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红楼梦》中男性服饰是怎么样的?

      小说《红楼梦》写于清初,作者一定是经历了明末清初历史交替、大家族兴衰的,所以内容明清朝混搭、汉满女化杂糅,让后世考证者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因《红楼梦》里基本上不描写男性穿什么衣服,只有一个北静王、一个柳湘莲写服饰,但是戏服,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服装。只有贾宝玉出场时,隆重地介绍了他的服饰。细读起来,反映当时满族的风习,很有趣味,值得阅赏。

      《红楼梦》中对男人的衣饰装束及发型,都少有描写,唯贾宝玉出场时,让林黛玉看了仔细: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报道:“宝玉来了。”黛玉心想:“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意样个惫懒人呢!”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饰物描写中的“抹额”,是一种帽箍,上有“二龙戏珠”的妆饰图案,表明有着皇族背景;还有一件“二色金”窄袖袍服,是指袍服上的花蝶图案,是用深浅二色金线所绣。而“箭袖”,则是满族服装的突出特点。

      箭袖,俗称“马蹄袖”,是冬季射箭拉弓时所用。满族人长年生活在严寒的东北地区,拉弓射猎戴手套不方便,于是就产生安装箭袖的办法,即在袍服袖子上再装“半个袖子”,拉下去可以盖上手背。

      这个装束解决了既可抵御风寒,又可让手指灵活运用的实际需要。满族人入主中原,离开严寒之地和狩猎生活,箭袖逐步演变为一种袍服上的装饰,不仅在冬服上而在夏天的服装上,也装有箭袖。

      因其形状像马蹄形,所以汉族官员称其为“马蹄袖”,因为的也要穿着这款官服,不是拉弓射猎用,而是在拜见皇上时,把打开马蹄袖做成了一种仪式。

      《红楼梦》以豪门家族辐射了整个社会,并隐寓明清交替的历史,清初的宫廷政治,表达盛极而衰的轮回,一切情世归于幻灭的宿命。因此写作中竭力回避碰触清代人与事。

      程甲本中有些有意模糊的写法,在程乙本中有些改动,把意思坐实了,倒未必高明。还是雾里看花的好。而这“箭袖”的描写,是个疏忽,使读者可清晰地感受《红楼梦》描写的满洲贵族大家庭。

      不仅服饰,就是语言中,也会露出汉化的满语词句,比如海龙(水獭)、嬷嬷(奶妈)、克什(恩赐)、马猴(假面具)等等。

      第四十九回中:“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唤人起来,盥漱已毕只穿第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磅褂,束了腰,披上至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裳屐,忙忙的往芦雪庭来。”这里说宝玉罩的那件海龙皮磅褂,就是水做獭皮做成的小褂,是非常名贵的服饰。

      再看第一一八回,出现“克什”这个词:到了八月初三,这一日正是贾母的冥寿。宝玉早晨过来磕了头便回去,仍到静室中去了。忽见莺儿端了一盘瓜果进来说“太太叫人送来给二爷吃的。这是老太太的克什”意思是说:在贾母的忌日,莺儿端了一盘瓜果给宝玉吃,并且说这是老太太恩赐的。

      “克什”是满语恩赐的意思,用在这里非常贴切,十分自然,换成汉文恩赐二字,就失去了意味。这里也是显露满洲贵族家庭信息的自然而然的一处。

      第二十八回中,薛蟠作四字诗,“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里撺出了大马猴”。这马猴到底是什么?在满语有个词叫mahu,之为“鬼脸”,读音相近。而满语中的大猴子则与马猴是完全两个词。

      用汉语解释马猴,应该是指一种猴子。北方的汉人也常用此来吓唬小孩子。《红楼梦》此处用的是民间汉语,还是满语转来的,似乎都可以解释。因为《红楼梦》是文学上的“满汉全席”。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