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历史网》,为你讲述五千年华夏历史!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历史网

  • 首页

  • 书画资讯 墨客专稿 行业新闻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书法品鉴 当代书法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正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文史国学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朝代历史历史人物著名战役野史秘闻史料杂谈历史故事
  •  首页 > 历史故事

    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句铭文!传递的是血脉的爱和温暖!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琳琅满目,种类众多,但青铜器始终是最受瞩目的品种之一。它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距今久远,被誉为国之重器。根据现今史料和考古实物,虽然中国不是青铜器的发源地,却是青铜器冶炼最为纯熟的国家。

      作为文物,判断青铜器的价值,无非三个方面。一是器型的大小和器物本身的重量,越大越重的青铜器,地位自然就越高。二是制作的精美程度,比如著名的四羊方尊。三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它本身就为我们展现了几千年的风土人情。

      青铜器上的铭文,被称为金文,数量不少。容庚先生编纂的《金文编》中就记载了3722个,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增加,这个数量还在增长之中。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与内容,对其本身价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器型普通,重量也不突出,但因为有将近500个字的铭文,成为镇院之宝。又比如著名的国宝西周利簋,只有33个字的铭文,却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个重大史实,文物地位相当重要。

      其实,古代先民很早就发现,用竹简记载的文字,不仅不易保存,而且还容易被篡改。因此,他们利用青铜器这种本身不易损坏的器皿,书写了当时的社会风情。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战争、祭祀、赏赐等各方面。它们使文物不再冷冰冰的,而是带有温度的鲜活生命。金文之中,由这七个字组成的结语最为常见:

      子子孙孙永宝用

      当然,具体到每个青铜器上,这句话可能有所变化,但它的核心意思就是一个:希望后世子孙能够永久享用。这并非一般的祝福,而体现了先祖的关爱之情,读懂之后真的会让人泪流满面。

      首先,能制作青铜器的,一般都是贵族阶层。他们处于上流社会,享受着奴隶们创造的财富,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这些贵族,也很希望自己的子孙们个个都有出息,能够继承自己的爵位,和他们一样锦衣玉食。

      这肯定是铭文最关键的意思,但如果这有这一点,未免过于肤浅。其实,它还另有深意。

      青铜在当时是属于贵金属,是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的。贵族们将花不完的钱换做青铜,再制作成青铜器,也是应付不时之需的。如果子孙遇到困难,就可以用青铜再换成钱,或者割下来作为铜锭,或者将其熔化,甚至还可以做成武器自保。

      因此,祖先留下青铜器,并不单单是为了给子孙一个念想,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功德,而是留下了一笔财富。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当然有理由为中华传统中的美德而感动。“子子孙孙永宝用”不再是习惯性的结语,而是代表了祖先的关爱,凝聚了血浓于水的深情。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青铜器,自然逃脱了回炉做成铜钱的命运,那是何等的幸运。然而,历史上肯定有不少的青铜器,因为这个原因,消失在人间,虽然我们无缘目睹它们的风采,但它们或许保全了一个家族,这也是制作者的良苦用心吧。

  • 热点推荐
    01商朝皇帝姓什么?02杨贵妃吃到的荔枝是哪里来的?0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04春秋大义是什么意思?05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饥荒”?06“外蒙”和中国是什么关系?07戴季陶有几个儿子?08河西之地是哪里?09和田为什么盛产玉石?10“禅宗”是怎么形成的?11明清时期知县老爷之下还有哪些官职?12东胡族起源于哪些?13绵竹是个怎么样的城市?14“黄巢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15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瘟疫?16监狱是怎么出现的?17安澜园是什么地方?18外蒙古是怎么脱离中国的?19古代的“鞋子”有哪些称呼?20护城河的发展历史!护城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19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