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秦朝的“军功爵”制度是什么?

      军功爵制的出现,在历史当中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国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可以说,秦能统一六国,军功爵制的出现功不可没。

      可令人疑惑的是,在汉朝之后,军功爵制却逐渐销声匿迹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军功爵制度虽然在汉朝的时候依然存在,但已经有些名存实亡的意思了。

      一、而究其原因,最为主要的是因为汉朝和秦朝有着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换句话说在汉代已经是没有军功爵制适合生存的土壤

      1、中国古代,出台的制度都是在为统治者服务,军功爵制也是如此。

      秦朝的时候,统治者为了解决世卿世禄制度带来的弊端,消除老牌贵族对政治的影响,所以严格贯彻执行军功爵制,即使是皇帝的孩子,骨肉至亲,在没有功劳的情况下也不能享受荣华富贵。

      即:“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

      到了汉朝,君主在分封的时候优先考虑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到了后来,刘邦为了照顾家族,巩固自身的刘氏统治,直接立了白马之盟,表示只有身为刘氏后代才有资格被封侯。

      这时候,军功爵制度不但不能给其提供帮助,反倒有可能干预统治者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军功爵制自然逐渐消亡。

      2、从领土方面来说,两个朝代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秦朝的时候,秦始皇荡平六国,他可以随意封赏。这时候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来形容非常的恰当。

      到了汉朝的时候,虽然皇帝名义上统领整个国家,但是那些老牌贵族的利益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触动的。

      换句话说,他可以拿来作为赏赐的封地数量是非常少的。

      如果严格执行军功爵制度的话,即使把全天下的地都拿来分封,他都没有办法满足所有的士兵,更何况他能直接支配的面积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少。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汉时期压根就没有了军功爵制可以实施的土壤。因:“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

      3、文官地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军功爵制度。

      军功爵制度下,想要提升官职,需要有着足够的军功。

      对于武将来说,想要斩杀敌人或许不难,但是对于出谋划策,而不亲身作战的谋士来说,这项政策就有些不友好了。

      汉高祖刘邦很高明,他清晰地认识到了文官的重要性。他表示,要是没有萧何下达指令,武将根本就不可能胜利。

      在没有功劳的情况下分封文官,其实也是对军功爵制度的一种破坏。

      二、军功爵制度本身也具有一些劣根性虽然可以大幅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但是自身同样存在严重的弊病,最为主要的一个弊端就是它太过于野蛮,充满野性,不具备人文主义光环。

      军功爵制也算是商鞅变法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史记》记载:“秦用卫鞅计,制爵二十等,以战获首级者计而受爵。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军功爵制可以极大的调动人们积极性,将按劳分配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

      好处很明显,但弊端也是有的。

      1、残忍

      因为军功爵制度的存在,士兵们开始变得逐利。

      在每场战争结束之后,大家会发现战败方的老幼妇孺全部都被屠杀殆尽。

      因为在士兵眼中,这些没有战斗能力的人也代表着军功。当士兵们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的时候,他们脑海当中存在的东西只有杀戮,会将人伦礼法全部都被抛之脑后,最终导致为了争夺首级而自相残杀的事情频频发生。

      到了西汉的时候,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之后的朝代当中,儒家在思想领域也是占据着主流的地位。

      儒学崇尚的是热爱,因此信奉儒学的人内心对偏于野蛮的军功爵制度非常排斥。可以说,儒学的发展史,也是军功爵制度的灭亡史。想要判断一个制度是否消亡,看的不是统治者将他革除,而是看人民是否对其排斥。

      2、连坐

      有句话说得好,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军功爵制度可以给予人们很多特权,但在享受这些特权的同时,他们也有可能随时被降罪。

      军功爵制度规定:“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在作战的时候,会将五个人组成小组,一个小组当中若是有人死亡,那么其他四个人都要接受惩罚,除非剩下的几个人都杀死敌军,否则他们无法被免罪。

      要知道,古代战争当中伤亡率是非常可怕的,想要保证小组当中没有人死去非常难。

      如果被降罪,惩罚虽然不会立即执行,但是身上背着罪名战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绞尽脑汁去思考到底如何将敌人置于死地,以此来免除自己的罪行。

      而由于残忍和连坐这两个特点,甚至导致百姓对这个制度恨的程度更占上风。

      3、对君主也不利

      如果军功爵制度的核心只是坑害百姓,君主不会受到影响,那么这项制度或许也不会那么快消亡,可问题在于这项制度不仅会影响百姓,还会影响君主的统治。

      在实行军功爵制度之后,想要给人定罪实在是太简单了。正因如此,很多将领都担心皇帝有可能会因为曾经的过失将他们杀死。为此,他们在被逼无奈之下也会铤而走险,一起商讨谋反的相关事宜。

      如果说一项制度同时让百姓和君主不高兴,那么这项制度真的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

      4、爵位泛滥

      规定爵位可以买卖,应该是压死军功爵制度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爵位可以通过击杀敌人获取的时候,爵位虽然有膨胀的趋势,但依然被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当中,可是在规定爵位可以买卖之后,即:“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爵位已经有泛滥的趋势了。

      虽然低级爵位几乎享受不到什么俸禄,但是基本都享有一个特权,那就是免除徭役,正因如此,汉武帝时期征兵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只能提高购买爵位的价格,降低爵位能享受到的特权。

      而从这时候开始,军功爵制度也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总结

      综上所述,总的来讲军功爵制度之所以消失,是因为它不适应时代,在弊端越来越突出的时候也没有人站出来加以改进,这使得它只好泯灭于历史长河之中,军功爵制度的消亡其实也再次印证了世界上从来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的制度这句话。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