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噶尔家族的掌权史!禄东赞和儿子们在吐蕃是怎么样的存在?

      在吐蕃王朝二百余年的历史上,如果噶尔家族自称权臣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作为出过5任大相的世家豪门,噶尔一门的弄权岁月,由禄东赞(噶尔·东赞宇松)而起。

      禄东赞去世后,其二子赞悉若(噶尔·赞聂多布)、论钦陵(噶尔·钦陵赞卓)相继担任大相,掌控朝政长达五十年(649~698年)。

      以至于,有学者干脆将噶尔家族掌权的历史时期,称之为“噶尔政权时期”或“噶尔专国时期”。

      一、文治武功集于一身的禄东赞

      禄东赞作为松赞干布最重要的大臣,在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等方面,都做出重要的贡献。

      甚至,在出使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也发现他的才能,一度想以公主许婚的方式留下他。

      《论公神道碑》记载:“时戎王遣相东赞来迎,不忒其仪,不愆[qiān]于素,召见顾问,进退合旨。诏以琅琊公主外孙女妻之。东赞自陈以本国有妻,又以赞普未谒公主,陪臣不敢先受殊宠。太宗嘉之,又奇其对,抚以厚恩,遂有归化之心。”

      不过,即便此时禄东赞风头甚劲,但松赞干布尚在,他也不过只是帐下之臣。

      如果不是松赞干布英年早逝,禄东赞也迎不来权臣岁月。

      公元649年,松赞干布逝世,其子贡日贡赞先于父亲亡故,其孙芒松芒赞于继位。

      当时,芒松芒赞尚在襁褓之中,自然不能处理国事,整个国家的大权便落入禄东赞之手。

      《旧唐书·吐蕃传》载:“弄赞子早死,其孙继立,复号赞普,时年幼,国事皆委禄东赞”。

      禄东赞也确实没辜负,松赞干布的托付。

      他先是顺利帮助吐蕃王室,完成了赞普权位的交接。

      要知道,每到赞普交替之时,吐蕃国内几乎都要乱上一阵子,但松赞干布身后的王位交接,却出奇的顺利。

      这说明,禄东赞对国内的各大势力,都拥有极高的控制能力。

      而后,在其担任大相的18年里,他对吐蕃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完美继承了松赞干布的帝国战略,甚至有所延展。

      禄东赞任内政治建树太多,无法一一详谈,此处只简单罗列一些史料证据。

      在内政方面:

      藏文史料《大事记年》记载:“(唐永徽四年,653),大论东赞于“枯”定牛腿税”。(吐蕃王朝牧业税征收的开始)

      (永徽五年,654),大论东赞于蒙布赛拉宗集会,区分“桂”(军户)、“庸”(民户),为大料集而始作户口清查。”(吐蕃王朝第一次人口和经济普查)

      (永徽六年,655),大论东赞于“高尔地”写定法律条文。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大论东赞于“仄木”之玛尔地方征收牛腿税。(玛尔地方在今日喀则与阿里之间的西部边境,阿里地区第一次征收牧业税)

      在军事方面:

      禄东赞延续了松赞干布,“先取吐谷浑”的大战略。

      他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外交手段,成功的蒙蔽了唐朝,导致唐高宗李治错误的将战略资源,投入遥远的辽东高句丽战场。

      而禄东赞则趁唐朝,东西不能兼顾之机,将吐蕃王朝的第一块帝国拼板,收入囊中。

      为达到并吞吐谷浑的国家战略,(唐永徽三年,652)禄东赞首先征服了,邻近的“洛沃”(今阿里地区)和“藏尔夏”(今后藏地区)两个地方。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十二月,“禄东赞挥兵一十二万击白兰羌,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余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册府元龟·外臣部·交侵》

      白兰羌位居今青海南部及四川西部一带,为吐谷浑西南的屏障。

      禄东赞对白兰羌征伐,显然是为进攻吐谷浑扫清障碍。

      随后两年,禄东赞“屯军境上以侵掠之”,正是为吐谷浑之征做战前准备。

      从659年(显庆四年)开始,禄东赞对吐谷浑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攻伐。

      一开始,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的军队,顶住了吐蕃的进攻,双方互有胜败。

      直到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大臣素和贵投向了吐蕃,“尽道吐谷浑虚实”,诺曷钵才兵败如山倒,逃入唐境。

      而在此期间,为了迷惑唐朝,禄东赞分别于永徽五年(659)、显庆二年(657)、显庆三年(658),连续遣使入贡,并为吐蕃赞普求亲。(《资治通鉴》卷二零零)

      龙朔三年(663),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残部逃奔凉州后,禄东赞一直留住在吐谷浑故地,招抚吐谷浑旧部,处理善后事宜。

      至此,青藏高原大部处于吐蕃的统治下,再没有政权可与其抗衡。

      就在禄东赞纵横捭阖期间,吐蕃王室也不是没想跟他比划一下。

      662(龙朔二年),藏文史料《赞普传记》记载这样一个变故:

      “域宋(禄东赞)年髦,由楼美岱类赞继任。不久,彼以心怀逆二见杀。其后,东赞重新出任(大相)”。

      这段只有三句话的记述,写了一段血淋淋的权利轮回。

      662年,禄东赞突然以年老为由离职,继任大相是楼美岱类赞。

      新任大相还没坐稳位置,就因谋逆被杀。禄东赞复起,重新担任大相,又干了6年,直到颈部患病而死。

      要知道,662年正是吐谷浑之战的僵持期,禄东赞不但忙于督战,还曾奔赴象雄(阿里地区)征集军资物品,以解战争之需。

      哪里有半点“年髦”的迹象?

      此事极有可能是,吐蕃王室趁其长期不在拉萨,而发动的异位手段。可惜王室青睐的接班人选,根本无法撼动噶尔家族的根基。

      等禄东赞缓过手来,新任大相便成了政治牺牲品,被人一刀两断。

      以禄东赞的权势,都没想过谋朝篡位,别人想篡位就是个冷笑话。

      藏文史料《大事记年》记载:(666年),“大论东赞自吐谷浑境还,于悉立山谷颈部患痈疽”。

      同样保存于敦煌的,另一本藏文史料《大事记年》里记载:兔年(高宗乾封二年,667),大论东赞薨于“日布”。

      同年五月,唐将苏定方逝于陇右军中,网文所写“禄东赞与苏定方作战时死于军中”,乃是谣传。

      二、能文能武的双子星

      禄东赞去世时,吐蕃赞普芒松芒赞至少已满18岁,要是按照其祖父的标准,亲政都5年多了。

      可现在吐蕃王朝的大小政事,根本没有他发言的余地。

      禄东赞倒是死了,可他的五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尤其是长子赞悉若(噶尔·赞聂多布)和次子论钦陵(噶尔·钦陵赞卓)一文一武,早早都在老爸的锻炼下成了人杰。

      《旧唐书·吐蕃传》:“禄东赞有子五人,赞悉若、钦陵、赞婆、悉多干、勃论。及东赞死,钦陵兄弟复专其国。”

      尤其是次子论钦陵,确为吐蕃不世出的将才,纵横沙场三十年,未尝一败。

      作为曾入学国子监的蕃夷留学生,论钦陵不但精通汉语,还对通过“质子宿卫”的制度,了解唐军的运作方式。

      因此他的出道之战,便在670年(咸亨元年)四月,出其不意的率军穿越昆仑山入南疆,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州(羁縻州)。而后又联合于阗周边的突厥部落,攻陷了龟兹拔换城(故址在今新疆阿克苏)。

      西域遽起的败局,逼得唐朝黯然罢黜龟兹(今新疆库车)、于阗(今新疆和田)、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四镇,撤安西都护府回天山北麓的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而后在唐朝大举反击时,论钦陵又在青海草原,充分发动吐蕃骑兵的机动能力。

      先以二十万军,围歼唐将郭待封部(“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再倾全国之力,以四十万大军围攻唐军主力,“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仁贵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旧唐书·薜仁贵传》)

      大非川之战是唐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的首次惨败。

      吐蕃不但以此战,彻底打碎了唐朝恢复吐谷浑故地的信心,还凭此一击,在周边诸羌中奠定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霸主身份。

      同时在占据青海牧场后,吐蕃控制了东通陇右、北控河西、西向天山的十字路口,为之后的百年战争赢得了先机。

      反观唐朝则因失去吐谷浑,导致连接关中与西域的河西走廊,丧失了战略缓冲区,将“天下之富莫过河陇”的膏贻之地,暴露在吐蕃军队的刀锋之下。

      详见拙作《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分析“大非川之战”的必败结局》。

      随后,唐朝又趁吐蕃赞普更迭,国内爆发叛乱之机,命李敬玄率十八万唐军再入青海。

      可早有防备的论钦陵,于仪凤三年(678)九月,再次以机动性的优势痛击了唐军。

      若不是黑齿常之率五百死士,趁夜色拼死劫营,唐军几近覆没。

      详见拙作《救唐军十万,擎河西半壁,终含冤自缢——大唐名将黑齿常之》

      论钦陵能在战场上打得如鱼得水,跟哥哥在国内的鼎力相助分不开。赞悉若虽没有论钦陵惊人的军事天赋,但也是能带兵之人。

      高宗仪凤元年(676),他曾亲自领兵攻占“克若木”地方(今新疆哈密地区)。

      藏文《大事记年》记载:“论赞聂(赞悉若)领兵赴突厥,躬自收克若木。”

      深谙前线所需的赞悉若,对弟弟自然是倾力相助。

      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675年(上元二年)赞悉若连续主持议盟和大料集,为论钦陵筹集兵员物资。

      而676年,攻占“克若木”的军事行动,则是在两个弟弟(钦陵、赞婆)各领一军威压河西、陇右时,入西域以分唐军的相互呼应。

      随后,在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至684的五年中,每年都有赞悉若奔走各地召集会盟的记载。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