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对于藩王明朝和清朝是怎么对待的?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君主集权达到巅峰的两个朝代,其中尤以清朝做的最好,基本上我们在历史上熟悉的什么“藩王”、宦官干政、外戚干政等等现象都没有出现,只不过在早期出现过像鳌拜这样的权臣。

      而像明朝因为藩王问题还搞出了靖难之变,这就是因为对藩王的处置不当导致的。朱元璋为了永保江山,分封了很多藩王来“藩屏国家”,另外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他们不准擅自离开封国进京,只有朝廷下达命令时才可以。

      而清朝针对藩王则采取的是圈养在京城里的制度,那么这两种制度相比哪种更合适呢?如果看整个宗室管理制度,如朝廷的开支负担等方面,清朝对宗室成员的处理方式比明朝要好很多。但如果只看约束藩王,那么明清两朝的处理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圈养,只是圈养的地方不同而已。

      清朝的圈养方式比较简单,就是把王公贵胄都圈在京城,这些王公贵胄都可以从朝廷领到一份俸禄,数目以爵位高低而论。

      把王公圈在京城,好处显而易见,王公贵胄都被死死的看管在了京城,离皇帝近,暗箱操作的空间不大。即便有暗箱操作,皇帝想要杀他们的头,随时也都可以。从历史来看,满清对王爷们的这一约束,成本比较低,效果好。

      不过把王爷全圈在京城,也有病弊端,那就是京城一旦被围,从皇帝到闲散宗室,一个都不会少,直接被一锅端。袁世凯之所以能如此轻松就解决八旗子弟的反抗,就是因为贵胄们当时全圈在京城。明朝的圈养稍微复杂一点。

      明朝初期是封藩政策,皇子一旦受封,就得去藩国就藩。后来封藩制度的弊端显现,于是建文帝朱允炆就开始削藩。

      朱允炆的削藩策略,其实是两步走。一是打压有实力的藩王,如燕王朱棣;二是分化部分藩王。比如朱棣起兵后,被封在北平附近的辽王朱植和谷王朱橞就被调回了京城,实际上就是被朱允炆圈养在京城了。

      除了谷王朱橞和辽王朱植外,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和伊王朱(都是朱元璋儿子)以及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也都被圈在了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他是朱允炆弟弟,不是叔叔辈,而且他的藩国在杭州,也不是需要带兵防蒙古人的北方。按理来说,他是没必要留在京城的。但朱允炆害怕他会起兵反叛,就将其也圈在了京城。

      从朱允炆把谷王、辽王、朱允熥等藩王圈在京城这个行为可以看出,其实明朝皇帝也想到了后来清朝对藩王的监视策略。如果朱允炆的皇帝没有被朱棣篡掉,或许后来的明朝藩王就都会被圈在京城了。

      当然了,朱允炆最后被朱棣篡位了。朱棣上台后,担心靖难之役这种事情再度发生,再加上谷王朱橞背叛朱允炆,偷偷打开南京城门放自己进城这件事让他印象很深。因而从朱棣时期开始,明朝就再也没有藩王被圈在京城这种事情发生了。藩王一旦成年,就必须要去封地。

      朝廷对藩王的待遇不低,但相应的代价就是藩王不奉诏书,不得进京。哪怕是亲妈死了也不行。明宣宗之后,藩王政策更加严厉,无论有没有诏书,都不许回京,即便皇帝单方面同意了也不行。除非皇帝与群臣达成一致才行。

      凡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凡亲王及嗣子,或出远方,或守其国,或在京城,朝廷凡有宣召,或差仪宾、或驸马、或内官賫持御宝文书并金符前去,方许启程诣阙——《皇明祖训》

      比如明孝宗时期,太皇太后周氏生病,觉得自己时日无多,想在闭眼前最后再见见小儿子崇王朱见泽。周太皇太后一共就生了俩儿子,即明宪宗朱见深和朱见泽。当时明宪宗朱见深已经不在了,就剩朱见深这一个亲儿子。孝宗皇帝同意了奶奶的要求,准许叔叔回京,但大臣们死活不同意,最后这事到底也是没个结果。周太皇太后闭眼也没见到自己的儿子。

      另外,明朝除了藩王不许回京外,还有两个更苛刻政策。第一是藩王除非是有极特殊情况,或是皇帝特许,才能出藩地。否则别说是入京了,就是在藩地内,想出城溜达一圈都不行。不然就得连累一堆人跟着倒霉。

      比如明武宗时期,河北的宣宁王朱成钴和山西的隰川王朱聪羡未打招呼就出城乱跑,结果就被朝廷扣了一半俸禄,负责管束他们的地方官也连带着被治了罪。

      还比如崇祯时期,清军入关劫掠,当时在河南的唐王朱聿键上疏朝廷,请求勤王,结果就被崇祯皇帝以“藩王不得无故进京”为借口而拒绝了。后来唐王自率护军千人从南阳北上勤王,崇祯听说后不仅不赏,反而以“藩王不掌兵”的国规把唐王贬为庶民,关进凤阳皇室监狱,以儆效尤。

      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明朝防藩王已经到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程度。即便清军都打到家门口了,皇帝对藩王也是防得极严。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藩王大面积被捕,被清军活捉,被农民军活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朝廷不允许藩王到处跑。当时的藩王,极其的苦逼。不跑会被抓,跑了也会被抓。一直到崇祯十五年,朝廷秩序彻底崩塌了,藩王们才开始跑路。比如开封被攻克前夕,周王朱恭枵带着一家老小跑路,崇祯考虑到实际情况,便没有追究责任。

      第二点就是藩王一旦出京,其与生母就再也见不着面了。生母跟着藩王去封地养老,在明朝是不可能的,即便皇帝能同意,大臣们也不会答应。这与清朝是不一样的。

      清朝近支皇族被圈在京城,只要皇帝允许还是可以见到生母的。如果新皇帝同意,太妃们还可以在老皇帝死后,去儿子家里颐养天年。比如康熙很宠幸的宜妃,雍正皇帝不待见她,就把她赶出了后宫,送到了五阿哥恒亲王允祺家里养老。

      总体而言,明清两朝对藩王的监管政策,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圈养,给吃给喝,区别无非就是圈养的地方不一样。从苛刻程度来说,明朝比清朝还要不近人情一点。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