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秦国能统一天下有哪些先天条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六合,至此“六王毕,四海一”。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优势来看,蜀中平原地区及关中平原地区为蜀国提供了丰厚的粮食资源。从制度优势上来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让军队具备更强的战斗力,经济发展也得到有质提升。同时,秦国占据具有天然屏障之称的函谷关,从而为秦国一统六国提供更加优越的地理环境。

      秦始皇统一天下

      农业根基的扎实

      古代农业发展事关一个王朝的命脉,也是经济收支的主要来源,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大举发动战争,与充足的粮草不无关系。在秦国发动战争时,六国之战主战场为关东地区,具有很长的战线,如若粮草没有准备充足,秦始皇是不可能发动战争的。追其根本,是秦国强大的农业力量为其提供后备支撑。从秦国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秦国占据关西大面积疆土。

      与其他六国比较,虽然秦国处于西部边陲,但地理环境与土壤情况占据极大优势。关中地区有着肥沃的黄色土壤,且疏松的土质更便于耕种,加之战国时期秦国广泛应用铁农具,让整体农业生产力更为可观。秦国农业发展从虞氏时代便埋下了种子,那时的人们将野生植物与野生动物通过圈养与栽培成为家庭动植物,从而在过渡时期为秦国农牧业生产丰富了内涵,让秦国农牧业发展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秦国关中地区

      真正让秦国得到持续发展的是秦国在获取西岐后所接受的原周王室遗民,虽然西周故地在戎狄的践踏下中断了农业发展,但由于西周时期多次开发关中地区农业经济,从而农业根基依然不可动摇。周人十分擅长经营农业,已经会耕犁农田、除草、施肥、治理虫灾与良种选择,对整个农业发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之当地气候适宜耕种,老秦人在不懈努力下终于恢复了农业发展。

      历史上有着秦粮借晋国之说,史记中将其称之为“泛舟之役”,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农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巩固。秦始皇即位后,农业发展更是得到了更大的进步,渭北地区的郑国渠水利工程修建促使秦国农田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在此之前秦国便以汉中与巴蜀二地丰饶的物产而闻名,更是秦国东进最有力的支撑,但是仅仅依靠汉中与巴蜀还远不能够。巴蜀与汉中二地虽然适宜水稻种植,但却无法提升产量。

      郑国渠

      虽然巴蜀大船储备充足,交通不成问题,但由于道路险峻且路程遥远,风险性过高。与其相比,关东地区农业发展作为秦国后备粮食支撑,显然在交通上更加便捷,风险性较低。修建郑国渠对秦国观众地区发展农业具有重要影响,不仅扩大了农业耕地面积,更让秦国东进经济得到了后盾保障,也正是因为修建郑国渠秦国才离富强之路越来越近,为秦国日后一统天下、吞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马匹制度的完善

      战国时期的交通中水运最为便捷,虽然水运相对来说较为节约时间和物力,但船只使用范围过于局限,只能够在水流平稳与大面积水域中使用水运才可显现出其便利因素。秦国河流集中在关中,且只有泾水与渭河水流较为平稳,其他河流行船风险过高,因而秦人的交通工具便由马匹代替。同时,秦人先祖在保西陲后通过常年与与戎狄的战争最终获得领地,秦人祖先积极学习戎狄在马背上的战争技巧。

      秦人学习戎狄马背上的战争技巧

      在后期与六国作战时,秦国的骑兵骁勇善战,为秦国统一六国占据有利战争形势。骁勇善战的秦国士兵战斗力极强,而骑兵的作用对秦国军队来说更是雪中送炭,骑兵的强横离不开战马作为支撑,战国时期,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后开始实施郡县制度,要求每个郡县中都要养马,并在都城为设立养马机构,马匹机构制度较为完善。且秦国在养马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其国土区域适宜牧地养马与耕种。

      且犬丘地区适宜放牧,有着丰茂的水草。同时,秦国还建立许多皇室牧马的苑囿,像咸阳地区的宜春苑与上林苑便是其苑囿所在,众多苑囿为秦国王室提供狩猎娱乐还有牧马功能。在古代,马匹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财富与战略资源,为了方便管理和控制,皇家牧场也设立与国都不远处。秦国国土大面积处于地理单元中第二阶梯位置,适宜耕种、放牧,在如此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下自然有利于秦国饲养马匹。

      秦国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

      都城选址的优势

      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民族问题开始集中化,秦国在关中定都与明成祖在北京定都二者较为相似。战国时期七雄并立,这时的少数民族能够接触到的国家有楚国、赵国、燕国与秦国,那时少数民族与华夏民族在西北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秦国以天子守边来震慑少数民族。秦国君主有着出色的伐戎能力与清醒的治国头脑,但当秦国直面应对其他六国时,却导致秦孝公发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之感。

      从而秦孝公立志要增强国家力量,奋发图强广纳人才,在商鞅变法下,秦国集聚法家思想来形成兵强国富之路。上升的国力并未让秦国君主迷失自我,这是因为来自山东六国对秦国的敌视打压,在巨大的威胁下,秦国国君不敢松懈一丝对待。而长期被中原地区排斥在外的秦国十分想要融入中原,在欲望的驱使下,秦国国君对当前不利形势与地位更加明确,进而开始奋发图强治理国家。

      秦国哦都城选址示意图

      秦国到建立秦王朝的过程漫长且艰辛,历经波折后崛起的秦国却被中原国家视为戎狄和威胁,面对来自中原的威胁,秦国国君在天子守边的优势下,秦国整个国土都处于游牧民族和农耕矛盾的前列,牵制和阻挡着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国家,也正是因为秦国君主清醒的头脑,从而造就了一统六国的秦国盛世。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生存基础条件,良好的地理环境不仅能够增强社会生产力,还可对社会发展进程造成极大影响。地处西部边陲的秦国在完善的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下,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秦国统一排除多方面自然因素障碍。也正因为如此,史学家杨伯峻先生才说:“之所以秦国能够实现一统六国,与“地理”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