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而立之年”是什么时候?

      关于传统经典,市井上流传着很多粗鄙不堪的解释。“三十而立”算是一个,很多人怀抱着“追慕圣贤”的思想,不自觉地跟孔子进行“人生对标”。似乎两千多年以来,每个人都要按照孔夫子的人生轨迹来过活。士大夫阶层的读书人尤其如此,读经热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拿这个说事。

      “七十自述”,其实只跟孔子一个人有关系。现在年终了,很多人要写年终总结。这一段的评述是孔子在老年时期,对自己一生经历的人生总结。这个总结体现着孔子本人,对自己人生的认知,是对自己所达到的境界的总评述。事实上,这件事只跟孔子一个人有关系。

      后世读书人专门发明了一个成语,是“而立之年”,这是一种文学表达。如果有人问你多大了?直接说三十了,显得很没文化。稍微隐晦一点的表达会说,属马。2020年,第一批的90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了,按没文化地说法,这批人今年就30岁了。而立之年,是用来表示年龄的。

      很多解读经典的人,十分热衷于“过度拆解”。而立之年,是30岁的年纪。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于这种解释,于是开始探寻,为什么要用“而立”两个字,来表示这个年纪呢?

      比如:及笄之年,说的是女子15岁的时候,要把头发扎起来,戴上簪子。这个“笄”是簪子,“及笄”表示到了戴簪子的年纪了。其文化内涵,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戴上簪子,同时还说明了到了适婚年龄了。相当于用头上的簪子告诉亲朋好友,女儿到年纪了,要介绍对象的抓紧了。

      再如:弱冠之年,说的是男子20岁的时候,要开始戴帽子。古代士大夫阶层把带礼帽当做是成年人的标志,不戴帽子的要么是小孩子,要么是贵族圈之外的普通劳动者。20岁的时候,男子刚刚成年,还未健壮,因此称“弱冠”。古代贵族的男子二十岁的时候,举行冠礼,并赐以字;表示到了执掌权力的时候,可以为国效力,可以主持祭祀。年幼的皇帝,不举行冠礼,是不能亲政的。

      我们可以看出,表示年份的说法。它是有依据的,并不是信口捏造的。那么很多人就开始寻找“而立”之年的依据。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的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是解释这句话的人,多半的不参考《论语》的胡说八道。

      典型的误解有两种,一种是用今天的社会环境来考察古人的心思,他们认为三十岁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这“而立”,说的就是成家立业。这个成语一度被滥用到,父母逼婚逼嫁的说辞当中。另一种是用腐儒的话来曲解孔子的意思,这群儒者认为孔子是不折不扣的圣人,在三十岁的时候立志要弘道,“而立”,说的是确立志向。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讲的是有道理的。但是非要加上主语,就是胡说八道了。比如,我认为“而立”,说的是要成家立业,或者是要确立志向。这个时候是对的。但是,如果说孔子讲的“三十而立”,就是成家立业,或者是确立志向。这就是胡说八道。孔子没有这么说过,《论语》中也没有依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先说第一点,孔子是19岁结婚的,20岁生的孩子,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孩子出生的时候,孔子是鲁国的仓库管理员,鲁国国君对员工表示慰问送了一条大鲤鱼,孔子为了谢谢国家领导,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孔鲤。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信息,20岁的孔子已经成家了,并且是国家基层公务员了。要说“而立”是成家立业的话,应该是“二十而立”,而不是“三十而立”。

      再说第二点,《论语》中讨论“立志”的句子是不少,有“志于道”、“志于仁”,而明确跟孔子有关系的是“志于学”。剩下的都是孔子评说他人的,比如“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我们还可以看看三十岁的孔子在做什么,据孟子的介绍,三十岁的孔子做了很多基层工作,同时也学会很多谋生的技能,比如看仓库、喂牲口、驾马车、主持婚丧礼仪等。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他的社会地位还不高,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追求的话,即使当个驾车的他也不嫌弃,所谓人穷志短。

      三十多岁的孔子想要换个工作,34岁的时候去了齐国,待遇都谈到“季、孟之间”这个水平了,临了齐景公说我老了,用不了你了。放在今天,相当于进体制面试失败。“三十而立”说的肯定不是这件事。宋朝的腐儒不顾事实,他们讲孔子在这个年纪,确立了“弘道”的伟大志向。这是纯粹“想当然”地胡说八道。真正能够看出孔子志向的,是阳货事件,虽然孔子孜孜不倦地想要做官,想做大官。但是阳货请他的时候,他不去,道不同不相为谋。之后阳货出事了,逃出鲁国去齐国晋国了,孔子才出山。这时候他已经51岁了。

      最后为了正本清源,我们必须回到《论语》中,看看孔夫子究竟是如何解释“而立”的。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读原著的话,是不是发现,后世读书人的争议,都是很显然的谬论?因为原著讲的很清楚,“立”和“礼”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不知道“礼”,如何“立”呢?16.13是陈亢去问孔鲤,你父亲孔子给你开小灶了没?孔鲤说没有,我爹教我的,无非还是《诗》《礼》这些必修科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切打着孔子旗号,讲“三十而立”,而不讨论“礼”的解读,都是曲解附会。在《论语》原著中“礼”是第二重要的概念,总共出现了74次。第一重要概念是“仁”,出现了109次。我们另外分篇讨论。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