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得好“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没错,但是到了刘备这一代早已经家道中落,毕竟他与祖上是隔了十代以上,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推恩令制度早已经注定了刘备这一代生活好不到哪去。
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是谁?他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
汉初,高祖实现分封制,不仅分封七个异姓王,还封了十二个同姓王,诸王以郡为国。但是分封制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先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异姓王叛乱,汉景帝时期又发生同姓的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即位之后,大臣们鉴于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藩王们非常忌惮,动不动上奏检举他们的过失。
刘胜对此很不满,就大胆上奏揭发地方官吏欺凌诸侯王之事,武帝知道后,增加了诸侯的待遇,停止官吏检举诸侯王,并采用大臣主父偃的建议(推恩令),允许各诸侯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下面的子弟,朝廷还为他们制定制度和封号,这看似是朝廷的一种优礼厚恩,实际上诸侯的封国土地已经渐渐分散削弱变小。
据《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记载“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意思是说刘胜为人喜好酒色,有儿子一百二十多人,刘胜这么能生,简直称得上是超级生育机器。这么多的儿子,自然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厚此薄彼也在情理之中,嫡庶有别,亲疏有别,封国就那么大,一百多个儿子把家产、爵位一分配,再代代稀释,总有一部分到最后混成了草根,比如刘备,混成了织席贩履的贫农。
我们以《三国演义》刘备初次见汉献帝时的情景作为参考:
刘备上殿后跪伏于地,汉献帝问曰:“卿祖何人?”刘备回答说:“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
献帝大惊,即命人找到宗谱查看,负责管理宗族事务的令宗正卿据谱大声宣读:“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三国演义》对刘备的家谱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我们再看看正史《三国志》记载的“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刘备是正儿八经的中山靖王之后 ,这事儿肯定假不了,但是刘备和他的高祖中间隔了两百多年,刘备的祖父刘雄,只是小小的东郡范令,而且还是通过举孝廉当上这芝麻小官的。他的父亲刘弘早亡,刘备与母亲相依为命织,靠席贩履为业,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可见,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政策效果非常明显,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实力,推恩令强制要求诸侯王子弟不分嫡庶长幼,要一视同仁将封国土地分封下去,诸侯国如此被越封越小,一直到最后无地可封,就只能落个皇族的身份而自谋生路,刘备,正是推恩令颁行到最后的结果,所以他混成那样是制度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