞票?其实,这事儿才戳中了晚清一大毛病:混乱的货币发行。

      自从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起,晚清王朝隔些年就挨顿揍,挨完揍后又挨宰,国家权益早给“宰”得差不多,尤其被列强钻了空子的,就是纸币发行。晚清的最后半个世纪里,英国丽如银行、渣打银行、法国东方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金主”纷纷在中国抢滩登陆,他们除了发行本国货币,还擅自发行各种“银两票”。1895年以前,各国列强的银行,就已在中国发行了价值两千万两白银的“银两票”,搂走巨额财富。

      也正因如此,纸币也就渐渐成了晚清各界政要名流眼里,一块油水十足的大肥肉。待到晚清政府回过神来,也开始发行纸钞了,各路势力也就一拥而上。1895年,北洋铁路局开始发行“银元票”,之后的十六年里,不止大清的户部银行在发行钞票,内务府等衙门,都有自己的“银钱号”和“官票局”,各省也有各自的纸币发行机构。民间的钱庄银号也一拥而上。可以说,那时手里有点权的,都能在大清印钱。

      如此一来,大清境内的纸钞,也就彻底泛滥。而熟悉经济规律就知道,这些五花八门的钞票,绝大多数都没有准备金。亮相的时候牛气哄哄,面值说贬就贬。还有一些钞票,比如当时“中国通商银行”“大清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只限于在北京广州上海流通。另外各省“官票局”的钞票,也只能关起门来自己用,一出省就是废纸。此外每年未经清政府批准流通的钞票,总额更在五百万两以上。晚清王朝的经济状况,闭着眼就可以想。

      所以,上海信成银行“民营银行印钞票”的奇特现象,放在晚清年间,根本不算个事。而且就操作来说,这都算是晚清花花绿绿的钞票里,十分良心的一款。

      如此乱象,晚清政府就没觉察到?其实他们自己也门清,更想过法子改革。1909年时,清政府曾颁布《通用银钱章程》,规定了各省发行纸币的限额,次年又颁布《兑换纸币则例》,但看看晚清当时的经济状况,就知这些只是小修小补,治标不治本。

      因为晚清的货币乱,并不止乱在纸币一家,毛病更是多如牛毛。要知道,从“康乾盛世”时代起,货币发行就是清朝各级官员的肥肉,通过“火耗”等空子,大小官员们早就捞够了油水。到了清末时,别看国家风雨飘摇,可是这混乱的货币,依然是各级官员勾搭连环的食物链。改哪一条,都是牵一发动全身。

      所以,1904年时,晚清的总税务司赫德(英国籍),就提出了《中国币制改革案》,美国“会议货币专使”杰瑞荷也提出了《中国新圜法觉书》。这都是全面消除陋规的改革思路,却因为牵涉了各方利益,最终不了了之。只能小修小补的晚清纸币,也就陷入了不可救药的境地。直到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彻底结束了使命,变成了这段历史的特殊见证。

      大清的落后挨打,积贫积弱,只看这款纸币,就可看到太多缘由。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