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南方富庶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因为自明成祖朱棣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形成了所谓天子守国门。不过朱棣的迁都在当时及以后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迁都弊大于利。有的人说如果明朝不迁都,也许大明的国祚可能会延续更长。这种看法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朱棣确实是违背众意迁都北京的,堪称是一意孤行。后人认为朱棣得国不正,他的皇位是篡夺侄子建文帝的,如果不迁都,朱棣无颜面对父亲朱元璋的在天之灵。反对迁都的人主要有以下两个观点:

      一、北京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上不如南方。

      迁都北京势必有官吏以及大批驻军的进入,同时也会引发人口的大量增长,北平所需要的大量物资不得不依赖南方供应,靠着上千里路程的漕运,会造成国力的大量消耗。

      二、“天子守国门”实际上对于明朝保障北方的防御体系并不是特别重要。

      在这些人看来,明朝北线防御体系从西边的甘肃到辽东绵延万里,都可以有效地抵御漠北强敌。在北平屯驻重兵,与辽东、宣大互相呼应,足可巩固北线防御体系,没必要冒风险迁都。否则一旦有外敌闯关而入,会动摇国本。反对者认为如果国都还在南京,即使外敌突破长城防线,华北陷于战乱,明朝仍有广阔的战略空间可以从容应对,不至无力回天。

      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夺下南京,然后以南京为根据地,把元朝打回草原。全国统一后百废待兴,江南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恢复相对较快,底子非常扎实,所以在南方定都也是比较符合经济需求的。

      可即使如此,朱元璋依然认为定都南京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选择。在国力逐渐恢复之后,朱元璋就开始考虑迁都,并派太子朱标进行考察。1391年,朱元璋派朱标巡视关中,朱标的考察目标是西安和洛阳,毕竟西安有西汉与唐朝两大王朝定都,东汉定都于洛阳,这些都是大一统王朝。朱元璋最终有意迁都西安,但没想到朱标在第二年就去世了,给朱元璋带来了沉重打击,迁都的事情才被迫放下。

      纵观我国历史,在南方定都的王朝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原分裂,在南方偏安一隅的王朝,如南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五代十国的南唐。二是丢掉中原,逃到南方苟延残喘的北方王朝残余势力,比如东晋和南宋。东晋和南宋对北伐收复失地不是太热情,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南方资源相对北方来说较为丰富,这些割据南方的王朝都不愿意回到北方,所以丧失了北伐的动力。相反的是,由于北方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相对南方来说差一些,北方王朝一直觊觎着南方的富饶,从未放弃南下的念头。

      北方的华北平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防守起来相对困难。如果要守住华北平原,可以作为屏障的就是华北平原北部的幽州(今北京)等地,在燕山山脉构筑一道稳固的防线。五代十国时的儿皇帝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朝,北方骑兵一旦入侵,就如入无人之地。周世宗柴荣和宋初统治者曾尝试收复幽云十六州,可惜都没有成功。北宋的北方无险可守,防御辽朝的压力非常大,局面相对被动。

      朱棣登上皇位之后,对于大明来说,其所面对的历史环境比较特殊。北元(包括蒙古各部)仗着骑兵的优势多次骚扰明朝边境。此时的北京已成为明朝防御体系的最前线之一,那些认为把北京建成军事重镇更稳妥的提议只是看起来很好,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反对朱棣迁都的人考虑的多是经济账,同时也说明了南方士大夫对北方的局势并不是特别关心。如果朱棣不迁都,强制南方向北方输送钱粮,北方与南方的经济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北方经济如果不发展起来,会无力反抗北元等势力的袭扰,北方局面将有可能无法收拾。

      江南是明朝经济中心,没有江南钱粮则国将不国,只有把防御前线推进到燕山山脉一线才能有效保护江南。当时最好的办法还是迁都,否则单纯把北京打造成一个军事重镇是没多大战略意义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朱棣迁都之后,率兵多次亲征稳定住了北方的局面,这才有了明朝整体上的繁荣昌盛。

      综合来讲,朱棣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是当时比较积极的选择。如果不迁都,北方与南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北方要丢了,明朝只剩下江南之地,形势会更加被动,轻则像北宋那样成为小一统王朝,重则像南宋那样偏安江南半壁。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5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