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以来,至今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作为中国古代用来选拔官员的手段,是最公平、最公正的考试制度,许多寒门子弟都苦读诗书想要以此翻身,这项制度也给许多贫困人家带来了可以做官的机会,在古代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古时的人们是非常尊重信仰的,在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期间,就出现了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信仰,它也被称为“科举神袛”,也就是在宋朝时期出现的魁星神。
图丨魁星神画像
在这一千多年中,魁星崇拜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科举考试之中,那么这种崇拜是如何出现的?它又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却依旧存在不公平现象,于是学子寄希望于公正的魁星,魁星崇拜也因此兴起
科举制度在唐朝时已经比较兴盛,但是魁星崇拜却萌芽于宋朝时期,这必定有其中的道理。如果按照科举制度所存在的朝代来看的话,那便是从唐朝开始到清朝末期结束,而魁星崇拜是在宋朝时才出现了苗头,所以将科举制度与魁星崇拜的时间线对比的话,这个范围其实只有宋朝、元朝和清朝这三个朝代。
在宋朝,科举制度相较于唐朝时已经更加完善,这样的发展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实施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包括魁星在内的科举神邸的崇拜。宋朝对于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说就是这一科举神邸崇拜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而后还能推动这种现象继续发展,就已经不仅仅是只关乎到这一点了。
图丨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制度是一个选才机制,通过考试选拔为朝廷提供有才的贤士,于是便成为了提高社会阶级的有效途径,也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社会地位的手段,虽然说科举考试相较于以前更加公平公正了,但它还是残留着贵族倾向。
在宋朝以前,科技考试就有着很显然的贵族趋向,后来到了宋朝,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的性质,统治者在许多方面都对科举考试进行了改造,在各个方面都发展得更加公平严格,从理论上来说,被改以后的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已经是十分公平的了,但是即使政策如此,在后续的实际操作中却有着很大的偏差。
因为人口的增加,所以青年读书人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此时权贵们的竞争压力也会更大,在政策被改之前享有特殊待遇的人们并不甘心于此,他们依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掺入水分、行使特权,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不公不是制度的不公,而是社会的不公,是来自于社会阶层高低的不同所导致的特权出现。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公,人们开始创造追求魁星,魁星作为一种公正的标志,被人们寄希望于科举考试之中,这便是魁星崇拜出现的推动因素。
宋代诗人王柏的《题魁星》中写道:
“典司多士擅文场,名在第一声播扬。因此冰炭痴儿肠,仿佛肖象祈流光。”
这也正是芸芸学子对科举考试公正公平的美好期望。
在元代时期,因为科举考试在此时并不受重视,所以没有多少发展,魁星制度受此影响,并没有显然的前进,但因为元朝对于学术的热情,使得魁星崇拜可以继续流传下去,在清朝时由于科举制度格外受重视,魁星崇拜又被发扬光大,成为了人们美好愿景的寄托。
魁星不仅仅只是一个科举神邸,它还包含着许多精神含义,反映出了科举时代的现象与情况
魁星是科举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受人崇拜的神灵,当一件事物被人祭祀或崇拜时,那就代表着人们认为它一定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因为魁星是科举神袛,所以很明显人们认为它是主管科举仕途的神灵,祭拜它则会对自己的科举带来有利的影响。
在科举时代对魁星神的崇拜可谓盛极一时,魁星神在精神层面的内容产生于宋朝时期,其内容非常丰富,在两宋方志当中也有着对于“魁星楼”的记载,到了明代时,这已经出现了关于魁星神的具象化介绍,也就是说魁星神发展到明朝时,宋朝时形成的精神层面已经被物化了。
此时魁星神的形象已经出现,他被描述成是一位金身赤发的蓝面鬼,一只脚站立于鳌头之上,另一只脚向后勾起,右手握着一只大毛笔,左手持墨斗,意思是用笔写下中试者的名字,含义便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这样的形象正应了科举考试者内心希望中举的美好愿望。
图丨“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魁》中这样描述神像:
“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为鬼举足而起其斗。”
如果查阅《辞海》,便可以发现魁的字意是“首选、第一”。在两宋时期时,人们就把科举考试当中成绩优异的人称作为“魁首、魁甲”,还有许多会把科举考试优异者的人称作“魁星”的记载,这就可以看出在此时魁星已经不仅仅是星宿、神灵的名字,它也是一种名词,象征着文运、榜首。
由此可见,魁星神在当时已经不仅仅是寄托科举考试者美好愿望的载体,它也包含着许多与科举考试有关的精神含义。
图丨魁星的艺术形象
这些精神内涵大多都是在两宋时期产生的,人们对于魁星神的崇拜,也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对魁星有了精神层面上的认知,人们认为魁星代表着金榜题名,是榜首的象征,而且在当时贵族特权现象的出现的情况下,魁星神也代表了底层人民对于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的追求与渴望,魁星在这种情况下,还成为了一种“公正”的符号。
所以魁星崇拜在当时除了是一种民间信仰,对于科举考试的学生们来说它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其中所蕴含的科举时代的精神含义,反映了当时人们所追求的公正、中举等美好愿景,这些也正是魁星崇拜的时代内涵。
科举魁星崇拜在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其信奉主体主要是文人士子,这一主要群体对魁星崇拜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魁星神在当时的祭祀活动当中是有指向性的,它主要代表着文学,也就是科举考试一类的事情,所以其信奉主体大多数也都是文人士子,他们对这一文化的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人士子就相当于是宋代时的知识分子,他们并不是狭义的参与科举考试的人,而是指所有接受过与科举考试有关教育的人,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之一便是当时统治者重文官轻武官,科举考试制度受到重视,便推动了这一群体的发展。
根据《宋史》的记载:
“尝闻古之士也,仕而后有禄。今在下之士未仕而以饮食赡之,以俸禄给之,优游以教之,待其成而上副国家之选,此前古未之有也。”
这便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士子在社会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这就可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社会功能性的集团,在社会当中是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的。
图丨宋代文人形象
文人士子与科举考试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文人士子这个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来自于科举考试被重视,而这个群体又作用于科举考试,使得这项制度可以延续发展下去,并且越来越完善,因此文人士子们自然很关心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事,魁星崇拜就在此范围之内。
文人士子们对于魁星崇拜就起到了一种主动作用,在积极方面,主要起到了两种作用。
1.造神者
笔者认为,魁星神在唐朝时并没有成为一种信仰,而是在宋朝才开始的,所以这说明了魁星神是被有意创造出来的。首先魁星神的出现与魁星楼密切相关,根据以前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魁星建筑大多都是在学校之内被创造出来的,这些地方正是文人士子的主要活动场所。
图丨现存至今的重庆魁星楼
其次魁星神形象的出现与“魁”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造神者对字必须要有很好的了解,而且到了清代时,科举魁星崇拜已经发展成熟,其祭祀者几乎都是文人士子。这些都证明了魁星神是由文人士子所创造的。
2.祭拜者
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关于魁星崇拜的精神内涵,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魁星神所庇佑的正是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人,文人士子们需要有一个精神载体,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需求,魁星崇拜正提供了这样的载体,所以自然就受到了文人士子的奉崇。
在当时大多数文人士子对魁星神都带有着很大的敬意和信仰,他们在魁星崇拜产生伊始,就一直在推动着这种信仰的前进,可以说文人士子与魁星崇拜是相互作用的,这一群体给魁星崇拜带来了主要的推动作用,是魁星文化得以在科举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
结语
魁星神在我国传统民间信仰当中并没有占到主要地位,他只是在科举时代被流行起来,即使他并不是主流文化,但是他在科举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精神层面的作用,它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反映出了当时文人士子们的内心追求与渴望,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现实。
魁星崇拜可以说是科举时代的专属文化,他在科举时期开始,也在科举时期结束,对这一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社会的进步推动也发挥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