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物极必反!秦朝为何不用孔孟之道中庸思想治国?

      秦朝不用孔孟之道的原因有两点:首先,儒家思想不比道家思想之韬光养晦的智慧,在“似乱非乱”时期之恢复民生方面,与道家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二来没有法家思想之严刑峻法的“霸道”,难以在百家余温尚在的时期以“霸道”之力统一思想。

      而中庸思想的意义,就在于其“过犹不及”的思想。“过犹不及”思想时刻提醒后人做事不可偏颇,要实事求是,不偏不倚,而秦朝不过二世而亡的事实,也证明了极端会导致事物过早衰亡的道理。

      1、秦朝属于“似乱非乱”的时期,百家争鸣的余温尚在

      秦朝时期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而天下之百家争鸣的余温还在,这个时候,虽然天下名义上大一统了,但是实际上还有点暗流涌动的意思。秦始皇这个时期,还是需要采取适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手段,在文化和民生方面下一些功夫。秦始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要重建战火后的家园,一方面是维系国内的民心,不让偏激的思想流行。

      但是,秦始皇似乎更加倾向于用“由上制下”的压迫式方式,期待以法家之“严刑峻法”来维系国家平稳。看上去,在诸侯国战场上胜利的秦始皇,依旧最最关心的,还是提升国家的“军事力量”。但这点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虽然中原大地归于统一,但是边境的匈奴时不时来骚扰,确实有些烦人。于是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长城,加强边防,并利用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秦始皇的视野可能还停留在“国与国”的对抗中,还尚未将目光从“国家抗衡”之战场上收回来。可能秦始皇没有注意,或者无暇注意到,常年经历战争的百姓渴望和平,渴望重建家园,渴望休养生息。

      于是,好不容易从诸侯争霸的战场上劫后余生的老百姓以为要松口气,却马上又陷入秦朝之严刑峻法中。再加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余温尚未熄灭,百姓还是比较“有想法”的,自然就容易民怨沸腾。秦始皇身居高位,又属于历史转折点的“千古一帝”,容易被有心人制造舆论推向风口浪尖。所以,从上述分析看,秦始皇还真不能选择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继续往下看。

      2、儒家在恢复民生方面比不上道家的“韬光养晦”,在百家争鸣余温尚在的时期,也不适合用来统一思想

      秦始皇时期,虽然诸侯大乱战结束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只能说是比战乱时期好了一点点,家园在战火中毁坏得不成样子,同时民间又有各种学说流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民心浮动,再加上国外还有强大匈奴虎视眈眈。百姓的生活,其实也算不上多好,秦始皇也并不能说在统一天下后就能松一口气。

      秦始皇的当务之急,首先需要韬光养晦,恢复民生;其次,还需要统一思想,平定民心。而儒家思想自然比不得道家思想在韬光养晦上更能发挥作用,就儒家对于“礼仪制度”的坚持,往往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就容易产生不合时宜的耗费,比如丧葬、祭祀之礼等等。而在统一思想上,当时诸子百家思想余温尚存,儒家思想在其形式上又有鲜明的维护贵族阶级的特色,同时有没有法家思想的“霸气”,太温和,利益指向看上去又不一致,肯定难以被“广大老百姓”所接受。所以不管是从恢复民生来说,还是从平定民心来说,儒家思想都不太适合秦始皇时期。

      3、中庸思想的意义:秦的偏激,就印证了反中庸当加快事物衰败的道理

      我们再来看看中庸的意义。任何时候,极端了就不好,中庸思想给我们传达的就是不偏不倚,做事不能太过,也不能太不及。而秦始皇之严刑峻法、国家建设方面的大兴土木,显得就太过了;相应的,其在发展民生方面又显得太不及。于是,多种因素合起来,最后导致了秦朝的“短命”。所以,即便是拿秦朝做例子,我们也能看出,中庸思想的意义就在于告诫后人做事要根据事情情况把握度,不盲目折中,亦不极端偏激,避免出现“物极必反”之悲。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时期,天下处于“似乱非乱”之暗流涌动的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余温尚在,国内思想尚不统一,而且民生凋敝,又外有强敌,儒家思想一来没有道家思想之休养生息的“静”,对“似乱非乱”时期恢复民生“弊大于利”;二来没有法家思想之严刑峻法的“动”,难以在百家余温尚在的时期以“霸道”之力统一思想。所以,在尚处“竞于气力”的秦始皇时期,儒家思想还是显得相形见绌了。而中庸的作用,则在于表明“过犹不及”,告诫人们做事要在原则性的基础上把握“度”。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